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 诗酒花茶,———韵心八雅

雲竹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匆匆,岁月流长;牛耕渐远,高铁飞扬;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好多人马不停蹄,忙而心亡,内心都在寻求精神家园,渴望清静安闲。这时,需要歇歇脚步,读书品茶,倾心于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其实,琴棋书画能养心安神;人生如诗,善诗者韵至心声;人生如酒,善酒者情逢知己;人生如花,善花者品性怡然;人生如茶,善茶者陶冶性情。这八雅是最好的滋养品,可以舒展身心,馨润灵魂!</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 、 琴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琴情音意禅意境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景心交融启魂灵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琴,是琴瑟的统称,据文献记载,伏羲发明琴瑟。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琴为七弦,瑟二十五弦,琴用于正式音乐场合,在贵宾面前弹拨;瑟用于社交性场合,置于屏风后面演奏。琴瑟开弹前,先有鼓点声,以示引导。古人发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顺畅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发明地点在伏羲之都,今河南省淮阳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琴,亦称“瑶琴”、“七弦琴”,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2003年,古琴列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瑟,古代拨弦乐器,最初有五十根弦,每弦瑟有一柱。故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古瑟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国古代音乐五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 “土、金、水、木、火”和“中、西、北、东、南”,相当于现行简谱的1、2、3、5、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十大古曲:①古琴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②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阳春白雪。③琴箫曲:渔樵问答。④二胡曲:汉宫秋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时,古人也留下了很多关于琴的诗句,读来意犹未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白居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何烦故挥弄,风弦自有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琴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苏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若言琴上有琴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放在匣中何不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若言声在指头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何不于君指上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竹里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棋者,奕也。下棋者,艺也。“弈”指围棋,“博”指象棋。“博行于世而弈独绝”。据文献记载,尧舜发明围棋。围棋古称“弈”,意即“你投一子我投一子”。而名称“围棋”的含义是“一种以包围和反包围战术决出胜负的棋戏”。围棋反映的是中原龙山文化时代开发鲁西豫东地区的历史。大约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隋朝时进入今朝鲜半岛和日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象棋,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共有九十个交叉点,未划通直线的地方称“河界”,划有斜交叉线的地方称“九宫”,棋子共三十二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博弈是东方文化生活的重经组成部分,它不但不同于一般的消遣游戏,还影响和陶冶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琴、棋、书、画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形态。“弈”中的恬淡、豁达、风雅、机智和军事、哲学、诗词、艺术共聚一堂。黑白之间,楚河汉界内外,棋艺带来的启悟和内涵被无限拓展,棋盘之外的天地被融合为一,成为中国棋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方寸棋盘,还具有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书”指书法,是汉字文化圈里独有的艺术形态。书法产生于汉字发明之后。据文献记载,汉字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的。汉字发明的可能地点有三个:山东日照两城镇、曲阜、新郑,最有可能是曲阜。中华文明早期有甲骨文、金文(青铜器上的铭文),先秦时期主要是用刀刻在竹简上,有篆书、小楷等字体,汉以后主要用毛笔书写,有隶书、魏碑、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类书写形式。书法从狭义讲,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浓厚的“文字情结”和“书写情结”,这充分地体现在殷商时期大量的龟甲、兽骨上,也体现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还体现在春秋战国以来的缣帛、竹木简牍、符节、石刻、兵器、货币、纸张上,各种各样的载体,都留下了我们祖先精美的书迹。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情结,先贤才逐渐将汉字的书写升华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如果按一般所说,书法艺术是从汉末开始进入自觉状态的,那么,书法艺术至今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在这两千年的历史里,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虽历经战乱浩劫、天灾人祸,以致大量的经典之作我们已无缘得见,但侥幸存留至今者仍令我们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让我们对古人仰慕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画”指中国画,一般用毛笔以水溶性颜料在宣纸上作画,以描绘山水、器物、花鸟、人物为主,色调单纯明快、画风写意抽象。