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岁月如歌<br> 又到了粽叶飘香的时节,又快到了爸爸的生日了。老人家要是还在的话,今年95岁。<br> 1959年5月12号是瓦房店结核医院搬迁的日子,看着泛黄的老照片,里面有那么多熟悉的人,铁匠大张叔,赵尊得叔叔,刘志勇伯伯,大福子叔叔,李稀龙叔叔,孙凤昆叔叔,李达的爸爸,小纪阿姨,谭黎明还在爸爸的怀里……。 <br> 那个时候的医院职工朝气蓬勃,阳光向上,还有军队的风范。<br> 就要迁移沈阳了,大家在日俄时期的建筑前留下了这难得的一张“全家福”。<br></h3> <h3> 放大的照片,让我回忆起在辽南小镇儿时的场景,让我仔细看看亲人们的面容。日月星河流淌着一个甲子的岁月。沉淀的记忆会让心里感受到清新。</h3> <h3> 这张照片据说是在瓦房店的一个外景,至于什么地方就不得而知了。看看那个时候的父亲是那么年轻阳光,富有朝气。<br> 还有检验科主任王影叔叔,刘志勇院长,张志强主任,刘勋叔叔,牛静平阿姨……。<br> 其余的人我就认不出来了。</h3> <h3> 小时候记事的时候,老爸就爱看书学习,不仅仅喜欢专业的知识,爱好广泛,不拘一格。<br> 长大以后,我们爷俩不是一个行业,每次遇上这样或者那样的烦心事,就爱和老爸唠叨唠叨,老人家不会说什么,就在那儿听着。 <br> 过了一会儿,爸爸就会说一些看似不相干的话,让我潜移默化的得到一些启发。老人家用生活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疏导我困境中的迷茫,感觉每次回家都有收获。让我受益匪浅,享用终身。</h3> <h3> 爸爸的人缘很好。不论你的职位高低,是院长或者是勤杂工人,总是对人慈眉善目,笑脸相迎。<br> 在十年浩劫期间,院里各科室大主任几乎都被造反派轮番批斗,毫无人性,惨不忍睹,有的人不堪其辱走向极端。<br> 有一个场景我至今都是历历在目。<br> “杨墨林你上来干什么?下去”!造反派一声呵斥,让老爸心中窃喜,这是在礼堂若干次批斗会上其中的一幕。本来老爸是准备上台上,接受批斗的,却被造反派赶了下来。这样明斥责、暗保护的行为,会让我“感激”他一辈子。</h3> <h3> 医务科刘勋主任是我爸爸的好朋友。心地善良,为人谦和,他和老爸是多少年志同道合的老朋友。<br> 背景是院里的老办公楼,总共才二层,可那会儿我怎么觉得是那么高呢?<br> 小时候孟梅妈妈还在,我们就住在西面的一楼第二个房间。办公楼里做职工宿舍,好像只有我们一家,可见当时院领导对我们家是相当的关照了。<br> 二楼对着楼梯口,中间就是一个图书馆,那时小孩儿是不让进的,我就住在楼里,通常都是可以进去看书?记得看得第一部小说就是俄罗斯的《叶尔绍夫兄弟》。尽管不是太懂,但从此喜欢上了俄罗斯文学。<br> 后来我和哥哥回城了,家里住不下,我还去楼上的男职工宿舍住过,只是不能像孩提时代那样顺着楼梯扶手墙滑下来了。<br> 这个二层楼房给我留下了太多的印象。</h3> <h3> 八十年代,是老人家最惬意的一段时光,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业,组建了新的家庭,没有什么经济负担,虽然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下一代人像小苗一样茁壮成长。<br> 看着老爸的状态,我们心里特别舒畅!对老爸我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这个干净不仅仅穿着打扮上的干净,而是心里特别洁净,对人热情真诚,对同志,患者,朋友都会以诚相待。</h3> <h3> 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段时光,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杨玉理,唐静,于震清,闫玉鸣,刘勋,牛静平……,。所有的叔叔阿姨撑起了结核医院这面旗帜,让地处在沈阳边缘叫老瓜堡子的地方,有一个记忆标志。<br> 那个时候院里人的精神面貌是那么昂扬向上,每个周末会组织篮球比赛,场上的球员奋力拼搏,场外的观众呐喊助威。这成为医院最亮眼的一张名片。