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聪锐在胸中

王爷

<p class="ql-block">——王作龙书法观感</p><p class="ql-block">王兴</p><p class="ql-block">当应我所邀,王作龙把他的系列墨迹传送给我时,我有些惊愕:一个在新闻战线耍了几十年笔杆子退下来的老记,怎么可能一夜之间转环成如图所示这样一位神气十足、活灵活现、令人瞠目的书郎!</p><p class="ql-block">多少人都是以毕生精力从事书法事业的,他竟省略了诸多里程,一箭射中了阿喀琉斯之踵!这不得不让我舍弃固有理念,另起所思。把从功夫和功力上说字,改从灵性上谈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字是有灵性的,字的灵性来自于人,是书写它的人的赋予,是人的灵性的体现。这里举的例子当然是书圣。王羲之的字人人临帖,可是,千百年来,至今有人超过他吗?没有。为什么?是灵性之不达,而绝非功力之不足。书法这东西是艺术,艺术是万人赏而一家独。如果临摹能达到,现在不知得有多少王羲之,那岂不是天大的悲哀,幸亏灵性这东西把想成为他的人限制了。</p><p class="ql-block">说书法是灵性的体现,等于是阐明,字不可以横比。不能把王羲之、赵孟頫、柳公权、黄庭坚等等排出个座次来,那样,就不是一般的错误,是把金、玉、钻、珠、翡翠加以等同,属于愚蠢级的谬滥。依我推论,王羲之平常是写通用字体,不然他作为军事首长是会误事的。可他的那种字怎就不能名气斐然?因为他对那种字也缺少独特的情愫和灵感。正如其后几位也写不出兰亭序一样。这就说明上述所列书林旗帜,是可同日而语的,但并无可比性。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受众,各有各的美学内涵,分不出高低上下,暗淡辉煌,均属各自性灵的登峰造极。</p> <p class="ql-block">说这些,是由王作龙的字引起的,不是说王作龙可以同日而语。王作龙的字还不能同日而语。看他字的样子是往同日而语的方向迂回。几幅作品一出现,能给人种雄心勃勃、阔绰利落、康健挺拔、不甘人后的感觉,能给人以振奋和鼓舞。字如其人一词,不是从王作龙起,也不从王作龙终,王作龙是可以用得着该词的人。看《新元生瑞气,天使送瘟神》这幅,能不能带给你开朗乐观,信心十足;看《浩然正气》一幅,能不能觉得它内蕴饱满;再看《弹琴复长啸,读书乃隐居》、《楼船夜雪,铁马秋风》,能不能感受出字义豁达字形豁达人亦豁达;赏读《听涛》二字,那磐石般的形象,如给我安装了精神稳定器,这种可称为支柱并被哲学家所推崇的“第二性”,伴我共克时艰!</p> <p class="ql-block">业内人士认为,书法必须临摹,必须把名家吃透,然后才有自我。这也许是对的,但不是绝对。从科学的角度讲,字是不能模仿的,“签字为准”就是实证。我倒认为把名家吃透不止临摹才能吃透,临摹只是“吃透”的一种,不是唯一。目读也能。关键是吃透以后,自己灵性的发挥。自己缺乏灵性,或者有灵性惰于发挥,那就免谈。</p><p class="ql-block">有灵性的人,大脑不会麻木。灵性的发挥,应该是鬼使神差。由此揣摩,王作龙也是通过锲而不舍的发挥使然。从字幅的架构着眼,就知道面对尺牍,他的灵性已然出马,驰过三巡,牵动指端,循序跟踪,不准其妄自菲薄,把亢奋尽情挥洒,完成了诉说和表达,才收取了这方方墨宝。可见,字是脑写出来的,是灵性的花朵,是意识的结晶。不然,没手的人怎么也能写字呢?包括笔道的走向、粗细,字形的壮硕与否,都是脑来决定。练字就是练脑,练灵性出窍。</p> <p class="ql-block">王作龙的作品,是灵性出窍的成功,实现了他对艺术的追求,给人以美感。无论神韵、劲度、学养、笔势,都让人略有所晞,读后,是享受,能俘获人心,征服人的感官。与那些想俘获人心征服人的感官,而又无法俘获人心征服人的感官的书法才俊,在灵性枯竭时凭手上功夫,以浅层次的形式和技巧勾人,歪一笔正一笔搞出来的丑书怪书形同天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