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我的衣食住行(上)

戴晶

<p class="ql-block">  几个读者私聊我,想知道一个真实的战场上生活,当然包括是怎么样的衣食住行。其实这样的命题文章不好写。写自己艰难,过头了也就贬低了支援分队的生死救助;写自己生活,轻松了又淡化了那段搏命时光。还是真实才有说服力。我力争以自己最朴实的方式还原三、四十年前在老山战场那一段的自己,那一段的衣食住行。</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85年春节的初四,军师工兵处(科)在一线阵地上慰问时,参谋们给我拍的一张照片。此阵地是号称“钢铁阵地”的116及其附属阵地。刚刚从越军手上攻下来不久,山脊线上的另一面还是越军守着,敌我之间也就二、三十米间隔。我带我连队两个班在那执行凿屯兵洞任务。</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师属工兵连,负责的就是师属作战工程保障任务。进攻时排雷破障,防御时布雷筑城(军语:做工事的意思)。这个时点,我在做工事(筑城)。</p><p class="ql-block"> 衣着很明显了:普通的军装,摘下领章帽徽;钢盔也刻意抹去了光泽;武装带扎在了外衣内,里面别了把五四式手枪和两个弹匣的子弹;外衣的下口袋里放了两颗81式小型手榴弹。——这是照片可以看到的或是联想到的。其实,小腿部绑着绑腿,脚踏着一双防刺鞋,鞋上装了防滑钉,这些,照片都没显现出来。更没法表现出来的是个人标识:上衣左口袋正面贴上一5公分左右的白胶布,写着姓名和部队及职务,口袋背面有个方章印,里面也写着姓名、部队番号、血型、职务等。</p><p class="ql-block"> 战争最基本的法则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一切不利于保存自己的衣着及其相关物品都应该被去除。红色的领章帽徵扎眼,斜跨的手枪太显示你军官身份,乃至明晃晃的钢盔很暴露目标,……都做了特别的处理。包括携带的装备,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带少装,这些都是机动、窥避、动作的负担,尤其是敌火力严重影响下。</p><p class="ql-block"> 越军是几十年战争中熬出来的部队,伤人杀人的素养不可小瞧。一旦暴露了自己,他的攻击火力立马驾到。我很近的两战友就被他们的狙击步枪所害。一个是二团九连的排长郑忠。他是我战前带队去昆明军区工程兵教导大队学习的成员之一。越军的狙击枪弹在他背部穿了个两三尺的洞。关于他,我在《何处再见片中郎》有较详细的述说,这里不赘述。</p><p class="ql-block"> 另一个就是长沙工程兵学院的实习排长袁育民。1985年元月3日,元旦刚刚过去两三天。十点左右,一战士背着个身体还有余温,四肢还没僵硬的人,从前面过来到达我暂歇脚的662.6的营救护所。我一看是袁育民,我俩以前浅聊过两次,熟,问战士情况。这战士用手臂抡在脸上,擦拭着汗水和泪水。哭腔地说:“就一枪呀!”我一看:钢盔上穿了个洞,额头上有个比一分硬币还小的孔,已经没有一点生命迹象了!他是我在前线见到的牺牲得最干净的人。我只能深深地、悲怆地叹一声:哎!</p><p class="ql-block"> 衣着的伪装掩护作用十分重要。到今天我真的没搞清楚,后来接防的某军在一次录了像的作战中,钢盔上向敌面贴个不小的白色显眼标识,臂上也挂上个很耀眼的标签,是为什么?好似告诉敌人我在这,你们来吧。——作战不是演戏!它是以生命伤亡为代价的搏杀。演戏你大可以用衣着来显示和夸张自己,作战应尽可能用服装伪装和隐蔽自己。剧场与战场真的天壤之别。</p> <p class="ql-block">  但是,战场又有前沿和后援之分,也就是一线阵地和二线阵地,乃至三、四线阵地之别。