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他听过南阳村黎明前的枪声 原创</b></h1><h1> —— 一位特殊的红色基地参访者</h1><p class="ql-block">作者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b> 刘依目</b></p><p class="ql-block">摄影 俊采星驰</p> <h1><b> 2022年5月22日</b><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个平凡的、下着毛毛雨的星期天。位于长乐江田镇的南阳革命老区村,来了一批省老科协企管专委参访者,了解南阳革命史、参观中共福建省委旧址。</span> </h1><p class="ql-block"> <b> 美编</b>的主镜头,在随访的刘摄影师抢拍的百来张图中,是最美的一张。图中主人是原省统计局培训中心主任、高级统计师高孔利夫妇。在中共福建省委南阳旧址史迹陈列展框前,他们久久不愿离去,对史迹材料、黑白图片,阅读的仔细,辨别的清楚,心无旁骛,似乎在寻找、考证那个令人难忘年代南阳村的人和往事……</p> <h3> <b>笔者</b>组织这批老干部、<b></b>老党员寻访红色基地,“不忘初心,传承革命精神”。他们中有不少是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同志。十分意外地注意到高孔利夫妇不寻常的经历,去南阳村寻访,兴奋特别的心情,平时行走不便的他,执意要随队前往,并表示决不掉队。高孔利出生于1935年,正是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母亲早逝,外婆是南阳村人,他的童年、少年是外婆带在身边。外婆虽然心疼他,但家里贫穷,小小年纪,高孔利就当上“放牛娃”,带上一小群伙伴,当年的青梅竹马也没有拉下。他们一起滚爬过南阳村的山山水水,踏遍绕山而流的潺潺溪流和茂密的草丛,还在村前、村边的小河打过水战,摸田螺,捕鱼虾,捉泥鳅……<br></h3><h3> <b>噢</b>,这就是高孔利对南阳村难以割舍的情感。长期以来,他把南阳村淳朴的乡亲、秀丽的风光收藏于心底,这是一辈子的情愫!在懵懂岁月里,隐隐约约地记着,那一年,平时十分安静的山村,一夜间突然来了许多人。看衣着,他们不像“农村种田人”,而是有人组织、有人管理的一支不寻常的队伍…… </h3><h3> </h3> <p class="ql-block"> <b>1944年冬</b>,父亲闯到福州开家米铺,继母心狠手辣,除打骂还折腾高孔利,幼年就到米铺干粗活工。他离开了南阳村时,依依不舍地和摸爬滚打的小伙伴告别,当他把进城的事告诉青梅竹马时,她非常朴素地说:“进省城,要读书”!青梅竹马只说了简短的六个字,没有说你好好读书,带我一起飞出大山…… </p><p class="ql-block"><b> 高孔利</b>从此在米铺当苦力,干的是搬运粗活,但“进省城,要读书”这六个字鼓舞着他,利用工余坚持读完小学。在米铺煤油灯下苦苦坚守,继母不让他读中学,要当全劳力。但这动摇不了他在茶亭、上杭路灯下苦读,中学三年课程全靠自己钻研。经过坚持不懈努力,他以(社会上)同等学历名额考进福州二中;在校三年高中学习,他如鱼得水,成绩皆在年段前列。1957年高考,那年是新中国高等院校招生难度最大的年份之一,功夫不负有心人,高孔利被著名学府厦门大学录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他</b>对南阳的美是刻骨铭心的,外婆是支撑他学业的物质保障;青梅竹马的美,她临行前朴素的六个字的交代,也是刻骨铭心的……那些年,他对城里的米铺既熟悉又陌生,怀念南阳,思念故土,思念青梅竹马,这是一种永不改变、持久的情绪释怀。</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inherit;"> 高孔利</b><span style="color:inherit;">在米铺、在高中,乃至厦大期间,利用暑假、寒假的一切机会,都会回到南阳村,爬山涉水是他强项。一是探望外婆,二是看望儿时的伙伴,三是感谢青梅竹马的赠言和鼓励……最值得记忆、常常挂嘴边的是儿时捉泥鳅或黄鳝,泥鳅、黄鳝捉到手时,东窜西溜的,稍不留神就会溜走,常常弄得一脸泥或一身的泥巴。快乐总是伴随自己,尽管外婆板着脸说几句,但他还是顶快乐、顶爽的;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吃顿大肉也是过年或大节日才有的。当年有那么一锅飘着泥土香气的泥鳅,再放点南阳的土辣椒,摘几条带着露水的黄瓜,是一餐难得的美味,满屋弥漫着乡村特有的香味。很遗憾,竹梅青马的她缺席了,南阳村的人似乎不知她的去处,只听一位老人说远嫁外地了……</span></p> <p class="ql-block"> <b>今天</b>,老高兴采烈地再回一次南阳村,他算是地道的南阳村人,远眺袅袅炊烟,望着东南山坡,他告诉笔者,没有时间了,很想再去外婆墓地转一转;笔者立马醒悟说,高老,那你今天来一定比我收获更大、体会更深 、更具体:一是寻找童趣,二是寻找当年的伙伴,你对老人很有孝心。他说是的,对南阳村有着深厚、不同一般的感情,好在南阳人对革命的贡献和付出,他们的照片都挂中共福建省委南阳旧址史迹陈列馆的展框里,而且党和国家对革命老区村政策落到实处!他还告诉笔者,他儿时经常听到南阳山的枪声。后来才知道,这是黎明前的枪声,预告着全国的胜利即将到来……</p><p class="ql-block"> <b>笔者</b>眼眶红了,又想起一事,组织报名时有位90多岁的老党员陈振彬,他十分迫切地、激动地恳求,去南阳村再看一眼,再踏上南阳山望一望,为了安全起见,他没有随队,成了憾事……</p><p class="ql-block"> <b>红色的记忆</b>,每一处、每一事都是一代人的记忆,都是历史沉淀的生动故事,那么悠久而亲切,那么古老而柔美,斑斓的岁月不仅是写在展板上,而是铭记在心里,所有红色的故事,都刻进了我们生命的年轮里……</p> <p class="ql-block"><b>撰稿人</b>:<b>刘依目</b> 研究员 @ 牛 陈志平</p><p class="ql-block"> 2022.05.24农历四月廿四小满后·小雨落笔于湖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