大罗岭一日

大漠

<p class="ql-block">  在山西阳城县地域图上,县城南部横河镇区、原阳柏山区,有一条长度为9000米、海拔约1678米,连接析城山并向南一直延伸到河南济源黄河谷地、绵延不绝的山脉,地图上标注为大乐岭。其西临南门河、东界隔(铁)山河,山岭两侧为高几百米的悬崖绝壁,山顶高悬于云海之中,顶面平坦,宽约几十米直至几百米,古时可抬轿跑马,也可排兵布阵。查2020年6月最新出版的《阳城地名志》,山岭篇中对此山的标注为:待落岭——传说商汤祈雨时欲自作牺牲焚身祭亡,巫师占卜后说:向东射箭,所落之处为其焚身祭亡之地。于是商汤射箭,箭至此岭时欲落又飞,最后落在析城山,人们把此岭叫做“待落岭”,后传为“大乐岭”。在阳城当地的民谣中,有“金秋铺,银七林,跑马射箭大落岭(轩辕西台),双合寨(轩辕东台)上坐朝廷。”之说,民谣中也常将此山叫作“大落岭",这里的秋铺和七林都系这条大山岭下的小山庄,从民谣中也可看到这条山岭的平整和气势。</p><p class="ql-block"> 此外,在阳城当地民间,自古以来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创世神话后羿射日故事中后羿和嫦娥就居住在这条山岭之东五十多千米之沁河畔(太行王屋二山分界处),这儿是后羿射落太阳后等待太阳向下降落的山岭,所以叫待落岭 。</p><p class="ql-block"> 从地图上看,和这条山岭紧紧相连的便是析城山了,析城山是远古时代就名震寰宇,有中华第一神山、圣山的昆仑丘。昆仑丘开创的中华文明远早于其它文明,更有别于其它文明,从它的地望直到它的文望,都彰显着中华文明的传承和自信。据相关史料记载可知,伏羲于昆仑丘王天下,考星象而推八卦(天龙地龙图),考日出而造六峜,定嫁娶之礼,建太皞部落,将古人类从蒙昧推进到文明的行列,是中华文明之始祖,他使昆仑丘成为中华文明之发源地,从近年的考证可以看出,析城山是昆仑丘龙形地貌的核心部分(龙头),而由当地人称“大乐岭”的峤山(锐而高的山)山脊组成是龙身躯干部分,二者结合便是中华的龙脉之祖,龙的原形地。</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就起源于八千年前伏羲时代的王屋山区的昆仑丘,王屋山也因此被道家称为“天下第一洞天”,中国的很多上古创世神话大都发源于此地,而所有的创世神话都有它的原型。在道教中,圣逝曰神,帝王逝曰圣,贤逝曰仙,所有神仙都是古代圣人帝王贤达之人的化身,如盘古系伏羲、娲皇系女娲、西王母系伏羲母亲的化身等等。</p><p class="ql-block"> 道教将昆仑丘称为所有帝王贤达归藏之地,我们从许多记载中也可看出,如《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虚,……百神之所在。”《遁甲开山图》:“天下仙圣治,在柱州昆仑丘上。”《拾遗记》:“昆仑高出日月之上,从下望之如城阙之象,群仙常驾龙乘凤游戏其间”。所以道教中昆仑丘又叫天墉城,昆仑丘就是众神仙居住的地方,是天上的帝都,百神之所在。屈原在其《楚辞·天问》中有“增城九重,其高几里?”之问,增城九重本源于昆仑三级,道教人士在增城九重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出三重天、九重天、三十六重天等,并统称其为“大罗天”,又叫天宫。所以大罗天就是道教所称三十六洞天中最高一重天,是帝王归藏之处,如王维在《送王尊师归蜀中拜扫》诗中有:“大罗天上神仙客”之句,大罗神,也指道教中的天神、天仙。而大罗岭,取自大罗天之引申意,指连接大罗天之山岭道路,即昆仑丘龙形地貌之龙身龙尾段,既是现在我们地域图上所标注的“大乐岭”,也是我们地名志上所解释的“待落岭”,三者是同一指向。</p><p class="ql-block"> 因奔向大罗天的大罗岭既是道家众神仙奔天之路,又是传说中商汤祷雨时所行官道,故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有:“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大罗岭)。”概因昆仑虚系百神之所在,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本意是帝王归葬之地任何人不得扰动,这也是这一成语演绎的出处。所以说无论是后羿射日还是商汤射箭,在创世神话传说中都不得扰动帝王归葬之地,不会射向大罗岭的方向,所以也不存在等待下落之说。</p><p class="ql-block"> 在颛顼绝地天通以后,随着昆仑丘的失落,大罗岭一并失落。