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岗电大七九届同学毕业40周年纪念聚会随拍

吉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壬寅虎年四月十八日,成都崇州街子古镇味江河畔,一座古朴雅致幽静的农家宅院迎来了一拨花甲、古稀之人,他们是我国首届电视广播大学毕业生,来这里参加成都铁路局燕岗电大七九届同学毕业40周年纪念聚会活动(字上图下)。</b></p> <p class="ql-block">  这处宅院的门前是一条极具江南水乡格调的溪流。</p> <p class="ql-block">  宅院后傍川流不息风光秀丽的味江河,环境优雅静谧闲适。</p> <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18日上午9点,同学们在西南交大南门集合互致问候后,16人分四车淮时出发。经约1小时车程后抵达街子古镇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  头车司机蒋孔坚同学笑盈盈地和同学们站在那等待老大哥李金川坐驾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刘崇林与同班同学肖另站在一旁叙旧。</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聚齐后,进农家宅院放好行李即到院中坐下畅聊往事。</p> <p class="ql-block">  孙先明同学的手机被误设置为盲人模式,老在那里嘟嘟乱叫,他急着在那里左调右调,怎也恢复不到正常状态。</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恳谈聊天,谈笑风生。</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虽大多已满头银发,但个个神清气爽精神矍铄(小向摄影)。</p> <p class="ql-block">  中午12点半聚餐,首先由同学微信群群主孙先明同学致词,他说:今天我们来这里参加燕岗电大七九届同学毕业40周年纪念聚会,应感谢周宏伟同学的热情召集,姚宝平等同学的精心筹划和充分准备……</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廖常伟同学准备发言,有备而来的他诙谐地征求旁边同学的意见,是否可照着稿子念。</p> <p class="ql-block">  常伟掏出手机打开文稿开始发言,他说:1979年2月,冬春之交,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我们来说,却有不平凡的意义。四十几个年龄参差不齐的青年小伙,再加上唯一一个女同胞,从成昆铁路沿线,汇聚到桂花桥旁,走进燕岗电大的课堂。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有重回书桌的喜悦,也有对功课的忐忑不安。</p> <p class="ql-block">  常伟同学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他吟诵道:桂花桥没有桂花树,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始料未及的困难,学校没有食堂,只能在别处搭餐,没有学生宿舍,只能挤在红宿舍里,更严峻的是,在那国门初开的年代,引进了不少新的理论,新旧教材混搭在一起,成了我们的必修课,难以找到合格的辅导老师。但高高在上的任课老师,在期末考试时却从不软手。路,就是从这里起步,困难,只有靠自己一个一个克服。三年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多少酸甜苦辣,多少不眠之夜,天上的星星不会忘记,小河的流水一定记得。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干越甲可吞吴。 靠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卧薪尝胆的毅力我们艰难跋涉,登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攀越了一座又一座山峰,成功地完成了学业。</p> <p class="ql-block">  常伟同学热情洋溢的发言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p> <p class="ql-block">  常伟同学深切地回忆说:当年学习是枯燥的,但生活也充满了阳光。大佛脚下,有我们的欢歌笑语,邛海岸边,我们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对了,还有桂花桥的肝腰合炒,老麻抄手,味道不摆了,至今回味无穷。艰苦的学习生活,开拓了视野,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磨练了意志,培养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同学们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情义,终生伴随着我们,成为人生的财富。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回首往事,我们青春无悔,我们的芳华无价,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他是我们的人生升华,他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他改写了我们的人生轨迹。