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20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孝女、好媳、贤妻、良母。德满善溢、难能可贵!人生辉煌、荣幸之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张克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苦涩的童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老伴侯清香,小名贤,是孙留村侯大生之女。1938年9月9日生,1941年秋她母亲因故去世,当年她才三岁。第二年,由于天大旱,而且又闹蝗灾,庄稼颗粒不收,全家都去陕西讨饭。那时她刚四岁,就和大人一道去陕西省大理县讨饭。她记得,当时从河南省逃过去的难民,都在当地河滩搭个庵子,白天去村子讨饭,晚上回庵子睡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如果白天没要到饭,吃不饱,晚上就到麦地里偷挖人家的麦苗充饥。不久她四婶在当地认了一个干娘,这样四婶和四叔算是有了依靠。可是,对大多数难民来说仍是没法生存。所以在1943年,她和她的父亲、奶奶一起又回到了老家孙留村。</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她还记得,当时买不起火车票,河南的难民从洛阳到陕西,来来去去都是扒火车的,有的扒客车,有的扒货车;她们是扒在客车顶上。路上风大不说,就是火车过涵洞时,烧火车的煤烟都把人呛得难受。一路下来,每个人的身上、脸上都落了厚厚的一层煤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占不住客车顶部的人,只有在火车下面的链子与铁条之间,用绳子、棍子绑起来,搭成一个床的样子,或者像凳子、椅子的样子,在上面躺着或坐着。但这相当危险,稍不注意就会掉下去被火车轧死。在途中,她经常看到铁轨上有轧死人的,有缺胳膊少腿的,有的还在铁道旁爬行。那种场景,比冯小刚导演的电影《1942》还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她从陕西回来后,多数时间是在她父亲的肩膀上度过的。那时她父亲会杀猪,经常做一些卤肉或猪头糕,走街串巷地卖。他父亲一个肩膀挎着卖卤肉的背篓,一个肩膀背着她。尤其在冬季,人们农闲了,常会聚在一家窑洞里打牌、赌钱,她父亲就背着她和卤肉篓子,在那里看人家打牌,谁赢了就会拿钱买肉吃。另外,她奶奶信耶稣,每逢礼拜天她就会跟奶奶一起去教堂礼拜。在教堂她学会了一些老式汉语拼音字母,认识了一些汉字,也会跟着哼一些诗歌,这些都为她以后上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顽强的求学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3年,清香去赵堡报名考五年级。她翻山越岭走山路,一去一回,把一双新布鞋的鞋底子磨透了。回来后她大哭一场,想着自己是个没妈的孩子,没有人给她做鞋,要是以后她去赵堡上学的话,连穿的鞋子都没办法解决。所以她才又改变了主意去宜阳县城关镇小学考五年级。她记得,当时还有闫碾子等十个男生跟她一起去考,结果却只有她一个考上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城小上学期间,学校没食堂,也没宿舍,她就和其他几个女生一起住在宜阳城的表姑家,或者姑奶奶家,每月给房东交粮食,房东给她们做饭吃,管她们睡觉。而她们自己也很辛苦,每天早上要早早起床,给房东抬水,吃过饭还要洗锅碗。有时还要到城墙上挖煤土,把煤土抬回家。礼拜天也不能休息,还要去宜洛煤矿买煤、抬煤。就这样一直到六年级毕业。</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5年,她考上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初中部,由于品学兼优,1958年又被保送到高中部学习,1961年高中毕业。</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初中、高中六年期间,她生活相当艰苦。她从小没母亲,都是跟着婶婶、姑姑长大。虽然有父亲,但父亲不管事,也不懂怎么疼她。每逢礼拜六,别的同学都高高兴兴回家吃好吃的,礼拜天回校时再从家里拿一些。可是她每次礼拜六回家老是没劲,有时回到村东头在大柿树下面坐一阵子、哭一场就又回到了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天热还好办,天冷就更受罪了。别的同学都是一人两个厚被子,而她只有一个薄被子和一个旧大衣。在最冷的天气,在半夜都会被冻醒,这时她就会把衣服穿好再盖上被子睡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中学时,每月的伙食费并不多,只有七元钱,但这对她而言就很难解决。有一年,她的大哥在赵堡三中教书,大嫂随大哥也在学校。她翻山越岭走了将近三十里路到赵堡去向大哥要钱,大哥也没钱只给了她五元钱,还是不够一个月的伙食费。她往学校赶时哭了一路,到学校又蒙头大睡不吃饭。后来,常元斋老师知道了,和学校说了她的情况,学校当月为她减免了2元的伙食费。从此以后,她四叔规定:以后不再直接去向她大哥要钱,要求她大哥每月给家里交10元钱,让她从家里拿伙食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她上中学六年,生活虽然很苦,但在学习和政治上都很优秀,几乎年年都是班上的团支部书记,还当过校学生会的主席。初、高中六年没买过课本,都是学校奖励的。每年新生入学,学校开欢迎会时,都是她作为学生代表讲话。讲稿的内容,开始还由老师提示一下,或者由老师写个草稿,但后来都是她自己写稿子。那时,不仅在高中,就是在整个宜阳县,清香都有相当高的知名度。</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8年,大炼钢铁,实行连队编制,她这个侯连长相当出名。她带领全班同学去上观乡、木柴乡打橡子、背矿石,每次总能超额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有一段时间,由于劳动量大,每个学生都饿得骨瘦如柴,女同学个个不来月经,学校知道后,叫伙房煮点黑豆发给女同学吃。有的女同学舍不得一下子吃完,就藏起来,结果被男同学翻出来偷吃了,弄得女生们哭笑不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她还是个体育爱好者,当时,女子200米,400米她都是全县第一,还曾代表洛阳市参加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她还是学校女子篮球队队员,经常被县公安局、宜洛煤矿借去,代表他们系统参加篮球比赛,因此耽误了不少课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61年,她参加了高考。当时好多大学都停止招生了,再加上她没好好复习(在考大学前的几天里还在外边替宜洛煤矿打球),所以考试成绩可想而知。没考上大学,给她留下了终生遗憾,直到现在,她晚上还多次做梦梦到考大学时,不会做因式分解(A±B)3和A3±B3,吓得从梦中惊醒。