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别太原已是50多年,半个世纪以前的太原给人印象真的不太好,污染严重,几乎没有绿化,到处都是高大的烟囱冒着黑烟,整个冬天给人的感觉空气都是污浊的。没想到,如今的太原换了天地一般的美,蓝天白云,绿树成荫,一扫阴霾,李白笔下太原的“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意境又回来了,心情随之也大好。本期美篇就专门说说太原的前世今生,当然,只能简要为之、点到为止,实乃拙笔不能为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太原最不能错过的就是晋祠,因为晋祠是太原的“发祥地”。公元前十一世纪,也就是,说近三千年前晋祠就有了太原古城最初的端倪,这里不仅留存着太原的精华,也聚集着千年的“国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祠大门外的“太白亭”。当时匆匆路过没细看,原以为与李白有关,回来一查,此亭和诗仙无关,但与李白有缘。是清代文人桑调元创作的一首诗,名为《太白亭》,诗中言:太白曾游览,危亭俯水涯......描绘了李白曾经到过太原的景象,是故,现代人建立了这座“太白亭”,拍照还是很上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太原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据说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年代可追溯到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集自然山水,古建园林,雕塑碑刻、山水人文于一体的风景名胜,是“唐风晋韵”最集中的体现。</span></p> 晋祠是国家旅游局首批评定的4A级旅游景区 、国家二级博物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祠历史上被称为山西龙脉所在,与北京颐和园齐名。晋祠1961年就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以后颁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的仅有一座小庙、一块石碑相比,规模上就有天涯之别,相去甚远了。</span></p> 晋祠的古建筑很多,有一百多处,咱对古建筑不懂,看着好看的就拍照留存,有的回来查查,有的也查不到,感觉晋祠里的古建筑核心区里还有点老的古建筑,外围基本上都是新建(仿建)的。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类很美、看起来特别“高、大、上”的都是现代仿建或复建的,锦上添花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色彩不艳、不太容易上镜的反而是老建筑。这是晋祠著名的“金人台”,铸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保存完整。金人台铸有四尊铁人,采用北宋当时最先进的冶炼铸造工艺(拉皮腹膜、分部铸造)制作,代表了宋代铸铁艺术的最高水平。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幅对联当时感觉很美: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鸟语华咲有声有色文章。可惜当时“华咲”一词不懂,“百度”居然也没查到,后来问我学富九车的老战友唐总,方知“华咲”就是“花笑”之意,用在这里真是对晋祠美景意境的完美诠释。一副楹联,不是绘画更胜绘画,不禁拍案叫绝。(文言文还真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之妙,后悔年轻时没有好好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祠里的古建筑很多,也很有名,“地上千年看山西”,这里的古建筑占有重要地位。水镜台,其实就是古代演出的戏台,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物。这个戏台看似与其他戏台无异,却有它独到的玄妙,戏台下埋着几口大缸,通过共振原理增加音量。这也算最早的扩音设备了。(我围绕水镜台转了几圈也没看到大缸,估计藏在哪儿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水镜台集楼、台、殿、阁四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是重檐歇山顶,台周围有疏朗的走廊。此台造型雄奇,雕刻彩绘精细。只是台前一副楹联“笙歌韵管弦,皆是写炎凉世态;艳质回风雪,罔非传冷暖人情”颇让人心情有些惨淡。</span></p> 很多人到晋祠就为看上图这些“镇馆之宝”。晋祠圣母殿内的43尊彩塑是晋祠文物中的精华,也是我国古代泥塑艺术的珍品,除龛内两尊小像为明代补塑外,皆是宋代原物。他们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晋祠彩塑完成于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br>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圣母殿是晋祠的三宝之一。圣母殿内的彩塑如真人般大小,比例准确,姿态自然,是根据宋代宫廷“六尚制”塑造的。坐落于大殿中央的圣母邑姜像,凤冠霞披,蟒袍加身,神态安逸,母仪天下,超凡入俗。42尊宫女宦官分立两侧,谨小慎微,谦卑恭敬,宛如昔日生活场景再现。更多的是宋代等级制度的生动写照,她们各有专职,身份、性格无一雷同,呈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些彩塑对于研究北宋宫廷六尚制和宋代宫廷生活,衣冠服饰,以及研究宋代彩塑艺术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我不懂,一股脑儿拍了下来,回来一查,真是“千年国宝”。</span></p> 圣母殿大殿极具特色,采用了宋《营造法式》的“柱升起”、“柱侧角”法,增强了大殿的曲线美和稳固性,四周围廊、殿宇采用减柱法修建,使得殿内殿外(不含外廊)无一明柱,显得十分开阔明亮,是我国古建筑现存最早的一个实例。大殿的梁坊彩画是用当时最为上等的“五彩遍装法”建造的。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祠圣母殿的大殿外正面的八根大柱子上有木雕龙缠绕,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唯一的木雕盘龙。宋代建筑形成于北宋中叶,现存宋代建筑中时间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就是晋祠的圣母殿。