</p> <p class="ql-block">  常委同学发言正酣,大家洗耳恭听。</p> <p class="ql-block">  他接着说:1982年的春夏之交,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我们,却有不平凡的意义,我们告别课堂,走向职场,接受新的考验。迎接我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怀疑和担心,我们没有炫耀的资本,没有骄傲的背景,唯有虚心好学,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开始……</p> <p class="ql-block">  常伟同学声情并茂的发言由此录音视频衔接。</p> <p class="ql-block">  廖常伟同学临结束发言时,情深意切地对同学们说:四十年前,我们有缘相逢、相知,朝夕相处,同窗共读,共同度过了那难忘的岁月。三年结束,轻轻一挥手,来不及说一声再见,各奔东西,浪迹天涯,有的同学,至今再未谋面。四十年后,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的校园,记得你的同桌,记得你的芳华,记得你的初心,记得你梦想起飞的地方?梦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他在灯火阑珊处。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五月的街子春深似海,同学情,情同手脚,兄弟谊,永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多保重!</p> <p class="ql-block">  常伟同学发言结束,同学们共同举杯,祝福每一位同学平安、健康、幸福、快乐!</p> <p class="ql-block">  席间频频举杯。</p> <p class="ql-block">  还有唱《沙家浜》“智斗”的,这“阿庆嫂”也太历害了吧!</p> <p class="ql-block">  兴趣爱好广泛,懂生活会生活享受品质生活的蒋孔坚同学。</p> <p class="ql-block">  当日下午自甶活动,有的同学玩牌。</p> <p class="ql-block">  有的继续喝茶座谈。</p> <p class="ql-block">  有的游览街子古镇,拍美照。</p> <p class="ql-block">  味江河沿岸景观。</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学妹、周宏伟同学的夫人吴黔玲同学。</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处处有水步步是景。</p> <p class="ql-block">  姚宝平同学的夫人向女士,身材保持之好让人难以置信她已是古稀之年。</p> <p class="ql-block">  崇州街子镇西距成都50公里,地处邛崃山脉。它坐落于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毗邻青城后山和九龙山。</p> <p class="ql-block">  崇州街子镇东北与都江堰接壤。岷江的支流味江流经地势平缓的街子镇口,形成一泓碧潭——龙潭。古镇水系发达,地下水丰富,石板路两侧及屋前院后,常年清水不断,因而有“川西水乡”之名。“青城后花园”之称。此为瑞尤桥景观。</p> <p class="ql-block">  瑞龙桥夜景。</p> <p class="ql-block">  我们所往农家宅院的大门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  字库塔建于清道光年间,用石条、石墩和青砖建成。塔高15米。塔呈六方体形,分五层,最上面的四层外墙刻有“白蛇传”等壁画。字库是信奉“惜字是福”的街子人认为:随便丢弃、污染有字的纸是缺德的事,应该把废弃不用的字纸放在特制的纸篓内集中起来焚化。于是分别在街道的上场口和下场口修建了两座专供焚纸用的字库。上场口的那座已毁,下场口的这座至今保存完好,成为古镇的一道景观。</p> <p class="ql-block">  字库塔夜景。</p> <p class="ql-block">  各种土特产品、美食等商铺鳞次栉比。</p> <p class="ql-block">  傍晚,彩灯照射下的端龙桥更加绚丽夺目。</p> <p class="ql-block">  街子古镇古戏台,难能可贵的是现在还有一群川剧文艺工作者,在那里坚持排练演出,为了川剧的传承和发杨光大,他们在此默默耕耘。</p> <p class="ql-block">  次日(5月19日)上午,好几位同学早早地起床散步、晨练。鹤发童颜的李金川练太极若干年,一招一式都很到位,別有一番仙风道骨之韵。</p> <p class="ql-block">  古稀奔耋翁身手真了得。</p> <p class="ql-block">  临离开街子古镇前,同学们在农家宅院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早餐后稍事休息,我们驱车前往三郎古镇天官庙,沿途绿树成荫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  天官庙,位于崇州三郎镇天国村。据传为东汉明帝将佛教引入中国时所建,初名天国寺,后讹称为天官庙。唐末著名隐士张令问、道教大师杜光庭曾于此唱和,有诗“试问朝中为宰相,何如林下作神仙?一壶美酒一炉药,饱听松风白昼眠”存于《全唐诗》。</p> <p class="ql-block">  常委同学在天官庙前味江河畔留影(小向摄影)。