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父亲于1979年要弟弟送给我的书。</p> <p class="ql-block">父亲1979年帮我买的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您还阅读纸质图书吗?</p><p class="ql-block"> 昨晚与援疆的老师交流,在谈到如何丰富异地生活的内容和消解独自生活的寂寞时,自然就说到了读书的话题。而在聊到读书的方式时,援疆老师告诉我,他们,包括他们的孩子现在已几乎不读纸质读物了,这令我感到有些吃惊!世界变化真的这么快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老师说,数字阅读有三大好处:一是方便快捷。一部手机就可搞定,不需要携带大部头书籍。人没有阅读纸质图书累,阅读速度也很快。二是经济实惠。网上阅读,包括电子书的阅读成本低,有些读物可以免费。下载一个微信app,也可免费阅读。三是收获较多。网上有畅销书排序,阅读可以看到评分及他人的评论,可以交流,收获颇多。这些观点,我都赞同。我不反对数字阅读,但我反对完全依赖数字阅读或放弃纸质阅读。先说三段小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是南怀瑾的忠告。南怀瑾先生在八九十岁时曾经说,他读了一辈子的书,数量在万册以上,但眼睛还比较好。原因是过去读书是灯光较暗、纸张不白,对眼睛伤害较小。而且,他比较会“用其光”。他说:“我读书非要用普通的灯不可,日光灯对我来讲,闪动得太厉害,眼睛受不了。当年我每天看二十卷经,几乎除了吃饭、上厕所、睡眠之外的时间统统在读书,真做到了手不释卷、眼不离卷,字又那么小,还要作笔记,这么弄下来,眼睛也没弄坏。当年的灯是油灯,用一小盘花生油和棉灯芯,如此而已。现在的灯很亮,很多书用全白的纸印,这样也会伤眼。”</p><p class="ql-block"> 他还说:“用其光,复归其明。”说到光,现在的灯光太过强烈,老在这种强烈的灯光下读书,两个眼睛鼓起来像电灯泡一样盯在书本上,每个人眼睛都读坏了,成为高度的近视。所以读书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用其光”。我想,读电子书或进行数字阅读,对眼睛的伤害就更严重了!援疆老师也认为数字阅读对眼睛伤害很大,但给我的建议是经常点眼药水。我以为这无疑是饮鸩止渴。是药三分毒,哪一种药水不伤害肌体呢?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尽量远离电子屏幕和数字阅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是我父亲的故事。我父亲在学校里读书的时间不长,但他工作之余酷爱读书。特别是喜欢给做子女的我们买书、送书。现在父亲已经去世,但他留给我的书依然存放在我的书柜里,与我自己购买的书籍共同建构起我的精神家园。每当看到这些书,就想起父亲给我送书或他当年指导我读书的情景,感到特别亲切、温暖!也顿时平添读书的动力和愉悦。而当我女儿问我,家里有没有某本书籍的时候,我最感到自豪的回答是:有,且比你的年龄大。我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遇到女儿过生日,通常的做法是给她送上一本或一套新书,而不是给她开一个Party,或送一个蛋糕。这些书也至今储藏在女儿的书房里。我说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说明,纸质图书可以传递和荷载亲情,可以遗传给孩子,可以帮助孩子建造精神家园,可以影响孩子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有老师问我,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我说,最好的办法是你与孩子亲子共读。因为孩子阅读的书籍多是纸质图书,所以,你也经常陪伴孩子阅读纸质图书,就会起到潜移默化、以身示范的作用。如果你要孩子读书,而你自己却在看电视、上网或玩手机(哪怕你在电子阅读,孩子也不一定理解),肯定是没有效果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是我自己的体会。纸质读物的优长是有一种亲切感,更易于反复读、深入读甚至可以做批注和注释,阅读纸质书很少受到干扰,读者更易进入内容深处,与作者进行精神对话,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书香。我自己读书,看到好的内容,就喜欢反复读,反复咀嚼,还喜欢用笔在纸质图书上写下眉批或作出记号。当下次需要引用某段话语或资料时,哪怕过去很久,也能很顺利地找到。而当我女儿再看我读过的书籍,她看到我留下的痕迹或感悟,相信也能引发她的思考或遐想。这对她也是无形无声的影响。所以,我以为阅读纸质图书比数字图书好。</p><p class="ql-block"> 数字阅读,特别是屏幕阅读适合浅阅读,无论电脑还是手机,只要打开,信息就会蜂拥而至,令人有应接不暇之感。猎奇心总会驱使我们不断地进行点击搜索,这就不能让我们安下心来静静地阅读。我们会轻易得到大量信息,但是我们得到的知识很少,更不用说思想和智慧。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在给我们带来便捷和高效的同时,也使我们变得精神荒芜,浮躁不安。</p><p class="ql-block"> 现在一些人极力夸大数字阅读的优势,甚至预言纸质图书不久将来就会消亡,这其中有商业运作的目的,甚至更多的是商家的利益追求。我们不要轻易上当。</p><p class="ql-block"> 信息并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思想和智慧,检索不能代替思考,数字阅读可能会使我们大脑变得幼稚肤浅。真正的阅读,总是伴随着深刻的思考,读者既要与作者跨越时空进行精神对话,又要对内容进行分析、体悟、判断、综合,这是—加一大于二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阅读要理性,不要跟风赶潮,也不要被高科技迷惑双眼。不要片面夸大任何一种阅读方式的长处,也不要刻意掩饰任何一种阅读方式的短处。根据阅读的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这才是聪明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您还会阅读纸质图书吗?相信您已经找到答案!</p><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