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又称画为“丹青”。绘画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也可能和书法同时出现(古人说“书画同源”)。中国绘画,分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科,这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写意画用简练、豪放、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在表现对象上是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意境深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1、五代: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2、清:郎世宁 《百骏图》 3、北宋: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4、东晋:顾恺之 《洛神赋图》 5、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6、唐:阎立本 《步辇图》 7、元: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8、唐:张萱、周昉等 《唐宫仕女图》 9、明:仇英 《汉宫春晓图》 10、唐:韩滉 《五牛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的国画,一支毛笔,一张宣纸,纵横恣肆,写意流畅。中国人很早就在自已的生活环境中发现了美,并按照自已的审美习惯用画笔描绘出来,古人从表现神、描绘宗教故事发展到画山水、花鸟。士大夫们以虚无的胸襟、玄学的意识体会自然,表现自然,使中国山水画自始就是一种“意境中的山水”而不是客观自然的再现,在中国山水画家的眼中,山水的美不在山水本身,而在于它体现了“道”,宗炳在《画山水序》中一开始就写道:“圣人含道映物,贤人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这是对“自然”、“道”与山水基本关系的论述。核心理念在于“天人合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为中国人,一辈子要承受数不尽的苦恼、愤怒和无聊。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其中一个,就是唐诗。”——余秋雨。依中国文化的古老观念,人心与人心不是隔绝不通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也。无邪就是诚,就是人性与人性的照面。心与心之间,被巧语、算计、利害、物欲等隔开,都是不诚。孔子说“兴于诗”,就是以诗歌来开发人性人心的根本。尽心尽情的精神,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人性与人性的照面。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基石,也成为中国文化千年来的一个精神祈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六、酒</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酒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众人把酒言欢、借酒抒情、借诗言物。古人喝起酒来,是很讲究的:往大里说讲究环境,喝的是情调;往小里说讲究器皿,饮的不只是酒,更是心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懂酒的人都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虽是好酒,但如果后面没有历史、没有故事、没有几代饮者和酒徒积淀下来的口碑与传说,“那这个酒,就缺乏一点真正的味道”。喝酒不是追求喝高了之后短暂的快感,而是喝好了之后的感悟与品味。酒里有乾坤,杯中藏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一本,终不能及之”。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一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span></p><p class="ql-block"> 《渭城曲》</p><p class="ql-block">【唐代】王维</p><p class="ql-block">渭城朝雨浥轻尘,</p><p class="ql-block">客舍青青柳色新。</p><p class="ql-block">劝君更尽一杯酒,</p><p class="ql-block">西出阳关无故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筵别席,劝君一杯。酒中饮的是依依不舍,殷勤祝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上半场,松花酿酒,只谈乾坤风月,不论人间是非。人生下半场,春水煎茶,慢品人间烟火,闲观万事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七、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花文化源远流长,在众多艺术作品中,花是重要的题材。古曲有《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玉树后庭花》等。民乐有《茉莉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以花为题材的诗歌、绘画更是不胜枚举,就连刺绣、陶瓷等传统工艺品,花卉图案也是重要的装饰物。</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至今日,人们对花仍旧情有独钟,各地的花展、花市、花节人潮涌动,盛况依然,我认为,国人好花,不仅仅好其花形,更缘于花文化的精髓:花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们欣赏花,不仅仅欣赏它的色、香、姿等自然美,更是综合自己对花的感受,赋予它一种风度、品格。自古就有“不清花韵,难入高雅境界”之说,人们现在赏花,更是神重于形。好兰者,好其高雅脱俗;好菊者,好其独立寒秋;爱荷者,好其出淤泥而不染;好梅者,好其临寒斗雪。</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八、茶</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情画意。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喝的是一种自在。自古佳茗似佳人,饮后方知味乾坤。酒解不了愁,茶能滤浮躁。清清浅浅的苦涩,不正是人生滋味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