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 途

田敏 摄影

<p class="ql-block">  清晨,五点半起床,做了每天必做的半小时颈椎操。接着准备简单的早餐并特意为女儿炒了个她平时爱吃的韭菜炒鸡蛋。接着收拾行囊离开海淀九号院……</p><p class="ql-block"> 初夏的北京城,天高气爽,高耸入云的层层大楼,从飞驰的车窗玻璃外一晃而过。疫情下的北京城比平时车流明显稀少,路上行人屈指可数,北京人近段来,每天都沉浸在核检,核检+核检。核酸测点比比皆是,马路边,小区内,排着长长的队伍,大人小孩参差不齐,晃动的人头不停的向前移动。老北京见面相互打招呼第一句就是,嗨!核酸了吗?您!没弹窗吧?人人都在守候着各自的一方绿码。</p><p class="ql-block"> 北京西客站的客流量是往日的三分之一,只有新增的道道防疫关卡。候车室一堆一摊,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佩戴着N95口罩。旅客们有的靠椅闭目养神,有的低着头不停的滑动着手机页面,有的戴着口罩操着各地方言向亲朋好友攀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居住在北京女儿家四十多天,坐在返家正在行驶的高铁上,通过车窗,回头向海淀九号院大楼遥望,心里有些依依不舍………</p> <p class="ql-block">高铁飞驰般的向南驶去,在北京上车的旅客寥寥无几,经过保定和太原后出行的人们明显增加了许多。乘客们不言谈说话,不相互交流,不加水不喝水,甚至饭点也没有人用餐,整个车厢寂静一般,这种种迹象表明是因疫情缘故吧。</p><p class="ql-block"> 列车上只有两个男工作人员,轮番上阵,在滔滔不绝推销着老上海牌“雪花膏”和固体“酸味奶糖”。两个产品一个是以冬奥会为依托,另一个是以贫困地区为依托。总之,打上这两个招牌,便宜。不管他俩再说的天花乱坠,也不好调动乘客强烈购买欲望,最后只卖了廖廖数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运城北站到了。落地后,穿过地道出口,忽然热闹起来,手持电喇叭的防疫人员,不停的呼喊道“打开健康码”!“打开行程卡”!加之旅客不知去向的寻问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河东儿女浓厚的抗疫氛围。</p> <p class="ql-block">按照运城市防疫流程,先通过鼻子进行核酸检查,再到接待点实名制登记核实并同万荣县防控人员实行相互对接后,来到了万荣接待点。</p> <p class="ql-block">  负责接待我的是万荣国土局的老程和医疗集团的小护士,他们很敬业,很负责,很认真。老程口渴了打开了自带的保温杯,他说里面装的自家熬的米汤,喝了顶事。小护士累了萎缩在小布床上,小歇一会儿,她说这样管用。这就是我们一线抗疫人员的忘我情怀!这就是我们一线抗疫人员思想境界。只有他们众多人员的默默付出,才换来万荣一方净土。</p><p class="ql-block"> 由于北京划为是疫情风险区,按照防疫规定,返回万荣必须是一人一车,没办法只有等候救护车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约莫两个小时左右时间,万荣医疗集团的救护车来到了接待点。一位姓张的师傅下车同接待点人员又互相签字办完交接手续。在临关后门的那一刻,给我说了声,你往前头坐坐,打开车窗玻璃,凉快,话语不多,却感暖心!</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多小时行程,终于来到了万荣隔离点,张师傅和负责接待防疫人员互信履行了各自交接手续后,把我分到了413房间,便开始了日日夜夜的隔离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