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此信是我在同事朋友圈看到的,是她的嫂子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不能亲自到婆婆坟头缅怀,深夜特写此信以表对老人的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本人也是早已失去双亲,看到此文瞬间泪奔.......深受感动、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一起传承优良家风、传递“孝文化”、汇聚正能量❤️</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原文:</p> <p class="ql-block"> 明天是婆母去世三周年祭日,原先兄弟们筹划着按当地习俗纪念一下,疫情当前,一切计划都被打乱。家中兄弟姐妹,有的奋战在抗疫一线,有的在保障后勤供给,有的被封控居家,有的远在异乡…… </p><p class="ql-block"> 婆母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农村老太太,一生艰辛。她养育了七个儿女,当时家中上有二老,还有两个小姑子,一个小叔子,公公在湟源上班,全家老老小小的生活全靠她打理。那个生产队的年代里,还要去挣工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先生曾告诉我,由于家中人口多劳力少,每年秋季分粮食和柴火的时候,他们家是全村中分的最少的一家,他们围着那一点点粮食掉眼泪,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就是在这样的窘境下,婆母仍然出嫁了两个姑子,为小叔子成了家,善待二老,养老送终。 </p><p class="ql-block"> 随着两个大姑姐的长大,她俩成了婆婆的左臂右膀,分担了不少家务与农活。公公在世时,叮嘱我们要对两位姐姐好些,是她们牺牲了上学的机会帮母亲拉扯了弟弟妹妹们。仨兄弟谨记父言,都能善待两位姐姐。 </p><p class="ql-block"> 婆母深明大义。儿子们工作繁忙,不能常回家看望她,打电话问候时,她总是让儿子们先把工作做好,别耽误了公家的事,说自己在家很好。即使病重住院期间,也总是要问问有没有耽误单位的事。儿子媳妇闹了矛盾,总是责怪儿子不好,袒护儿媳。家中有了烦心事她总在宽慰上过班的公公。这一点,我特别佩服这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 </p><p class="ql-block"> 婆母为人和善,善待邻里。家里只有二老时,邻居做了稀罕的饭食,总会送来一碗;夏天地里的菜长起来了,家里总会有吃不完的邻里送的菜。婆母病重期间,乡亲邻里隔三差五上门看望。我想这是她平时乐助好施的回报。 </p><p class="ql-block"> 婆母性格坚强。她患的是主动脉夹层,听说这病疼起来特别厉害。医生开的镇疼剂从一天一支到后来的一天两支都无剂于事了,但我从没听到过她的一声呻吟声。疼痛发作的时候,她把膝盖顶在心窝处,紧紧地扯着被子就是不发出一声呻吟声。那时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又爱莫能助。老人病重期间,先生因公出差,兄长预料到情况不好,让他提前返程。当老人知道儿子要回来时,那天从清晨开始,不断地抬头看时间,不时地问怎么还没到。下午三点钟,先生终于到家了。那个睌上九点五十分,老人一瞑不视。我总在想,是一种什么样力量让她坚持到儿子到家的。想起,泪目…… </p><p class="ql-block"> 婆母九十岁年龄光照子孙,九十载年华林荫后人。她以善良,仁慈,乐助赢得儿孙绕膝,四世同堂! </p><p class="ql-block"> 我和婆母朝夕相处的日子不是很多,对她的了解仅限于此。 </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遥祭天堂的婆母!愿天堂的亲人们安好!愿天堂没有病痛🙏🙏🙏</p> <p class="ql-block">书写人:张金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