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更好落实双减政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我校5月10日以来,五年级组开展了听评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由我校语文教研组长省级能手汤娟娟老师主持,五年级组备课组长肖爱玲老师进行指导,五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共同参与。各位老师精心准备,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王久玉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一课,让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文章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对于个别字词的理解她采用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的,在对全篇文章大意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来分享自己感到有趣的地方,并尝试说明为何有趣。这一环节设计直接指向本课重点是体会人物对话,与课后题相关联,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对话的有趣,其原因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谐音”。至此,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在总结本课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知识迁移,通过自学了《咏雪》来提升孩子们阅读理解能力,从推荐《世说新语》达到对整本书的阅读。逐步扩大孩子的阅读面,也大大提升了孩子们对文学鉴赏能力。</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李昱涵老师执教的也是文言文《杨氏之子》。首先通过熟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齐诵引出《世说新语》,在了解《世说新语》的特点后揭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走进课文,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下,又通过看插图、看注释、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经验的方法合作学习,解决了字音、字义、节奏、读懂课文的问题。然后品读语言,通过人物对话,感受风趣。进而用来访的是李君平、黄君平的假设,看杨氏子的反应,拓展思维,练习表达。紧接着用书法欣赏的形式回顾课文,并配乐看图尝试背诵。最后用以文带文的方法,引读《何宴》,达到拓展积累的目的。至此全文首尾连缀,达成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肖爱玲老师执教的《手指》第一课时,始终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读文感悟。用丰子恺的漫画导入,相机简介丰子恺,引入课文学习。找出中心句,兼顾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谋篇的匠心所在,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用表格的形式出示五根手指的样子及其性格等,能够更加一目了然,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更加清晰。本节课结构完整,思路清晰。</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课是柯尊珍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课堂准备充分,教学环节清晰。通过“初试身手,明要点”“组内练讲,露锋芒”“全班交流,展风采”等几个教学环节,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频繁,氛围轻松活跃,充分展示了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笑话,一段段诙谐幽默的讲演,让听课的学生开怀大笑,也使听课的老师受到了笑话的魅力,课堂时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本次口语交际活动,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 第五节课是魏华老师执教的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这节课,由漫画《睁眼瞎》、《再坚持一下就成功》引出漫画及习作要求,引导说出漫画《植树与乘凉》内容,谈启示,联系实际举例,随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待业啄木鸟》的内容,启示,按要求进行习作,展示片段。教者采用了启发引导法、情景教学法、点拨法和引导示范法的导、教、扶、放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表达观点法、逆向思维法、等号法确定题目,开头及结尾的写法。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整节课思路清晰,设计不错。方法有指导性,针对性。</p> <p class="ql-block"> 听评课结束后,我校教研组长省级教学能手汤娟娟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p><p class="ql-block"> 乘风破浪正当时,不待扬鞭自奋蹄</p><p class="ql-block"> 5月19日,历时两个星期的五年级语文组听评课活动落下了帷幕。本次活动中,五年级组的老师们展示了她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对部编版教材的精准理解,可谓是赏心悦目,精彩纷呈。因听课时间跨度大,所以我们的评课研讨活动分两次进行。评课时,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仅肯定了各自的亮点,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p><p class="ql-block">亮点:</p><p class="ql-block">1.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本次活动中,王久玉老师和李昱涵老师展示了小古文《杨氏之子》的同课异构,让我们看到了五年级组集体备课的扎实推进;肖爱玲老师的精读课文《手指》,则很好地给我们示范了精读课文应该如何正确划分课时目标;而柯尊珍老师的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和魏华老师的习作《漫画的启示》,更是让我们对语文要素如何在单元特殊内容中进行落实有了更深的理解。</p><p class="ql-block">2.教学思路清晰流畅。五位老师精明干练,课堂教学步骤清晰,环环相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是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不经意间,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都受到了熏陶,得到了提升。</p><p class="ql-block">3.学生表现亮点频出。课堂终究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引导者。这一点,在五位老师的课堂上就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学生们课堂上的表现让所有听课老师无不频频称赞: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理有据,对古文的拓展运用如鱼得水,上台展示时更是落落大方,让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建议:</p><p class="ql-block">1.课堂容量要有限度。在听课中我们看到,好几位老师要么教学内容没有处理完就下课了,要么就是前松后紧,匆匆结课。究其原因,还是课堂教学容量过大,导致时间不够用。其实,不管是赛教课还是常态课,我们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什么都想抓,就极易导致什么都抓不住。因此,我们可以结合班级实际,恰当、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努力做到“一课一得”就足够了。</p><p class="ql-block">2.朗读指导要有梯度。语文课堂,就是应该书声琅琅。学生的朗读就是应该贯穿整个课堂。而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次朗读,不应该是简单机械地读了一遍又一遍。他们的每一次朗读,我们提出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方法指导也应该是不一样的,这样,我们才能从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感受到,他们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升。</p><p class="ql-block">3.练习时间要有保障。课堂上,老师们都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的环节,形式多样:有小组讨论学习,有小组上台展示,也有练说练写。但是,留给学生思考、交流、展示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和听课老师都有些意犹未尽。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多参与、多表达,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因此,给他们留足时间,就显得至关重要了。</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的“语”你相遇,都能给人带来携手教研情长的感动。很感谢学校安排的这样的校级听评课活动,在热爱语文教学的集体中,在名师的引领指导下,在资深语文教师的课堂里,我们的思维在碰撞,教学理念在更新与交融,教学方法和课堂驾驭能力都在悄然无声的提高,专业能力和语文素养也都在改变着。俗话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集体听评活动课中,让我们更好的明确了教和研的内容与方向。教研路漫漫,我们将携手而行,为源头注入新的活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