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饮长沙水 又下五羊城

管湘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先请读者看一组父亲生前收藏的1950年广州老图片,这图片至今保存有七十二年了。(本人扫描下来的,不是网上下载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爱群大厦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广州标志性建筑物,解放时是广东省政府驻地(现是文化保护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山纪念碑</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山纪念堂</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0)</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州花塔</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0)</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上系当年的图片,以下是我父亲的经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管伯宁195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赴长沙、广州工作的一些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管伯宁1950年摄于广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8月父亲正在和洪以连同志在天沟办供销合作社,忽然接到宋乃德从湖南长沙寄来的信,信的内容很简单,大致是“管伯宁接此信后,请即往湖南长沙。”于是父亲也没有什么做长期居留长沙的准备,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就从天沟赶往长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长沙后,父亲找到湖南省财政厅。把守机关的卫兵打量了一下穿着长衫大褂土里土气的父亲,不让进去。父亲就跟当兵的说:“你们进去跟宋乃德讲,就说管伯宁来了。”于是不一会儿,宋乃德和陈宜芳夫妻俩高兴地跑了出来,把父亲迎了进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长沙,我父亲才知道宋乃德已任湖南省财委会副主任兼财政厅长,黄克诚当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兼财委会主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问宋乃德“叫我来有什么事情。”宋乃德就把湖南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跟我父亲说了:“说是湖南和平解放后,有些私商垄断粮食、囤积居奇,使得粮价飞涨,市场紊乱,人心不稳。叫你来,就是我们要把粮食管控起来。”并安慰我父亲把心放下来,要做长期打算,夫妻俩还带我父亲上街买了一些衣服和日常用品。有一件米色的毛线衣,1965年回滨海后,父亲还穿着,并跟我说“这是宋乃德穿的,是当时送给我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长沙当时有第一、第二两个大米加工厂,父亲被安排在第二大米加工厂,监管资本家的生产经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刚刚工作不到一个多月,宋乃德叫人把我父亲叫去,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中央有一项任务是与外商谈判湖南大米出口的易货贸易事宜,请你作为我的全权代表去广州工作一段时间。”于是在1950年10月,父亲坐上了南行的列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广州,父亲手持湖南省政府的介绍信找到广东省政府交际处,于是广东省政府把他安排下榻于爱群大厦的第三层。父亲并不知爱群大厦是什么背景,后来才知道爱群大厦是广州当时的地标性建筑。登上大厦可以鸟瞰海珠桥和美丽的珠江。爱群大厦无论是国民党时代,还是新中国建立之时,都是军政要人与富商巨贾活动的最高档次的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开始对这座大厦只知道富丽堂皇,并不知道其他的特别之处。不过,后来他知道,当时的中南军政委员会和广东省政府都在这里办公,父亲有幸在这里见到过叶剑英元帅。父亲生前是这样形容当时情况的:有一次安排我们的活动是看京剧名角马连良唱的《甘露寺》,开演前,叶剑英到场时大家鼓掌。叶坐在第三排,我们坐在第五排,隔得相当的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回忆起1950年的广州,说过:刚刚解放,秩序还比较乱,国民党一些没有逃到台湾的残渣余孽都流落在广州,一些人想去香港,但也不是容易过去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爱群大厦离海珠桥并不远,那时候珠江里有一些船娘摇的小船,船里摆着一张小方桌,可以邀上三五朋友上船小酌,摇摇晃晃,边喝酒,边聊天,边赏景,好不惬意。所以父亲说过:广州人是很会生活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在广州的工作主要是与外商在海上过驳进行易货贸易,就是用湖南的大米换南洋的橡胶等军用物资。易货贸易的量是很大的,父亲说过:湖南发运广州的大米经常是一列车一列车的。与外商打交道,固然少不了宴请招待外商。父亲说过:我们一桌饭就吃了360万元的旧币(合新币360元),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钱啊,还是比较奢侈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广州期间,父亲还为宋乃德办了一件事,就是采购一批瑞士手表。宋乃德跟父亲说“我们的一些干部工作需要手表,请利用广州的方便采购几十只瑞士表。”但当时广州很难买到,于是父亲利用关系从香港采购。那时候香港的英国人对大陆人是控制得很严的,陆路是没有办法采购的,于是父亲与广州的空运部门联系,请他们利用飞行员往来的方便采购。后来一共采购有三十多只手表,其中有三只劳力士的,还有是欧米茄、梅花和英纳格的。手表带往长沙后,据说,三只劳力士的被彭德怀、黄克诚和宋乃德他们要去了,父亲也得了一只英纳格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在哪个时候就看到过英国产的电唱机,而且是五碟连放的,感到很新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先是在爱群大厦住了半年时间,后来由于工作不方便。于是又住进了黄埔港半年时间。父亲在世时说过:黄埔军校离他们不远,那个时候改成一个海军的学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广州期间,父亲还参观过“中山纪念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也游览过“越秀公园”,留了一些影。其中一张留存的合影照片还可以辨别出有外籍商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管伯宁与英商及其相关人员合影于广州中山纪念堂前的草坪上。(右一)管伯宁(右二后)英国商人,前面小女孩是英国商人的女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管伯宁与英商及其相关人员游玩合影,地址不详。(但从着装上看,应该与上一张是同一天游览拍摄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管伯宁1950年摄于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管伯宁1950年拍摄于广州,地址不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管伯宁1950年拍摄于广州,拍摄地址不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10月,父亲在广州工作了一年,任务完成后,又回到湖南长沙第二大米厂,继续做改造资本家的工作。期间,正是抗美援朝的时候,工厂的一大任务是为军队准备粮食。父亲说过:大米20斤一袋,用双层洋布做成的口袋装好,这样空投时不至于损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上都是父亲生前常常给我讲的往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