我们师属工兵连的作战模式是:上级下达作战命令后,我们从配置地域(二线阵地)出发到一线阵地执行任务,完成任务后便返回配置地域。</p><p class="ql-block"> 我连的配置地域在距一线阵地直线距离四、五公里地的曼棍。师指挥所和大部份师直属单位都在这里。这是个越军炮火的死角,一般来说也落不了炮弹。边上轰隆隆的炮弹炸响,我们那一块也还安静。</p><p class="ql-block"> 这就衣着比较规矩了。领章帽徽很整齐,大家也似平常一样着装整齐在配置地域点休息,聊天,娱乐,……。你看上面这张照片,是我用连队仅有一台135照相机拍的。应该衣着上可以看出点轻松。不过重点在这里:我脚上是双旅游鞋,当时那可是稀罕品,我花重金从昆明买来的。</p><p class="ql-block"> 作战任务间隙,我早上穿上它,跑它个五公里,保持体力,随时可以去一线阵地。</p> <p class="ql-block">  我说作战时,是我从戎生活中吃得最好的一段日子。你一定会认为我这是疯话。但是事实却确实如此。伙食标准因有作战补助大幅度提高;副食品供应有专门的军供渠道而价廉物美;时不时还有后方送来的慰问品。——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保障的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要照顾一群勇于为国家慷慨赴死的人的胃,各分队和单位的炊事部门也是倾尽全力,甚至将过去积存的老家底拿出来,办伙食。我们连队每次就餐都有七、八个菜。让我记得很牢的是,那时常吃海边的鳗鱼,也称是海鳗。我们吃它总有点泄愤的感觉。那几届世界排球顶级赛事,美国队的排名第一高的主攻手——海曼,总跟我国女排做对。我们这些人发狠吃了海鳗,也算是为国家女排出出气力。</p><p class="ql-block"> 罐头史无前例足量供给。除以前见过的压缩饼干、雪菜、红烧肉、烩牛肉外,还有些你没见过、听过的品种,如香菇火腿、马蹄肉、……总有二、三十类。但是大伙仅在开始尝鲜时还有兴趣,到后来都不喜欢这些东西。终究没有新鲜的东西诱惑舌尖。</p><p class="ql-block"> 菜好酒也喝了不少。但是都是些低度酒:香槟、啤酒、葡萄酒,最高度的也就是五加皮。我和副连长陈光重有个隐蔽部,里面只能架一张床,喝完酒,我俩就将瓶子往床下一甩,等我们完成老山作战任务,准备离开配置地域时,床下的空瓶子已紧紧地排列到了床头外。应该有三位数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读到这,你一定会疑问:你这老汉是说的是战场还是伊甸园?——没错,这个是战场上配置阵地的生活,也就是二线、三线乃至四线阵地上的生活。至少是我连队在曼棍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一旦任务来了,我便带上一、两个班上一线阵地。出发时要携带的装备不少:凿岩机及油料,炸药及点火工具,土工工具、探雷设备,自卫武器……等等,这些都是作战施工必需品,负荷量不轻,剩余点力气也就是带点食品。这些都是在军语里所称的携行品。要带着它们爬山涉水,狂奔急停,躲枪防弹地到达一线阵地。真难!</p><p class="ql-block"> 在一线阵地吃的问题。一天左右的任务还好说,靠携带的那些压缩饼干或者其他干粮,加点罐头,顶一顶就过去了。长些时间的任务要看《作战命令》怎么安排的。看是由连队本级保障,还是由阵地所属部分队统一保障。连队这块还好说,叫上几名炊事班的兵,带上些野战炊事装备和粮油菜,一同上一线阵地。然后再找一个靠后一点,比较隐蔽,敌方炮火难打到的地方,挖灶点火,炒菜做饭。做好后安排几个兵送到施工作业面的连里人手里。自己的兵,自己安排,应该吃得不会太差。</p><p class="ql-block"> 由阵地所属部分队统一保障伙食,一般是我们上报在一线作战的人员后,由他们做好饭菜,准备好罐头,由军工运送到点,再发放到我连各施工作战人员。