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p><p class="ql-block">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p><p class="ql-block">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p> <p class="ql-block">他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p><p class="ql-block">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p> <p class="ql-block">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p><p class="ql-block">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p> <p class="ql-block"><b>他是政治家:官至兵部尚书,刑部尚书,枢密院副使(副宰相),参知政事(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委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他是教育家,礼部主考,千古第一伯乐:</b>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六位,除他本人外,其他五位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均是他的学生或门生。</p><p class="ql-block">其他如史学家司马光、大清官包拯,大宋第一天才、状元文彦博等均出于他的门下。</p><p class="ql-block">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及整个中国文学史做了突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他是文学家:</b>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他曾参与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编《集古录》,有《欧阳文忠集》传世。</p><p class="ql-block"><b>代表作</b></p><p class="ql-block">文章: 有《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p><p class="ql-block">词作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眉意》,《踏莎行·候馆梅残》,《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p><p class="ql-block">诗作 :《戏答元珍》,《题滁州醉翁亭》,《忆滁州幽谷》,《画眉鸟》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是散文学家:</span>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被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州),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他是改革家:</b>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右正言、知制诰。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他是金石学家:</b>他的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b>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他是经学家</b>:欧阳修研究《春秋》,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另外他对《周易》、《周礼》等经典均有深厚的研究,首开宋代疑经惑传的风气。</p><p class="ql-block">苏辙评价他为<b>发古人之未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他是史学家:</b>《二十四史》中,除与宋祁联合主持编修《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也就是《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p> <p class="ql-block"><b>他是书法大家:</b>书法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p><p class="ql-block">他亲笔书写的纪念父母亲的<b>《泷冈阡表》</b>牌文石牌,书法苍劲有力。</p><p class="ql-block">被列为<b style="font-size:20px;">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他是农学家</b>:欧阳修曾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p><p class="ql-block">书中列举牡丹品种24种,<b style="color:rgb(237, 35, 8);">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b></p> <p class="ql-block"><b>他是谱学家:</b>欧阳修<b style="color:rgb(237, 35, 8);">开创了民间家谱学之先河,著有《欧阳氏谱图序》</b>,该文<b>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为纬,</b>详细说明了欧阳修先世的迁移图,即其先大禹到越国王族的脉络,也描写了八王之乱后,欧阳氏再度南迁江南,在南方各地族衍发展的历程。</p><p class="ql-block">至今天,诸姓家谱的世家谱碟编辑均按他所编辑的世系表分门别类进行排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泷冈阡表》</b>是欧阳修精心力作。由于欧阳修父亲亡故时,他才四岁,无法知悉亡父的生平行状,这就使他在撰述本文时遇到了困难。作者的高明之处亦即本文最大的特点之一,即是在文章中采取了<b style="font-size:20px;">避实就虚、以虚求实、以虚衬实</b>的写作方法,巧妙地穿插了其母太夫人郑氏的言语,以她口代己口,从背面和侧面落笔。一方面以此为依据,追念和表彰其父的仁心惠政;另一方面,在表父阡的同时,也顺水行舟,同时颂扬其母德妇节,使一位贤妻良母型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地凸现在读者眼前。父因母显,母受父成。文章构思高明的地方,即在于<b style="font-size:20px;">一碑双表,二水分流</b><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明暗交叉,互衬互托。</p><p class="ql-block">而其舒徐有致、简易平实的文风,其谦恭平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更使一切浮华失实的谀墓文字黯然失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