<br> 那个时候不仅是体育场上生龙活虎,文化自信也是医院的另一张名片。大东区文化馆有位叫孟沙的老师,院里经常把他请来给院里拍曹禺的《雷雨》。你可知道,这个戏可挺大呀!<br> 我还清楚的记得,王兰芬阿姨饰演四风,陈梅秋阿姨饰演鲁妈,腾光祥叔叔饰演鲁贵,任秀丽阿姨女扮男装饰演周冲,我老爸饰演周朴园,王树森叔叔饰演鲁大海……。<br> 话剧正式演出的时候,院里是万人空巷,俱乐部里座无虚席,连职工带患者都聚集在礼堂,观看医院版的《雷雨》。<br> 随着剧情不断变化,故事矛盾起伏跌宕,剧中人物的命运牵着每位观众的心,动情之处会让许多人潸然泪下。<br> 唉!那个时候的人咋就那么有心气呢?那时候的人咋就那么多才多艺呢?</h3> <h3> 这里有曲升华叔叔,他举止文雅,多才多艺,会说流利的日语,还会吹萨克斯🎷 。我和他儿子是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在学校的时候他经常自豪的和同学们说:“我爸会讲日语”。结果曲叔叔在文革中被批斗中有一条“罪状”就是会说日语。</h3> <h3> 这副照片即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闫玉明伯伯,刘勋叔叔,刘兰清叔叔,徐景闲叔叔,张志强叔叔。其他的人我都想不起来都是谁了。<br> 老人们回忆,这里面有沈阳市卫生局的领导。难怪我都不认识了。</h3> <h3> 光看几位老人家的表情,就知道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多么愉快。1983年到1986年是老爸退休前最美好的一段时光!</h3> <h3> 老爸不仅仅是医生,还是美食家,对待生活非常的认真,对饮食文化也是颇有研究。<br> 这样的环境下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吃着美味佳肴,说着彼此感兴趣的话题,谁说不是一种享受呢?</h3> <h3> 看背景应该是千山景区,院里老干办组织老同志,去爬山观景休闲度假。天气很热,大家玩的都很尽兴,这里有闫主任,刘勋叔叔,还有外科主任刘复叔叔。<br> 刘复叔叔是四野培养出来的医生,跟着林总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在广东认识了老伴许艳芳阿姨,经历过了战争炮火的考验,有着非常多的战争回忆。<br> 文革时期,大搞路线斗争,弄得人人自危,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我爸妈属于胆小怕事的老实人,亏了刘叔叔经常来我们家坐坐,陪老爸喝点小酒,天南地北的聊他们部队的经历。真是从精神上给了我们家莫大的慰籍。<br> 刘叔叔大高个,大背头,穿衣风格极其帅气。给病人看病快人快语,什么病怎么办?直接了当,一语中的。我们家里的好几个人涉及到外科有什么问题,都是他治好的。</h3> <h3> 这张照片人物比较多了,有闫主任,有我同学的爸爸于学贵老人家,食堂管理员袁?叔叔,记不清他叫什么名字了,还有耿晓光医生,还有刘勋叔叔,宫润璞阿姨,还有朱常得叔叔,张志强叔叔,林福山叔叔(院里人都叫他林大炮),还有老爸。<br> 这是在千山顶上的景区。</h3> <h3> 这张照片是老人们去一结核医院,东面的东陵公园,<br> 有于震清伯伯,刘勋叔叔,刘复叔叔,闫主任,杨玉理伯伯,还有老爸,另外一叔叔是四院调来的徐乃文院长。<br> 老朋友相聚,一起爬山看风景,站在一百单八櫈的山顶上,阳光明媚,心情舒畅,远眺对面的苏子河,心旷神怡,幸福的时光特别难忘。<br> 特别感谢,宫润璞阿姨保存这么多年的老照片,刘刚哥提供了这么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重温一下当年幸福的时光</h3> <h3> 今天,大部分叔叔阿姨已经不在了,许多美好生活都已成为遥远的回忆!<br> 遥望广袤无垠的夜空,一颗一颗闪光的星星⭐️ 好似故去的叔叔阿姨,他们是我们的亲人。回忆过去那段生活,虽然物质上很贫瘠,可心里觉得又是那么的甜蜜。<br> 深深的怀念我的父辈,我的家人!</h3> <h3> 老爸,生日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