</p> <p class="ql-block">  燕岗电大七九届二班班长吉祥同学也在此留影(小向摄影)。</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天官庙,同学们顺道去参观廖常伟同学在三郎镇的避暑别院。之后经约20分钟车程抵达崇州大明寺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三郎镇化成村化成山,始建于隋大业初年(605年),也称太岁寺、万岁寺,因隋炀帝赐额“化成”,故又称“化成院”。</p> <p class="ql-block">  传说元末朱元璋曾在此处隐居,朱元璋得天下后赐“大明洪武”四字嵌于山门之上,即改“化成院”为“大明寺”。</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p> <p class="ql-block">  特显年轻且帅气十足的姚宝平同学是我们的贴心管家,每次同学聚会的行程规划伙食安排帐目管理等等都亲力亲为,深受大家赞许。</p> <p class="ql-block">  几位同学不知对什么产生浓厚兴趣,已在那里围观争论良久。</p> <p class="ql-block">  姚保平同学摄影。</p> <p class="ql-block">  山门右侧大树下一座厚重的花岗岩石碑上,镌刻着陸游的《化成院》诗句:翠围至化成,七里几千盘,肩舆掀泞淖,叹息行路难。缘坡忽入谷,蜒蜿苍龙蟠。孤塔插空起,双柟当夏寒。飞屐到上方,渐觉所见宽。前山横一几,稻陂白漫漫。肥僧大腰腹,呀喘趋迎官,走疾不得语,坐定汗未乾。高人遗世事,跏趺穴蒲团;作此望尘态,岂如返巾冠!日落闻鹿鸣,感我平生欢。客游殊未已,芳岁行当阑。</p> <p class="ql-block">  此次同学聚会,孙先明同学还带了无人机出来,大家在大明寺院中围观他放飞无人机。</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大明寺经约25分钟车程,于12点45分抵达崇州元通古镇游客中心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  崇州市元通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距离成都市区38公里,城镇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7平方公里),古镇历史1650年。为四大集镇之一,文锦江、味江、泊江三江汇合,贯穿元通全境。</p> <p class="ql-block">  这座桥名叫汇江桥,全长164米、宽2、5米、高6米,造型古雅,除两端桥楼,中间几座带歇山项的凉亭在宽阔的江面上颇显风致,桥下是文锦江,味江和泊河江在元通的汇流之处,流床宽阔,水流湍急,极为有利于水上航运。</p> <p class="ql-block">  元通古镇历史上为文井江上一个重要的码头曾经繁华一时,用“古老”来概括元通古镇再合适不过了。在半边街尽头的老石拱桥边的吊脚楼小憩,看江水从身边流过,想象着1600年前元通的繁华,让人感叹“逝者如斯夫”……</p> <p class="ql-block">  元通古镇牌坊造形别致古朴壮观。</p> <p class="ql-block">  元通古镇曾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码头。这里有三条河汇聚,所以名之汇江。镇内现存古迹、古景八处:永利桥、罗氏公馆、黄氏公馆、黄氏祠堂、元通天主堂、王国英故居、铁杆桥、工农兵大桥,场始东汉,市繁明清。成都后苑,岷山前庭。</p> <p class="ql-block">  小巷里招幌如林。</p> <p class="ql-block">  在不赶集的日子里,街上很安静,走在石板路上能清晰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p> <p class="ql-block">  此天主堂建于清代光绪年间,至今近100年。该教堂的设计以中西合式的结构为主,门面形象是按天主教的规义制作的图案而精心塑造。</p> <p class="ql-block">  中午就餐的“元通黄豆花”是一网红饭店。</p> <p class="ql-block">  这天中餐,保平又为同学们点了满满一桌色香味形俱佳的可口饭菜,同学们吃得真心的高兴。</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平时难得相聚,每当聚在一起时总有聊不完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蒋孔坚同学是每次同学聚会酒水饮品赞助者,这顿饭因驾车不得喝酒似乎有些许郁闷。</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同学们到古镇增福横街22号夏家茶楼喝茶玩牌。下午4点半结束当日游程及燕电七九届同学毕业40周年纪念聚会活动。同学们在茶楼门口依依惜别互致保重!</p> <p class="ql-block">  我坐在宏伟车副驾位置,看着元通古镇上成灌高速这段平坦笔直的道路,心情无比愉悦,因为我仍沉浸在同学相聚的欢乐气氛中。</p> <p class="ql-block">  43年前,我们从成昆铁路沿线几十个不同站点岗位走进成都铁路局燕岗电大,结下了今生这段珍贵难忘的同学情。两天来,我们彼此享受着这份真情陪伴带来的幸福和快乐,留下了弥足珍贵相聚快乐时光的美好回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本文初稿时部分同学和美友意见反馈。</p> <p class="ql-block"><b>  故交杨玲江先生为本次同学聚会和本文赐墨留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