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之十四:南坦乡

海鸥

<p class="ql-block">  周五参加南坦谭氏祖祠封龙口招龙入脊的仪式,从建筑规制看,是一座有故事的祠堂,现存的头门与中堂,是老建筑,为晚清风格。然而头门两厢房却留下了明末清初时期新会常用的建筑材料——红粉石墙脚。在细节上有二处值得留意的地方,一是头门的柱,在清代时期增加了高度,可从明柱和大门柱顶上可见,二是中堂地面是缓缓向上的,第一组柱和第二组柱,柱础高度相差5cm,第二组与第三组枉,柱础高度相差3cm,这极有可能是在某次修缮的时候依堪舆家之说所定之局。</p><p class="ql-block"> 此外,宗祠之东有一武帝殿和奎阁亦是极有意思的一组建筑,武帝殿与奎阁连为一体,是新会现在可目验的唯一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祠匾:谭氏祖祠</p> <p class="ql-block">  简约而又充满仪式感的拜祭,彰显族人慎终追远。</p> <p class="ql-block">  与谭氏族人交谈,倾听谭氏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红粉石,是明末清初时期,新会常用的建筑材料。</p> <p class="ql-block">  头门的柱,增高了近30cm,在大门柱的上方亦可见,这里面肯定是有故事的,待挖掘。</p> <p class="ql-block">  由于受制于环境,未能拍到奎阁全景,五岳封火墙,颇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光绪三十年的古井台</p> <p class="ql-block">  南津土地庙,是南坦谭氏族人在渡口修筑的,是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多为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各地乡村均有分布,是保平安之场所。</p> <p class="ql-block">  庙内有二通砚石碑,分别是民国六年(1917年)和民国十六年(1927年)《阖乡全路砌石捐银芳名碑记》,详录收支情况,正所谓的财务公开。</p> <p class="ql-block">  这些是重建谭氏宗祠时,在原基址上挖掘出来的明代砖。</p> <p class="ql-block">  这是武帝殿的大门刻石楹联的上联:匹马功高丹心在抱。下联在其下,石太重,未能搬开目验,不知有否纪年。</p> <p class="ql-block">沧州古庙匾额</p> <p class="ql-block">  南坦乡,是新会蒲葵的主产区,新会的一把葵扇,最鼎盛之时,养活了七成的新会人,那时的南坦,是一个富庶之地。在晚清时期,举人谭镳是其乡的杰出人物,其主持编修了《新会乡土志》,是新会一中的首任校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