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显灵昭济圣母”匾额位于圣母殿前廊明间上方,长4.2米 宽3米。《宋会要》载:熙宁十年(1077)封“昭济圣母”,政和元年(1111)加封“显灵昭济圣母”。立匾加饰白云朵式花边,是北宋流行纹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祠内还存有不少碑刻,只是我不大懂,平时也不太关注,回来一查,晋祠还保存着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书写的《晋祠之铭并序》,和武则天亲自作序的《华严经石刻》,堪称稀世国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祠的建筑布局基本采用了中轴线对称布局:中部建筑,结构宏伟,以艺术价值高贵而著称;北部建筑依山势而建,错综排列,以崇楼高阁而取胜;南部建筑既有楼塔耸峙,又有泉水环流,以风景诱人而驰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祠的古建筑虽不是同一时期所建,却好像都服从于一个精巧的总体设计,布局紧凑,错落有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祠里的古建筑远看非常精致,尽管体量不小,但让人觉得玲珑剔透,似乎可以放在手上欣赏,真像一座座可以“把玩于掌骨之中”的工艺美术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祠里还有大量的彩画与壁画,尤其是精美的清代壁画,是中国早期连环画的雏形 ,也是难得的艺术珍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献殿,位于晋祠古建筑群中轴线上,西倚鱼沼飞梁,东临金人台(古莲花台),是供奉供品以及祭祀圣母的殿堂。据殿内明间脊部攀间枋所留题记:金大定八年岁次戊子良月创建。可知其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晋祠志》载,献殿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以及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行重修补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献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建于 1.4 米高的青石砌筑的台基之上,当心间辟门,四周施以槛墙,墙上立栅栏围护,整体开敞轻巧,犹似一座凉亭。梁架为彻上露明造,结构形式为“四椽栿通达前后檐用二柱”,斗栱简洁疏朗,五铺作双下昂,屋顶形式为单檐厦两头造,筒板瓦覆顶,脊饰为琉璃雕花,整个建筑虽为金代所建,但宋风犹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祠里古建筑集中,最为珍贵的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圣母殿、举世罕见的十字形古桥鱼沼飞梁和金代建筑献殿,这三处古建筑被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祠的环境真好,到处绿树成荫,尤其是行走在古树参天、青砖黛瓦加红窗的通幽处,一缕阳光穿透翠绿洒在青石板路上,犹如漫步在时空隧道的转折处,回首凝望身边的古树,三千年岁月沧桑,你若开口将会演绎多少精彩华章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太宗和武则天曾在这里留下墨宝;李白浪迹天涯放荡不羁,不曾想会在此流连忘返;遥忆千年,歌舞升平,美女如云,文人骚客会集,明摆着这里就是大唐王朝的超“5A”级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祠古树树龄在千年以上者众多,树龄最长的就数种植于周朝的位于圣母殿北侧的这株齐年柏树。这也是晋祠三绝之一——周柏唐槐。古柏已有3000多年的树龄,高10余米,干粗两围(两人合抱),侧身斜依于圣母殿顶上,与地面形成45度夹角,酷似卧龙。卧柏下面又长出一棵翠柏撑住了倾斜的古柏,而且干杈交错自然天成,这株翠柏被称为“擎天柏”。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难老泉亭,俗称“南海眼”,为八角攒尖顶。《北齐书》载,难老泉亭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距今有近1500年了。现在的难老泉亭为明代嘉靖年间重建,斗栱昂嘴,鲜明的明朝建筑手法,是北方亭榭建筑的典型。难老泉亭的造型颇为精巧,利用硕大半拱下昂后尾,承托内拽枋再以戗支撑雷公柱,运用杠杆原理,使内外檐两侧的荷载趋于平衡,侧角收分非常明显,特别是柱脚围栏周匝,更保持了它的稳定性,整个亭顶坡度很大,此亭的做法依然保留了北齐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难老泉内泉水翻滚,我怎么看不像济南泉城的泉水涌动,禁不住问旁边的工作人员:为啥这泉水像自来水翻滚?工作人员没好气回答我,自己去想!哈哈,回来一查,千年泉水不假,自来水也不假,为了恢复千年泉水之原貌,政府想尽办法,曾用自来水激励过。随着太原自然环境的大幅度改善,地下水回升,难老泉得以新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往今来,世上的桥梁多为“一”字形,唯有晋祠鱼沼飞梁连通沼岸,四面结成“十”字形,可谓独具匠心,是我国最早的十字形古桥,据说鱼沼飞梁还是现代立交桥的鼻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鱼沼飞梁时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利用特定竟成功营造的杰作,对于研究我国桥梁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评价道:“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对桥梁史咱是门外汉,但也颇为自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祠里宝贝甚多,除了三宝:“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三绝:“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外,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当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历史等等,都要身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我这里只能是挂一漏万、点到为止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信马由缰地在晋祠里逛游了好几个小时,但由于对晋国尤其是明清以前的山西历史知之甚少,只能是走马观花看看热闹。