这里有个与一线部队的协调问题。在116及其附属阵地筑屯兵洞时,与住守的“硬骨头六连”关系比较好,他们吃的东西随你拿。——是呀,我们是在帮他们保存生命,他用什么的方式感谢都值。</p><p class="ql-block"> 在662.6边上的103和101高地做“老山第一炮”的炮阵地时,步兵防御分队的营长就不那么客气了。他耽心:炮阵地设在他662.6的营指挥所边上,满打满算也不超过百米,一旦越军火炮攻击炮阵地,他那当时用圆木支撑的营指挥所,会跟着遭殃。本应由他提供的保障,大大地打折扣。除宿营点不做安排外,每餐给我们提供的饭菜也就是一塑料袋,斤把左右,可我当时有13个人呀!——其实他想逼我们走,放弃这一任务。</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仅是个副连级,虽然我下属个别骨干也有些动摇,但是,我还不是个作战意志不坚定的人。坚决地干下去!不给饭不送菜,老子向师指的工兵科汇报。科长拿他营长也没办法,只好让我自己组织伙食供给。</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炊事班调了两个兵,带上炊具和米面菜,来配合我们这群人。又走上了连队本级保障的路子上。跟步兵营不打交道了。</p><p class="ql-block"> 不过,几天后我也无意中“报复”了他们。这天一早我放好装药,敷好线路,施实土方爆破。也没告诉他步兵们准确的爆破时间。轰隆隆的一声响后,步兵们来找我了:“老戴,你他妈的来看看我这锅饭!”</p><p class="ql-block"> 哈哈,已经煮熟的一大锅饭,上面妥妥的盖上了一公分左右的土。我爆破时,他们还没盖上锅盖,工兵们的飞散土灰闻着饭香落到了锅里也尝尝鲜。怪我?——谁让你们前几天颐指气使的,工兵也不是好得罪的。</p><p class="ql-block"> 一线阵地的伙食比二、三线阵地差了不只是一点点。首先是紧张,吃什么都没什么味。一天十几个小时高强度的作业作战,你就是吃天鹅也如同嚼蜡。步兵的状况我没有发言权,工兵们哪一项作战任务都必须全神贯注:布雷,排雷,爆破,筑城,……。一天下来只想躺平自己,睡觉。其次是误点。一旦战场环境紧张,双方都对保障物资,提供伙食的军工开打。不少军工们牺牲负伤在路上。也耽误些时间。我很亲近的周志军大校就是在当军工的途中重伤(关于他,我在《我与长沙工程兵学院几个伤残兵一》有较详细介绍)。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拿点储存的干粮和罐头充下饥。三是单一。军工们千辛万苦送上来的饭菜,也没法七荤八素,一般二、三个菜,再配上点雪菜罐头什么的,一顿饭就囫囵吞枣般地过去了。四是缺水。每天劳动强度大,汗水流得多,自然喝水多。但是,望着军工们汗水淋漓地背上的那四五十斤的水包,我们还真舍不得。似乎水果罐头的解渴作用还行,因此真希望军工们多送点桔子、桃子、梨子罐头上来。</p><p class="ql-block"> 说到水果罐头,我也讲个笑话。那天,军工们送来一批罐头。之中有几罐“马蹄肉”罐头。我也不知这马蹄肉是什么,估摸着与猪蹄、牛蹄差不多。正好带的兵有个山东回族的。问他:“回民吃马肉吗?”</p><p class="ql-block"> “没听说不吃。”回族兄弟答道。</p><p class="ql-block"> “ 这两听马蹄肉给你了!”我将罐头交给了他。没十几分钟,他又跑到我们这蹭饭。我说:“刚给了你两听肉,还不够?”</p><p class="ql-block"> 他说:“副指导员,那不是肉,是水果,我们那叫荸荠”。</p><p class="ql-block"> 谁他妈在罐头上用这生偏名?幸亏事不大,没造成什么影响。不过,军用品还是用通用名比较好。不知如今这罐头用什么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