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阴。《海西的云》

智逵不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样的天气,本不适合画画,但一个“搞艺术”的,“适合”这件事,我从高中接触美术之后,就逐渐地忘记了。想着该做的事,“洗洗刷刷”就去做了,适不适合这件事,从没想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好,“天公”作美,两张画画完都没有下雨,只是觉得闷热,那种天很阴、马上就要下雨的感觉很明显,想起小学课文里的描述:燕子低飞、鱼儿出水、鸡不进窝,就是今天下午画画时的天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张都画的很顺,只不过云的造型比田园和海边的景色都好,所以,画完了之后想给画起个名字,应该就是:《海西的云》。今天的云,不仅造型好,而且颜色丰富,与山相连的地方,有一点翻橘红色;白的地方,又有一点偏金黄色;暗的地方,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冷灰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有太纠结,基本上做到了“一次成型”,非常顺利,效果也还过得去。至于那些大的问题:方向、理念、流派、给后人留点什么之类的东西,我相信比我想得深、想得透的人大有人在,就给其他人多想想吧,我还是静下心来,多在画布上“磨一磨”,这也是刘晓东老师画画的心得:不要想太多,一个专题一个专题、一张画一张画的磨,量到了,质自然会有逐渐显现。这是一个自然而然、不知不觉的过程,不要去“刻意”“强求”。至于世俗里的一些人和“声音”,这么多年过去,这些都是“浇开”我生命之花的养料,不再有其他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张来到海边,这里是三圣岛往北的不远处,具体哪个村子没有注意。游客很多,但找不到更合适的位置,只好在游客最多的地方“摆摊”了,幸而没有被影响,拿起画笔就进入那种“物我两忘”的状态,很顺利。太阳落山、游客散尽的时候,我也刚好画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挺像的”,一位打扫卫生的本地大妈用蹩脚的普通话对我说:“你画的时候我看了,还是像呢。”我喜欢这种不带任何角度、层面、好恶的相对“客观”的评价,“谢谢,我就是本地人”我用方言跟她说:“下周我还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程运气很好,遇到了“耶稣光”,拍了几张。过去喜欢在大自然里是因为“远离人群”,觉得轻松自在。现在喜欢在大自然里,我又有了新的感悟:身处大自然,所有的问题都没有世俗里的“角度”“层面”“观点”,感觉很辽阔、很高远、很通透,因为有了这些,自然地,画出来的东西也就客观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是很狭隘的,“人一思考,上帝就想发笑”,所以,每一次靠近大自然,画画固然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体会那种辽阔、高远、通透。因为,这是一个男人迟早都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是很重要的基本素质,不纠结于一些无意义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一首家驹的《海阔天空》。这一路其实特别感谢大学时、研究生时的老师们和我的导师,他们没有讲这么多,更多的还是自己不断实践、不断开悟的一个过程。画画、搞艺术这个大方向,现在回过头去看,是对的,因为这是一个从低级趣味走向高级审美的过程,是一个从狭隘走向辽阔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德无能走向不无耻、有一技之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发现世界的过程,特别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