好在拍了不少照片,在制作本期美篇时又查阅了不少资料,对晋祠还是仅有初步的了解,若有机会再去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山西跑了好几个地方,到了太原还没好好聊聊太原市,这里也简要说说太原。太原,简称“并(bīng)州”,古称晋阳,别称还有龙城。太原地理位置优越,濒临汾河,三面环山,“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既是华中战略要地,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都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重点说说太原古县城。太原市政府投巨资历时八年,恢复了一座太原古县城,2021年5月1日才开门迎客,我们非常有幸,“开城”首月得以入城参观浏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太原古县城是坐落于晋阳古城遗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县城。起建于明洪武八年,因外形似头北尾南的凤凰,故称作是“凤凰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2500多年以前,晋国赵简子修建了晋阳城。晋阳城辉煌存在了将近1500多年,直到北宋初期,宋太宗赵光义亲率大军攻打下晋阳城。不知道当年的赵光义是怎么想的,或许是风水的因素,最终决定火烧晋阳城。次年,他又将汾河水、晋祠水,全都灌入城内。晋阳古城经火烧、水灌,最终变为一堆废墟。赵光义最终选择在东北方向10余公里的唐明镇(即今太原市)作为百姓定居处,在唐明镇的基础上修筑城墙,兴建了太原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凤凰城”因其独特的造型,不规则的城垣、优美的曲线形成的街型,高低错落的建筑,使其有活城之说;据说当年每临集市、庙会,远离县城五里之外,都能听到里面的叫卖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太原县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明清两朝既有太原府城,又有太原县城,但行政级别不同,具有隶属关系。太原县城内外共有大小寺庙、楼阁、祠堂50余处,如:刘王祠、尹公祠、关王祠、崇圣祠、节孝祠、洪侯祠、梁公祠、赵襄子祠等,这些祠堂的存在与形成都是对古晋阳历史文化传承有力的佐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建的太原古县城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是全国唯一一座整体复建的古县城文化旅游项目,把晋祠、天龙山、龙山、蒙山、晋阳湖等景区连成一片,形成完整的晋阳文化旅游系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县城内有各种休闲观赏、民俗风情的表演,也有游客参与的各种综合性文旅活动,我们在城内也跟着人流拍了不少有趣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位帅哥很夺人眼球,别说古代了,现在也是英俊的“小鲜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大郎的装饰让人忍俊不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跟踪拍摄,成就一组古县城内武大郎卖炊饼的连环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对“穿越”的小姐妹,平常在家读四书五经,难得到县城来逛逛,累了,一块炊饼解饥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群明代的“本科生”正在街头排练“话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组动画记录下他们潇洒、奔放、充满活力的青春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碗面我们在大西北常吃,没想到晋阳古城也有。这字居然有50多个笔画,电脑上实在打不出来,拼音大概是“pia”或是“bian”,有知道的朋友请告诉一下,怎么在电脑上打出这个字来,这里谢谢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复建的太原古县城主要景点有县衙、布政分司署、文庙、城隍庙、关帝庙、王琼府、魁星楼、十字街、金牛湖公园仿古建筑群等。尽管都是新建的,如此规模还是值得一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太原古县城的城墙上,举头遥望远处高楼大厦的太原市区,低头回望近处太原古县城内的青砖黛瓦,仿佛可以让人来回穿梭于不同的时空维度;或许有一天,人们真的能进入时空隧道,到那时,再来看看千年以前的太原啥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山西博物院 (山西省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西博物院藏品50余万件,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其中珍贵文物40282(组),一级文物2129件(组),古籍图书11万余册。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西博物院大厅的顶很有特色,可惜没带超广角,拍不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太原博物院的九件镇院之宝: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木板漆画、晋侯鸟尊、庙底沟彩陶罐、侯马盟书、璜联珠串饰、龙形觥、虞弘墓石椁、、铜牺立人擎盘、兽形觥,都是稀世之宝,有机会到太原不妨去开开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众多的青铜器,都是国宝。咱对青铜器更是知之甚少,只知道不少博物馆都把体量大、年代久远、刻有铭文、铸造精美、出处明确的青铜器作为镇馆之宝,足以说明青铜器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西博物院院藏精品瓷器,年代序列完整,品种类型齐全,名窑精品荟萃,地域特色鲜明。其中的明清瓷器,可谓是精彩夺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博物院里有一幅展示古代瓷工劳作的实景模型图,我将其制作为一幅古代瓷器的“全产业链”长图(局部),展示了古代瓷工从挖瓷土到制作瓷器的全过程,现场看非常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九宫格”也很有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博物馆藏瓷众多,尤以北方瓷器最具特色,北朝、隋唐青瓷和白瓷,各显风采。