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8日,在朋友圈看到断桥边上的柳树没有了。 西湖柳树是杭州人的精神图腾,西湖柳树的命运一定会牵动人们的心。西湖之美,不仅在于清丽的自然山水,更在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钱塘风月西湖柳”,不知多少文人描摹过西湖垂柳。 充满诗情画意的断桥垂柳荡然无存,令西湖失去了重要的人文意象;想念和守护的不仅是这几株垂柳,更是其背后蕴含的西湖文化, 西湖傲娇天下,柳树和水是西湖的魂灵。“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西子湖边杨柳枝,千条万缕尽垂丝”,有柳树的西湖才是杭州人认得的西湖,好比法梧之于南京、榕树之于广州、红叶之于北京,都是古已存在的标志,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认同与生活习惯。所谓钱塘风月西湖柳,摇曳多姿的柳树和烟雨朦胧的西湖,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西湖。 柳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甲骨文中已出现记载。诗经《小雅·采薇》里已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柳树在中国文化里也有着特别的意义,自汉代便有折柳送别、折柳寄远等习俗。 西湖至少从唐代即已遍植垂柳。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时,留下名篇《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可见当时孤山一带已垂柳成荫。北宋苏轼任职杭州时,发动数万民工,筑长堤(苏堤),贯串西湖南北,植芙蓉、杨柳于堤上,形成“六桥烟柳”的特色景观。 南宋命名的西湖十景里,苏堤春晓、柳浪闻莺都和柳树有关。还有柳市的记载,苏堤因柳成市。到清朝,据《西湖志》载,已是“滨湖垂柳万株,间以桃杏梅李。”今天,西湖边的柳树更是随处可见,柳树早已与西湖融为一个共同的文化符号,从自然之树化为人文之树了。 西湖柳色。柳色供诗用,莺声送酒须。 (唐 岑参) 西湖翠柳。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 白居易) 西湖柳金。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元 贡性之) 西湖月柳。三竺钟声催落月,六桥柳色带栖鸦。( 明 聂大年)<br><br> 西湖杨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 柳永) 西湖桃柳。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明 王瀛) 西湖风柳。钱塘风月西湖柳,渡江来、百年机会,从前未有。 <br>(宋 戴复古) 西湖春柳。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 白居易)<br><br> 西湖拂柳。新愁又到西湖柳,万缕黄金拂人首。( 元 凌云翰) 西湖烟柳。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 (宋 钟禧) 西湖画柳。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宋 柳永)<br><br> 西湖垂柳。西子湖边杨柳枝,千条万缕尽垂丝。(明 瞿佑 ) 西湖绿柳。人妒垂杨绿,春风为、染作仙衣。 (宋 姜夔) 西湖条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宋 杨万里 ) 西湖风柳。堤畔画船堤上马,绿杨风里两悠悠。( 宋 姜夔) 西湖柳莺。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 吴唯信) 西湖枕柳。柳下轩窗枕水开,画船忽载故人来。( 宋 姜夔)<br><br> 西湖荡柳。西日笼黄柳,东风荡白蘋。 (唐 白居易) 西湖柳堤。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明 张宁) 西湖行柳。辇路垂杨两行栽,苑门秋水欲平阶。( 宋 姜夔) 西湖柳暗。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明 杨周 )<br><br> 西湖折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唐 白居易) 西湖高柳。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明 张岱) 西湖梦柳。绿柳堤边春色多,数树重重袅翠萝。 (宋 释延寿) 西湖柳满。花满苏堤柳满烟,采药时值艳阳天。 (宋 陆游) 西湖诗柳。柳色供诗用,莺声送酒须。( 唐 岑参) 西湖携柳。指点移舟着柳堤,美人相顾复相携。 (宋 姜夔) 西湖柳烟。涌金门外柳如烟,西子湖头水拍天。(明 于谦) 西湖柳荫。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明 王瀛) 西湖柳浪。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清 田庶) 2022年5月16日,西湖柳树移栽事件,杭州市委书记致歉。西湖风貌和文化保护”民意恳谈会16日下午召开。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西湖保护、管理与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意识,充分尊重民意,广泛集中民智,高标准推进西湖风貌和文化保护,让天堂明珠更加光彩夺目、璀璨耀眼。 断桥边已经补种7棵柳树。 西湖沿湖部分柳树移栽,破坏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风貌,伤害了人民群众对杭州的美好记忆和深厚感情,教训十分深刻。 要本着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态度,做好西湖风貌和文化保护。 充满诗情画意的断桥垂柳变成断桥残柳,令西湖失去了重要的人文意象;市民想念和守护的不仅是这几株垂柳,更是其背后蕴含的西湖文化,一个月的风波让忽视民意的西湖景区长了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