</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3、传承好家风</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清香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积德行善,造福子孙,这也符合侯家的家风。</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宜阳县上高中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间,豫东和安徽北部常有人到我们这里讨饭。有一个礼拜天,她从家里赶往学校时,走到桥头村,碰到一群讨饭的。大人挑着担子,两个小孩在后边跟着,不想说话,嘴巴干巴巴的。大人说,他们已经一天没吃饭了。当时清香就把从家里拿的熟红薯、生红薯全部交给他(她)们,那家女人见状忙磕头拜谢,并把自己手腕上戴的一只手镯摘下来,要送给她。清香坚决不收。那女的当时就说:“你这个女孩真好,将来肯定能找到一个好婆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高中刚毕业的那年秋天,清香去陕西渭南县的姨母家探亲。下了火车,天快黑了,没有往大理县去的汽车,只有在车站附近旅馆住下,第二天早上再走。当时,同路的还有三个老太太和一个老大爷,虽然每人每晚在旅馆的住宿费只要两毛钱,但四位老人舍不得花钱住旅馆,非要在外面蹲一晚上。清香看着不忍心,劝他们住进了旅店,还替他们四个人付了住宿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62年3月,她去孙留学校当民办教师,开始教小学语文,也教过初中三年级的语文,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有一天,一个女孩在厕所里被一头猪拱到便池后面的大茅池里,清香看到以后连鞋都顾不上脱,就赶快跳下去把女孩救了起来,并把她拉到水龙头那里冲洗干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和我结婚后,1984年因农转非,清香被调到河南省前进化工厂子弟学校教书,教五年级语文,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在前进厂学校教书期间,有一天在小区里见到刘润田的小女儿吃苹果时噎住了喉咙,瞪起了白眼珠。她忙跑过去,用食指把苹果疙瘩按了下去,第二天,这小女孩再见到清香时,还说是清香救了她一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4、公认的孝顺媳妇</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清香是大家公认的孝顺媳妇。1962年,我俩去合肥工业大学结婚时,就有复习考大学的机会。因为合肥工业大学也有好多教师子弟在61年、62年没考上大学,学校就抽调一些教师举办了一个补习班,以便辅导这些教工子弟学习,好在来年报考合肥工业大学。但是考虑到母亲还在老家,清香放弃了这次机会。她说:“你一个月53块钱工资,咱俩都在这里,要是在这里吃完了、花完了,咱妈在家咋办?别人会咋看咱俩?不行,我要回家当民办教师,挣工分养活咱妈。”就这样她回到了老家孙留村,成了一名小学教师。</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现在想起来挺后悔的,如果当年她参加了补习班,经过复习一定能考上合肥工业大学,大学毕业后还能留校任教(因为那时教师普遍短缺)。可见,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从合肥回到老家后,她和我母亲相依为命。白天,母亲长母亲短地叫,晚上和母亲同床,给母亲暖脚,亲如母女。住队干部蒲有卿轮流在我家吃了两天饭,还一直以为清香是母亲的亲闺女,不知道她是儿媳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此后的几十年,清香始终像亲闺女一样伺候着母亲。特别是在1987年母亲得了脑血栓后,我经常出差不在家,老母亲全凭清香一人在家照顾。更让人感动的是,在母亲病情加重,失语、大小便失禁后,清香非但没有嫌弃,而且更加悉心照料,每天给母亲洗头、梳头、洗手、剪指甲,给母亲翻身、擦身子。因此,母亲离开这个世界时身上也都是干干净净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荣获洛阳市“十大孟母”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清香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考上大学。因此,她在骨子眼里特别渴望五个孩子都能考上大学,对孩子的学习要求极为严格。在她的严格要求和孩子们的努力下,五个孩子都顺利考上大学,而且最后是两个博士、两个硕士、一个本科。</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15年5月9日,由中华母亲节促进会、洛阳市妇联、洛阳市文明办、洛阳市总工会、东方今报社、洛阳市孟子思想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汉山养老杯”洛阳首届“十大孟母”评选活动!首先,从各单位推荐的100多人中,推选出30名候选人。自6月27日起,在东方今报洛阳读本上陆续刊登这些候选人的事迹。9月30日零时起,在东方今报洛阳读本和洛阳孝道网上对这30名候选人进行公开投票,10月10日零时投票结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0月10日下午,洛阳首届“十大孟母”评选活动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委对三十名侯选人逐个进行了公开投票,再结合网上投票情况,最终评选出了洛阳首届“十大孟母” 10名(侯清香是其中之一)和提名奖10名。10月21日,在洛阳航空城会议中心举行了“十大孟母”颁奖典礼。</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颁奖会上给侯清香的颁奖词是:“五个孩子,两名博士、两名硕士、一名本科生。你如一支钢笔教孩子们写隽秀的人格,你又如一支蜡烛,用自身的光芒指引着孩子们走向辉煌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注明:部分照片摘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摘自巜灵秀之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019.8.4</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张新孟,男,现年83岁,洛阳宜阳人,毕业于安徽合肥工业大学,河南省前进化工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退休职工,高级工程师职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