宋元是山西瓷业的黄金时期,窑口遍地,工艺精湛,品种丰富。既有雅致细腻的佳作,更多质朴野趣的精品。装饰手法或剔或刻,或写或画,自然朴实,生动活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陶器也是瓷器的一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彩陶制作的陶俑色彩艳丽,感染力很强也很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咱对瓷器也没有研究和爱好,只觉得美轮美奂,也做成动画聊以欣赏和保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方圆世界》是钱币展,陈列了古钱币从贝壳、青铜刀币、铜钱到纸币的演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可以看到历代钱币的代表,均是宝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川精英》,玉器展厅。山西博物院藏玉器精品颇多,镇馆之宝的西周玉组配就是典型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陶寺玉琮是祭祀天地鬼神的灵物,黎城神面纹玉戚则是权力的象征。商周玉器以晋侯墓地所出为大宗,工艺精湛,纹饰精美,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太原赵卿墓的玉佩饰,体现了东周时期的华丽风格。明清两代为治玉高峰,雕工细腻,纹饰繁缛。明代白玉雕达摩坐像,清代白玉嵌宝石描金碗和兽首活环双鱼纹洗,玲珑剔透,温润可人,是明清玉器中的精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玉,乃山川之精髓,与人文社会相结合后,成为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形态的共同宝贝、图腾,在其身上寄托了无限美好的遐想,一直延续至今,可见魅力之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西全省现存的自唐代以来的古建筑有18000多座,居全国之首,“土木华章”反映了这一主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西古建筑遗存丰富,全国保留至今的宋以前的古建筑,70%在山西。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展厅除了陈列自唐代以来的古建筑复原模型外,还展出了依附于古建筑之上的琉璃艺术品,如运城侯村出土的西汉时期烧制的“绿釉陶楼”,元代的“琉璃鸱(chi)吻”和明代的“琉璃楼阁”等。在这一展厅,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应县木塔等著名建筑模型都在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地上千年看山西,欣赏“凝固的音乐”,伴随着“宫商角徵羽”的韵律,穿梭在宫墙绿瓦、冀脚如飞、移步换景之间,犹如欣赏了一场山西美的古典交响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西博物院存放着中华五千年的无数珍宝记忆,每一幅画、每一捧土、每一个雕像都是活着的文物,蕴藏着厚厚的文化印记,也诉说着不同年代的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山西博物院方知山西居然是戏曲的故乡,原来只知道山西有晋剧、山西梆子,听不懂也不爱听,殊不知山西古代的文化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伎乐俑、编钟、壁画、皮影等文物组成的戏曲剧目为观众解说着自战国至明清以来,生旦净末丑,戏曲艺术在山西发生、发展并不断成熟的过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西作为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历代剧作名家辈出,戏曲舞台遍布村镇,戏曲文物丰富多彩,有着“中国戏曲艺术故乡”的美誉,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带领观众领略经久不衰的戏曲艺术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二十四孝”很有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西出土的“二十四孝陶俑”造型生动,人物传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丰富,上海博物馆今年初和山西博物院联合主办了《北朝和宋金元时期山西出土的墓葬壁画珍品展》,89件展品均为第一次公开展出。 这里就不赘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说“地上千年看山西”,地下我们也要去看看。我们来到了位于太原市区的《中国煤炭博物馆》,中国煤炭博物馆(简称中煤博)是国务院批准建设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也是山西省境内唯一的“中”字头国字号行业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西是煤炭大省,能走进原汁原味的采煤坑道,很多人都是第一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也带着安全帽,乘着矿道轨道车,下到了数十上百米深的采矿面,手持风镐,体验了一把煤炭工人的劳动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着这些煤矿现场的采煤设备和工作环境,深深体会到煤矿工人的不易和艰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煤炭博物馆内展品丰富,很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尤其是实景展示、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人很震撼,留下深刻的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地上千年看山西》上、中、下三集到此结束,虽只能是挂一漏万,但也是我们山西之行的真实感受,“人说山西好风光”,我们真切感到,不虚此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