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洞市黄花溪有一株全国最美古树王

老柳

<p class="ql-block">摄影:柳卫平</p><p class="ql-block">撰文:资水东流 王以戬</p> <p class="ql-block">安化县洞市国有林场位于安化县南端,与安化县城—东坪相距50公里,该场始建于1958年,是湖南省最早建立的国有林场之一,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优质木材,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1999年划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后,全场严禁砍伐,现在森林资源保存较为完整,动植物群落较为丰富;久负盛名的“茶马古道”贯穿林场全境,以森林生态旅游、休闲疗养和盛产洞市保健蜂蜜,享誉安化县内外,极具旅游开发潜力和山野蜂蜜产业化潜力,是“茶马古道”中一段古老而又神奇的风景胜地。</p> <p class="ql-block">安化县洞市国有林场,总面积1606.6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501.3公顷,森林覆盖率91.7%,森林蓄积量10万立方米,树种115科100余种,有野生动物100余种,高山厚朴基地1000多亩.平均海拔500米,最低处黄花溪口海拔175米,最高许家仑海拔948米,山地坡度15-35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平均气温16℃,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5℃,年降水量1700-2000毫米,平均蒸发量1388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1%,无霜期270天。</p> <p class="ql-block">知青部落。上世纪七十年代,千千万万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扎根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洞市林场也成为知青们锻炼的基地,先后有170余名知青在这里生产、学习、生活,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盖起了青砖大瓦房,修通了连接新化安化的公路,绿化了上万亩的荒山,也洒下了他们的青春汗水和欢声笑语。这里还保存着他们曾用过的扁担、背壶、蓑衣,有他们睡过的大板床,用过的高音喇叭等等,2000年后林场先后投入近200万元修整了一些原有的设施,新修了知青部落,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现在每年都有知青携家呼朋唤友来此旅游怀旧。</p> <p class="ql-block">旅游资源</p><p class="ql-block">洞市林场远离城市和外界纷扰,春夏秋冬景色各异, 四季林木荫蔽,修竹摇曳,山花香,百鸟啭鸣;山谷间,清泉飞瀑,溪水淙淙,如歌似曲,令人心旷神怡,其中1000余亩原始次生阔叶林是我县保存最完整、面积较大的天然群落,极具科研、旅游和生态价值,是森林旅游、度假休闲和生态疗养的极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2016年,中国林学会评选出全国“最美树王”72棵,我市万里茶道申报世界遗产重要遗存点——鹞子尖古道上的梓叶槭榜上有名。</p> <p class="ql-block">鹞子尖古道上的梓叶槭</p><p class="ql-block">2016年,中国林学会在全国范围开展“寻找最美树王”活动。依据树高、树冠和胸围(地围)、综合积点和历史文化内涵、树木的珍贵、珍稀程度、保护价值、奇特美观、树龄等评选条件,经过省级绿化委推荐,并经中国林学会专家评议、公开公示,评选出全国各地72棵古树作为72个树种的“最美树王”。鹞子尖古道上的这株梓叶槭生长在岩石上,胸围达510厘米,高39米,气势磅礴,冠似华盖,繁荫上千平方米。该树有1500年历史,是中国特有濒危树种,为中国最大梓叶槭王。</p> <p class="ql-block">此次湖南入选全国最美树王的共3棵,分别为益阳梓叶槭、怀化重阳木、张家界亮叶水青冈。</p><p class="ql-block">春天——满树嫩黄</p><p class="ql-block">夏天——满树青翠</p><p class="ql-block">秋天——满树红黄</p><p class="ql-block">冬天——落木无边</p> <p class="ql-block">500年古桥—缘奇桥</p><p class="ql-block">座落在林场中洞村与新化县沿溪村交界处。此桥气势雄伟,且做工精细,每块石头都镶彻得天衣无缝,巨大的压石也摆的整整齐齐。这座纯石拱桥成为了千年古道上的一道古朴的风景。据老人们相传,修建这座桥时每天做工有100人,但吃饭的时却只有99人,负责施工的一位老乡绅很纳闷,连查数日均是如此,老人后来暗中调查发现,每到收工时总有一人走在队伍的后面,在一个山坳转弯处就腾云驾雾而去,老乡绅暗呼神仙助我,但他没有点破,直到竣工之时他率众乡民跪拜在仙人身前,仙人含笑飘然而去。</p> <p class="ql-block">鹞子尖千年古道</p><p class="ql-block">鹞子尖有一个甘露茶亭,是千年“茶马古道”中的一个重要驿站,与新化境内的壮行亭南北相望,从洞市老街起,至新化的柳丽冲,这里青石板连绵,在远古交通闭塞年代,这是一条世世代代相传竞走的九乡人的大路,数不清的人从上面走过,数不清的马帮从这里经过,无数的茶叶农资从这里运过,为维持茶亭生计,这里当时有茶会山、茶会土、茶会田等等,有二十几块碑记录着这条千年古道的历史变迁。安化一代名臣陶澍也曾经这里走过,并刻碑题词、捐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