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苦瓜小小说(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乾隆十二年(1747年)五月,九州大地,春暖花开,生机盎然。水田里的禾苗都已经长高长绿了,远远望去绿油油一片,恍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旱田里一排排成熟的麦浪金灿灿的,一派丰收景象。农民们抢收抢栽,忙得不以乐乎。</p><p class="ql-block"> 中午,骄阳似火,一队清八旗禁卫军飞虎健锐营的骑兵,从京城宣武门飞奔而出,向涿州方向急驰而去。傍晚时分,在京城与涿州府的交界处,追上了一支马车队。</p><p class="ql-block"> 禁卫军在马车队前停了下来,阻挡了马车队前行。 骑兵们纷纷跨下马来,将马车队团团围住。马车队领头的车把势立即下得马来,给官兵施了一礼:“请问各位大人,有何贵干?”</p><p class="ql-block"> 禁卫军头领上前一步:“请孙大人下马,我们是奉乾隆皇上的命令,前来检查。”</p><p class="ql-block"> 孙嘉淦一听是皇上派人来检查,立马下车,并招呼车上的所有人都全部下车,让官兵检查。</p><p class="ql-block"> 禁卫军头领见孙嘉淦下了车,忙上前施礼:“都御史大人,我们奉皇上之命,前来对您的行李箱进行检查,打扰了,还请孙大人包涵。”</p><p class="ql-block"> “没关系,你们查吧。只是为啥出京城时不检查?还要劳烦各位跑这么远的路,有些不可思议吧?”孙嘉淦一头雾水。</p><p class="ql-block"> “孙大人,是这样的,朝中有人向皇上上书,说都御史告老还乡,带了五辆马车,拉着十几箱金银财宝,浩浩荡荡奔兴县而去。皇上为了查清真相,于是才派小的们前来检查。”</p><p class="ql-block"> “既然这样,你们好好查吧。伙计们,把箱子全部打开,让他们检查。”孙嘉淦忙吩咐仆人们打开箱子。</p><p class="ql-block"> 禁卫军官兵们在仆人们的帮助下,将五辆马车上的十八口箱子一一进行了检查。除一箱衣物,一箱书籍,一箱干粮和酒水杂物外,剩下的十五箱全部装的都是砖头。只从管家随身携带的包袱里查到十两银子。</p><p class="ql-block"> “孙大人,您们山西没有砖头吗?还要从京城带回去?”禁卫军头领好奇的问道。</p><p class="ql-block"> “哎,一言难尽啊!我这一辈子也没有存下几个钱,如今回乡去,自己这一副穷酸的样子,恐会被人耻笑。自己被人耻笑就罢了,实在不敢给朝廷丟人。于是就想了这馊主意,未曾料到还引起了皇上的怀疑,罪过,罪过呀。”孙嘉淦一脸无奈。</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个时辰,头领跳下车来: “孙大人,我们检查完了,你们继续上路吧,不再耽误您们的行程了”,禁卫军头领向孙大人赔礼道。</p><p class="ql-block"> “好!你们回去代我向皇上赔个罪,辛苦你们啦!”</p><p class="ql-block"> 望着禁卫军一众骑马向京城飞驰而去,孙嘉淦命仆人们上车,继续赶路。</p><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听了禁卫军头领的报告,觉得确实委屈孙嘉淦了,做了几十年的官,当了这么多年的封疆大吏,连拿得出手宝物都没有一件,确实是本朝的一大清官楷模,应该嘉奖。皇上大为感动,于是下了一道圣旨,让沿途各大知府,热情接待孙嘉淦,用黄金换下箱子里的砖头,弥补孙嘉淦,以此来彰显自己的皇恩浩荡。命禁卫军骑兵快马加鞭将圣旨星夜兼程送往涿州府、保定府、吕凉府等沿途各州知府。</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由于检查耽误了一些时辰,孙嘉淦命仆人们在顺风客栈扎营,吃过饭,美美的唾上一觉。</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孙嘉淦又带着仆人们继续赶路。沿着官道行至涿州府,李知府带一众大小官员,在州府前广场敲锣打鼓,迎候孙嘉淦。</p><p class="ql-block"> 一阵寒喧后,李知府便将孙嘉淦等一行人请进州府,热情款待,搞得孙嘉淦一时手足无措,心想自己告老还乡了,不能再给人家添麻烦,忙向李知府道别,李知府只能如实相告,这是乾隆皇帝的旨意。推迟不过,只好乖乖的吃完午饭。饭毕,孙嘉淦起身告辞,李知府无法挽留,便命人取来五十两黄金,换下箱子里的砖头。</p><p class="ql-block"> 沿途经过的保定府、吕凉府等各州知府,都一样高规格接待了孙嘉淦,并赠送了黄金。</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共走了六天,六十四岁的孙嘉淦,终于回到了老家山西兴县孙家湾。</p><p class="ql-block"> 打开父亲孙天绣留下的这座农家小院,阔别三十四年的孙嘉淦,老泪纵横。自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考中进士,留下父母在这生活了几十年,未能在身边尽孝,如今告老还乡,子欲养而亲不待,遗憾啊。</p><p class="ql-block"> 管家指挥仆人们将十八口箱子卸了下来,搬进了院子。将装满黄金的三口箱子和三口装满衣物、书籍的箱子搬进了堂屋,剩下的十二箱砖头也整齐地堆放在院坝墙角里。拿出银两,支付了车马费,打发五名车把势回京城去了。</p><p class="ql-block"> 孙嘉淦在老家呆了两年,1749年再次被召回京城入职,先后担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翰林掌院学士等职位。1753年12月,孙嘉淦在京去世,享年71岁,谥号文定,留下一世美名。</p><p class="ql-block"> 孙嘉淦(1683年-1753年),字锡公,又字懿斋,号静轩,山西兴县人,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言直谏而出名。</p><p class="ql-block"> 孙嘉淦幼年时期家境贫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孙嘉淦考中进士,自此踏入仕途。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等小官,此后历任国子监司业、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直隶总督、宗人府府丞、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 </p><p class="ql-block"> 当然了,除了有像和珅这样的大贪官存在之外,历史上也有像孙嘉淦这样许多著名的清官,比如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忧国忧民的范仲淹、铁面无私包青天、一身正气文天祥等等,他们都是为民为国的清官,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同时在工作上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性格刚正不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苦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壬寅年四月廿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