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23日 ,方老师打来电话:“有个关于单元教学的研修活动,你是想上课,还是想做讲座?如果讲课,是和临高中学的老师一起做同课异构,讲授课题由临高中学的老师确定。”我说:“还是上课吧。” </p><p class="ql-block"> 5月9日,接到“国培计划”——2021海南省教育发展薄弱市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自主选学研修试点项目组通知,临高中学的林书彬老师确定的讲授课题为——《“自然科学论著”单元教学》。这个单元属于“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选入的三篇文章为《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p><p class="ql-block"> 《自然选择的证明》节选自《物种起源·综述和结论》,全文约5150字。我特意掐了时间,第一遍阅读用时15分钟,有些文段不求甚解,跳过去了;第二遍,某些地方琢磨了一番,多思考了一下,用了23分钟。不愧是曾经改变过世界的经典巨著的综述的节选,长句多,复句多,阅读难度大。难怪“学习提示”也指出本课可以“浅读”,“了解基本内容,对论述方法与思辨力量有初步的印象,就可以了。”把它放在高二下学期的最后单元,这可能也是编者的有意安排。《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它节选自卡尔·萨根的作品《宇宙》,全文约3970字,阅读没有难度。《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选自《科学史十五讲》,全文约6000字,除其中引自《晋书·天文志》《隋书·天文志》的约700字文言材料,阅读不算太有难度。拿这个单元来做单元教学,颇具挑战性。</p> <p class="ql-block"> “单元导读”里提出了学习本单元的基本方法与要求:“应掌握阅读自然科学论著的一般方法,注意抓住关键概念,梳理思路,把握逻辑,理解主要内容;体会自然科学论著的表述方式和语言特点,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p><p class="ql-block"> “单元研习任务”也给了教学建议:“阅读自然科学论著其实是有窍门的,比如抓住其中的基本概念,把握概念间的联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怎样读懂长句;撰写论文提要……”这些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课文的阅读和写作,归纳出读和写的方法,从而完成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提升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学习提示”也提示了学习的方法与要求:“《自然选择的证明》阅读时要理解其基本观点和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思路,体会严密的论辩逻辑”“……阅读时要了解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等学说的基本观点、历史贡献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浑盖之争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 通过反复阅读课标和课本,我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筛选重要概念,梳理概念之间的关联”。</p><p class="ql-block"> 5月17日,我请临高中学的老师布置预习任务,但没有请老师收取预习清单。</p><p class="ql-block"> 5月20日授课时发现,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读了《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和“单元导读”、“学习提示”、“单元研习任务”学生压根儿没读。学生没有充分预习,教学推进较慢,于是,我调整教学计划,给学生读文本的时间,降低提问的难度。《宇宙的边疆》虚拟了一次宇宙漫游,我先让学生寻找表示“游踪”的句子,再从中找出天文学概念,探寻概念之间的关联。学习《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则是引导学生通过表格梳理四种学说的基本观点、历史贡献及其相互关系。《自然选择的证明》则让学生找出并分析表现“自然选择学说”与“特创论”的对立关系句子……最后,按时结束授课。感谢临高中学高二年级“化生政”组合的学生们,感谢临高中学语文组老师们!</p> <p class="ql-block">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 1.课标要反复读,要烂熟于心。</p><p class="ql-block"> 2.课文要反复读,更要烂熟于心。</p><p class="ql-block"> 3.有人说:</p><p class="ql-block"> 大主题是大单元教学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大情境是大单元教学的体魄,</p><p class="ql-block"> 大任务是大单元教学的支架,</p><p class="ql-block"> 大活动是大单元教学的骨肉,</p><p class="ql-block"> 大情境是大主题的重要背景,</p><p class="ql-block"> 大主题是大情境的主旋律,</p><p class="ql-block"> 它们浑然一体。</p><p class="ql-block"> 如果没有大主题、大概念、大情景、大任务的“透视”……</p><p class="ql-block"> 为何一定要“大”呢?除掉“大”不是更切实际吗?实事求是地讲,大单元教学是不是应该先有单篇教学做铺垫为好?</p><p class="ql-block"> ……</p> 盛晓玲老师讲授《卖炭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抓住细节描写,从细微处品词品句,分析卖炭翁和宫使形象。盛老师教给学生明确具体学习方法,如圈点勾画;给学生提供了回答问题支架,如以“卖炭翁的人生困境体现在……”这样的句式来引导学生规范作答;通过小组合作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学和互学中与文本对话,通过品读细节去走进文本,去再现卖炭老人的形象,去捕捉作者的情感。盛老师还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还原历史事实真相,让学生体会到“宫市”制度对底层劳动人民的迫害,批判统治者巧取豪夺;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感悟到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并从中感悟正义和良知。总体来看,学习目标和教学环节高度一致的,这样的一致性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为相应的教学环节中,盛老师提供了具体的学习支架,有具体明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要求,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支撑。 <p class="ql-block"> 林书彬老师介绍,他将利用四个课时完成“科学论著”单元整体教学。第一课时,梳理行文思路,把握关键概念;第二课时,学习论证方法和说明方法;第三课时,语言赏析;第四课时,学写摘要。本次授课属第二课时,他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学习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学习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态度。设计的学习任务为:1.《自然选择的证明》一文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在介绍天文学上的争论时主要采用了引用和对比两种论证方法,试找出相关事例进行分析。3.《宇宙的边疆》作为一篇科普文智宇审的相关内容时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林老师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学生辨识论证方法,特别是在讲到演绎法和归纳法时,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的例子比较分析两者的区别,学生学有所获。</p> <p class="ql-block">临高的晨曦</p> <p class="ql-block">临高的白云</p> <a href="https://www.meipian.cn/46dnirn5?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上山</a><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43yv5pq9?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下乡</a></div><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4552ej87?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情意</a><br></div><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43cgv2i0?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春天</a><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