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2年5月20日上午,韶关市浈江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工作室全体成员在韶关市浈江区教师发展中心四楼综合实验室开展线下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本次教研共有三项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活动一,专题讲座 <p class="ql-block"> 韶关市浈江区实验学校的廖淑媛老师为工作室成员分享了《如何听评课》的讲座。廖老师从听评课的作用、如何听课和如何评课三个方面进行交流。廖老师认为听评课有以下作用:一能使年轻教师具有一股“匠气”,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规范性;二也能帮助经验型教师完善教学技艺,实现跨越式发展,把教师推向更高的境界;三能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教研水平的提高。对于如何听课,廖老师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课前准备和观察记录,听课前先充分了解教材、主题、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学生的情况、这节课的预设目标和教学环节等;二是在听课中观察记录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教师的讲解效度等。评课环节,廖老师提醒老师们要秉持实事求是原则、激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的五项原则,而评课的内容要“看”四点:看学生的学习状态 、 看参与度、看流程、看效果。</p> 活动二,观摩课例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成员线上观摩了“2022 年韶关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西部片区教研联盟体新课程新课标研训活动”同课异构课例——四年级下册《白白的大米哪里来》。</p><p class="ql-block"> 首先,授课的是来自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中心小学的陈顺亿老师。陈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书本,了解大米“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碾米”等过程,了解大米的来历,明白大米种植过程的艰辛。为更深入地让学生体会到种植过程的艰辛,陈老师边播放插秧视频,边让学生模仿体验,带领学生朗读《悯农》感悟粮食的珍贵。同时,陈老师还通过播放《非洲贫穷饥饿的儿童》和《袁隆平“禾下乘凉梦”》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粮食,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只有国家变强大了,人民才会幸福,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尊重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珍惜每一粒粮食。</p> <p class="ql-block"> 第二位授课的是来自乐昌市坪梅小学的李秀英老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李秀英老师在课上扮演农民,为学生们生动讲解了大米的种植过程。为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李秀英老师还让学生亲自上台对大米种植过程进行重新组合排序的游戏。观看完农民插秧的视频后,全体学生开展2分钟模仿插秧体验活动。李老师还把真实的秧苗带入课堂,让4名学生进行限时的插秧比赛。同时,借助希沃授课助手投屏插秧比赛实况,使观看的学生更为清楚和直观,课堂氛围瞬间充满乐趣和智趣,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劳动的艰辛,感受粮食种植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粮食。接着,李老师通过图片、视频和诗歌朗诵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粮食的珍贵和种植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优秀品德。</p> 活动三,研讨交流 <p class="ql-block"> 观摩完精彩生动的线上授课后,工作室成员就这两节课进行了深入地研讨交流,对课堂上学生的合作模式、课堂选材、目标定位等都给予了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浈江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室主持人何兰芳老师率先进行评课:两个课例通过让学生从水稻的种植和生长过程了解农民的辛勤付出,让孩子们认识到今天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浸润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两位老师都在课堂上设计“插秧”体验环节,强化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积极参加劳动实践, 体验劳动最光荣,尊重农业劳动者与他们的劳动成果。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发扬,并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责任意识。</p> <p class="ql-block"> 接着张梅老师进行评课:从大的方面来讲,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主”的理念,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两节课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喜闻乐见的情境和活动中感受、体验,营造出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感受到了课堂的幸福、也懂得了大米来之不易,进而形成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概念。</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白春梅老师进行评课:这两节课例有两大亮点。亮点一是注重体验式教学。《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学建议第四点中指出:“要积极探索议题试、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亮点二是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目标明确指出:“3-4年级的学生要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两位老师都能适时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尊重农民及其劳动成果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研修活动,通过共同探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之道,将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渗透着每一位教师心中。</p> <p class="ql-block">撰稿 | 李 粤</p><p class="ql-block">图片 | 谢梦雪</p><p class="ql-block">初审 | 李丽盈 曹仲明</p><p class="ql-block">终审 | 何兰芳 </p> <p class="ql-block">韶关市浈江区小学思政工作室成员评课稿</p> 从新课标的要求 从教师的“教” 从学生的“学” 从综合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