在只能纪近,不能纪远的高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此处便被讹称为“待落岭”,抑或“大落岭”“大乐岭”了。</p><p class="ql-block"> 从大罗岭到待落岭,又到民间的大落岭,一直到现在地图上标注的“大乐岭”,这条山岭名称的几经变迁,最终导致了其地望名望的迷失。这不仅是一条道教名山名称的迷失,更是我们对昆仑丘这一远古文化的迷失,值得我们深思。</p><p class="ql-block"> 基于此,在了解了大罗岭的前世今生后,总想着有朝一日能登上大罗岭,亲自走一走这一条创世神道,感受一下上天的感觉,今日约三五朋友,终得成行,虽是春未夏开,山上七十年代飞机播撒的松树籽已渐成参天大树,遮挡住了我们遥望析城山大罗天和观望两边隔山河,银河的视线,但踏步中间“神道”,两边大树参天,中间青草如坪,林荫中清风拂面,抬头看蓝天白云,脚下是柔软如毯,真有神仙登天之快哉!虽早出晚归,却终觉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返程途中,接一朋友电话,知悉今日进山,从河南济源传来救援信息,有一徒步登山队伍在大罗岭遇险,请求急救,关切地询问我们的状况,看来登天的路不是一帆风顺,一不留神,地狱之门就会随时打开。愿他们平安!</p><p class="ql-block">下图为阳城地域图的标注</p> <p class="ql-block">昆仑墟龙形地貌细图三幅</p> <p class="ql-block">下面为上山前歇憩的叫女女沟的小山庄,目前只有两户三人。</p> <p class="ql-block">登山从这个地方开始,查地图叫棉甲河,庄已凋敝,空无一人。</p> <p class="ql-block">山沟里长满了蕨类植物,满眼翠绿。</p> <p class="ql-block">路遇一颗长相奇特的爬藤植物:为了生存也是不择手段</p> <p class="ql-block">开始上山</p> <p class="ql-block">歇</p> <p class="ql-block">林中的老藤</p> <p class="ql-block">走</p> <p class="ql-block">同行的朋友讲大概叫华山松,可能是自然生长的二代</p> <p class="ql-block">就是在这样的树荫下行进</p> <p class="ql-block">山顶开阔,地下绿草如茵</p> <p class="ql-block">叫不上名字的大树</p> <p class="ql-block">古树</p> <p class="ql-block">休憩</p> <p class="ql-block">野花</p> <p class="ql-block">好象野猪拱过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山顶放养的🐮群,叫了半天找不见人,可能是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到头了,歇一会。</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二百米左右就是双合寨,东西轩辕台了,也是传说中的炎黄结盟碑处,也叫连山。已能收到河南信号,要往回返了。</p> <p class="ql-block">林区界碑</p> <p class="ql-block">路遇的羊群</p> <p class="ql-block">踏上归途已是暮光泛起。</p> <p class="ql-block">连接大罗岭与析城山南门口。</p> <p class="ql-block">大罗岭全貌图</p> <p class="ql-block">神仙从大罗岭升到大罗天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双合寨图示</p> <p class="ql-block">远眺</p> <p class="ql-block">双合寨实地</p> <p class="ql-block">山下眺望大罗岭</p> <p class="ql-block">相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次日收到有关救援的新闻,但愿逝者已走在前往天堂的大罗岭路上。</p> <p class="ql-block">这是近期在横河银河村附近发现的清代石碑,明确记载此岭叫大罗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