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黄昏一去不返

<p class="ql-block">  许多摄影爱好者喜欢黑嘴端凤头燕鸥,我相信不仅仅因为它是濒危鸟类,这小家伙长的太漂亮了,流线型的身材,繁殖期高高耸立的黑色头冠,乳白色的羽毛,配上橘红色的喙,黑色的冠,还有黑色的爪,浑然天成的三色调搭配,完全符合人类的审美标准,配得上“神鸟”的称号。俗话说“一白遮百丑”,“神鸟”混迹在有着灰黑翅膀的大凤头燕鸥群体中显得格外耀眼,有那么点“鹤立鸡群”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黑嘴端凤头燕鸥求偶时的姿态特别曼妙,昂头挺胸,收拢翅膀并微微展开,跺着碎步,有点像人们跳探戈舞,所以在“拍鸟”群体中有一句行话,形容“神鸟”求偶姿势为“探戈舞步”。</p> <p class="ql-block">  接触鸟类拍摄将近三年,最累的就是上滩拍摄黑嘴端凤头燕鸥了,实打实的体力活。落潮之后,鳝鱼滩“显山露水”,疆域愈发宽广,东头到西头将近两公里,如果运气特别好等到“神鸟”来了,扛着四十多斤的装备在泞泥中跋涉,也是非常耗费体力;快接近神鸟的停靠点时,更是要猫腰踱步前行,像极了战争影片中偷偷接近敌方前沿阵地时的动作;为了不惊动神鸟,还要全程蹲着或者跪着拍摄。一个下午下来,就是身体强壮的人都会体力透支,像我这样的年龄,感觉身体就快散架了,只不过凭着遇见“神鸟”三生有幸这样的一股激情支撑着才能坚持到最后。</p> <p class="ql-block">  拍鸟除了坚持,还需要运气,福州拍鸟界称之为“鸟运”,拍摄黑嘴端凤头燕鸥,我也遇到一个不可复制的超级好运。</p><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廿三,长乐沿海满潮是下午四点半,如果按照以往惯例,“神鸟”开始落潮后才会飞临,停留时间如果稍长点飞回繁殖地马祖岛都天黑了(行程一个半小时),也就是说“神鸟”驾临的概率很小。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去碰运气了。一直等到下午近六时,不见“神鸟”踪影,我决定放弃了。扛着设备从最东头往回走,走了一百多米,恋恋不舍再回头看了看,海面上有两点亮眼的白色翅膀在夕阳映照下熠熠生辉,我架好相机通过望远镜头认真观察,是它,两只“神鸟”情侣在海面上“洗澡”。所有的疲劳一扫而光,我重新扛起设备慢慢靠近,更幸运的是这两只神鸟不但游泳嬉戏,接着还上岸梳理羽毛,安安静静让我一个人洒着夕阳的余晖,跪在沙滩上拍了将近二十分钟,这也是我在同一个区域拍摄“神鸟”时间最久的一次,简直就是遇见奇迹,相信极少有人在傍晚六点以后还能在湿地公园邂逅“神鸟”的吧?</p> <p class="ql-block">  阳光的确是最神奇的画笔,此时柔和的光线均匀地洒向“神鸟”洁白的羽毛,涂抹上一层金黄的色彩,那“搔首弄姿”的鸟儿显得更加妩媚了,恰是“贵妃出浴”。黄昏那迷人的金黄光影,正是摄影师追求的终极目标,用光影作画,也是摄影人的极致追求,而类似这样的机遇,堪称可遇不可求。</p> <p class="ql-block">  从那个黄昏之后,我一直有个梦想,能不能逆光拍到神鸟跳“探戈舞”的剪影?能不能侧逆光拍摄那透光的翅膀?只是人这一辈子哪有那么多好运气,跨三个年度了,我甚至在午后夕阳西下时都没遇见过“神鸟”,更不用说能从东头往西头逆光拍摄了,不过这样的构思我用在拍摄大凤头燕鸥上,算是如愿以偿了。</p><p class="ql-block"> 那个美妙的黄昏像是要一去不返了,借用一句有争议的广告词:“花未全开月未圆,半山微醉尽余欢”。我们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但我们并不需要十全十美,些许的缺憾也是一种残缺的美,更是一种走下去的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