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为始 逆向设计——小学语文习作评价指标构建

坤山文语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022年5月18日,河南省骨干教师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小学语文培训迎来了郑州市二七区教研室邢露老师讲解如何在教学中构建小学语文习作评价指标。</b></p> <b><font color="#167efb">邢露,中小学高级教师,教育部人教社培训专家,“一师一优课”部级评委,《河南省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小语学科专家起草组成员,河南省“名校同步课堂”审课专家组成员, 河南省专项课题评审专家、河南省农村教师优质课评审专家。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名师,河南省优秀教研员,河南省骨干教师,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获颁“感动二七”奖杯。</font></b> <b><font color="#167efb"> 邢露老师的课程以问题为驱动,提出三个问题:1.你的班级习作能够在习作课上当堂全体完成写评改吗?2.你的班级学生习作的评价主体、评价流程、习作改进是一致性设计的吗?3.你的班级习作评价标准是怎样制定的?学生是否在习作前明确标准、习作中对标构思、习作后对标修改?并分析三个问题中的关键词,即解决问题的突破点。<br> 邢露老师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习作评价指标贯穿于单元教学的始终,习作前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习作评价指标,使学生“想得清楚”;习作中学生依标构思、依标行文,“写得明白";评价过程中,学生参照评价指标和量规进行自评和互评,“评得有理”;二次修改过程中,学生对标修改,提升进阶,“改得有据”。总之,习作评价指标将习作教学中学生“看不见”的习作水平转化为“看得见”的行为表现,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和改进教学。<br> 邢露老师团队建构的习作评价指标体系,遵循了“研制——细化——修订完善”的螺旋上升思路。在研制阶段,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习作评价标准的文献资料以及测评框架,细化了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版教材中关于习作的要求,主要成果在于区域习作评价指标意见稿的出台。在细化阶段,对学生的习作活动和能力表现做了初步的描述,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将评价指标细化为“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语言表达”“其他”四个方面,进一步去准确科学地划分学生的习作水平,主要成果在于形成了教学中便于操作的习作评价量规。在修订完善阶段,主要是试点与意见反馈,以及基于意见反馈的集中修改与讨论。<br>  在讲课过程中,邢露老师想参训学员展示了课堂实录,让学员切实明白小学语文习作评价指标如何观测、如何完成。</font></b> <b><font color="#167efb">  参训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感触很深,参训学员说,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老师分析了不少,也讲了不少的表达方式。可是,怎样真正应用到作文实际中,达到学以致用,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天,课例教师结合课本片段认真指导学生读片段,分析片段,自主性发现片段的表达方式,再模仿片段写法,真实地表达。从指导写作到评改作文片段,始终没有离开方法的迁移应用效果的分析。发现学生的写作漏洞,老师及时引导,点拨,使学生作文一步步达到生动具体的程度。通过本次郑州师范学院小学语文赔偿,以后的作文教学,要注意阅读与习作相结合,要结合课文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应用。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本体性教学目的。今后应强化本次培训学习到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使自己不断成长。</font></b> <b>制作: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省培管理团队</b>

习作

评价

教学

邢露

河南省

片段

学生

指标

语文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