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雁门关

海纳百川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3日上午游览了应县木塔,中午早早吃完午饭,从应县向南沿高速朝雁门关方向出发,全程130公里,需二个小时到达。下午13:10分到达雁门关景区北门。</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国将战国时期对塞外长城进行修筑联接,从河北秦皇岛的山海关为始点,至甘肃的玉门关为终点,史称《万里长城》。从山海关到玉门关共有九个最重要的关隘(从东向西依次为: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平型关、雁门关、偏关、嘉峪关)。雁门关被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雁门关是万里长城中最重要一道关隘。</p><p class="ql-block"> 在三千年历史的长河中,封建王朝的迭代更新至清未,长城均为冷兵器时代御敌防守的重要屏障,重兵守关隘,御敌于长城之外,保障中原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p> <p class="ql-block">旅游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  从名人壁过来向南走就是关桥和第一关明月楼。</p> <p class="ql-block">  明月楼——明代建筑,由砖券洞台基和单层单檐歇山顶楼身组成,台基3孔门洞,正中上方嵌“雁门寨”石额,楼身为砖木结构,面阔5间,雄伟壮观,是古代雁门关出入的第一道门户。</p> <p class="ql-block">  游客穿过明月楼首先看见是雁门关的简介</p><p class="ql-block">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位于代县县城西北20公里的勾注山上,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是塞北游牧区与中原农耕区的分界地,是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文化影响カ的古代关隘,有“中华第一关”之誉。</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是以雁门关军事防御历史遗存、遗址为主要旅游资源。展示边塞文化、军事文化、关隘文化的历史景区。区内有关城、内城、隘城、兵堡、烽火台、驿站等不同形制的历史建筑,展示了苍凉、凝重、雄浑、磅礴的边关风情,是集“吃、住、行、游、购、娱”等一体化的边塞文化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从西周开始,雁门关共发生过大小战争2000多次,其中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有穆天子西巡、胡服骑射、白登之围、马邑之谋、昭君出塞、孝文南迁、炀帝北巡、宋帝英(宗)虏北、慈禧南逃、雁门关伏击战等。历代帝王周穆王、赵襄子、赵武灵王、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宋徽宗、宋钦宗、明武字、慈禧、光绪帝及历史名人卫青、李广、王昭君、蔡文姬、李靖、薛仁贵、李白、郭子仪、李克用、杨家将、徐达、毛泽东等都在雁门关留下了行经的足迹。这座名关在中华大民族的融合进程中做出了历史的贡献,其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天独厚、无与伦比。</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村口的“豹突泉”,明万历《代州志》载:“平地突,若猛兽然”,故名“豹突泉”。泉水北出口,流入桑干河,旱不涸而涝不溢,二千多年来滋养了无数守关将士和“明月村”村民。</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村在明清两朝为“明月村”,村民大多为戍边将士的的后人,他们祖祖辈辈守望在这里。自春秋时期开始,雁门关发生大大小小二千多次战争,“雁门关”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塞北游牧民族的一个重要的分界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民国初年将“明月村”改为“雁门关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边贸街位于雁门关村与小北门之间。自古以来在和平时期是双方边民物资交易最繁华的地方,双方战争一旦爆发,双边贸易关闭。现在的商铺大多销售旅游纪念品和小吃。</p> <p class="ql-block">  从边贸街向山上走,来到了雁门关的第二道关卡——瓮城。地利门与小北门构成是一道封闭的瓮城(瓮城是古代城墙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在城门外口加筑小城,与大城同高,形状有圆有方。圆者似瓮,故称瓮城)。</p><p class="ql-block"> 瓮城位于关城北侧,俗称小北门。瓮城城门上方门额石匾书“雁门关”,两侧用山西的砖雕镶嵌的一幅对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为明清时期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所题。</p><p class="ql-block"> 山西砖雕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山西文化内涵。2008年山西省以清徐县为代表申报山西民居砖雕艺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进入小北门的瓮城,在地利门(宁边楼)的西侧有一个小院,院中有春秋楼和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春秋楼</p> <p class="ql-block">  宁边楼是雁门关的第三道关卡,位于雁门关的西侧。</p> <p class="ql-block">宁边楼的南面</p> <p class="ql-block">  宁边楼上明嘉靖十七年制造名为《大将军》的火炮。</p> <p class="ql-block">《大将军》的炮口对着关外</p> <p class="ql-block">  这张是在威远楼附近朝雁门关方向拍摄景区图片。图中的下方为宁边楼(地利门),从宁边楼向左上方前行到达雁塔和碑林景区,从雁塔下行到达两山之间最低处为天险门——雁门关。</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和宁边楼中间的建筑为关署,下边是从宁边楼到雁门关的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在宁边楼的东侧,远看两边山坡到达底部与雁门关关口呈V字型。石板路向前越走越窄,关隘越来越高大,真正到达关隘时,底部仅剩下城门的宽度。人们仰头观望,雁门关高大浑厚的关城呈现在游人的面前。三千多年雁门关承载着历史,也记录了历史:雁门关从西周开始,共发生大小战争2000多次,如:穆天子西巡、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文姬归汉、昭君出塞、隋阳帝北巡、宋徽(钦)宗虏北、汉高祖、汉武帝、唐高祖、唐太宗、李白、杨家将、徐达、薛仁贵、慈禧光绪南逃等都在雁门关留下行经和足迹。</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雁门关地区的抗日战争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八路军连续两次在雁门关设伏,重创日军支援忻口运送兵力和弹药的车队。八路军夜袭阳明堡机场,歼日军100余人,将机场24架飞机全部炸毁,阳明堡机场完全陷于瘫痪状态。日军一时丧失进攻忻口、太原的空中支援力量。忻口战役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有力配合了国民党军对日作战,提高了八路军抗日的威望。</p> <p class="ql-block">登雁门关的步道</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楼现为《雁门关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 (简称中央前委) 成员周恩来、任弼时及中央前委机关工作人员告别陕北延安,来到黄河西岸的陕西省吴堡县川口渡口,准备东渡黄河前往河北西柏坡。</p><p class="ql-block"> 4月6日下午抵达代县。适逢清明时节,大地万象更新,生机盎然,山路风来草木香。前面已是晋察冀解放区的地域了,毛泽东心情开朗,途经雁门关时,下车凭吊古战场。</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城门上镶嵌的“天险”二字,其中右边的字是唐朝女皇武则天造的《天》字。</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拄着根柳木棍,同周恩来、 任弼时等一道登上雁门关。夕阳西下,放眼长城内外,遥看群山迷茫,霞走云飞;近览重峦叠嶂,峭壑阴森。两座大山对峙,形状犹如天造的两扇大门,护卫着山间的一条盘旋幽曲的穿城之路……</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感叹到:“这里是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难怪有‘三关’之首一说哩!”任弼时接着说:“是啊,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相传是宋代名将杨六郎镇守三关的地方。”周恩来接话说:“相传杨六郎镇守的三关是在河北徐水、唐县一带,不在山西这里。”毛泽东笑着说:“历史上的许多事情,如果没有史书记载,经后人七传八传时间久了也就说不清楚了;但有一条可以确信,这里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将军李牧大败匈奴的地方,应该不会错的。”周恩来笑道:“古人称这里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呢!”毛泽东将手中的柳木棍指向远方的长城深处说:“中国这么大,长城长万里,凡是有关的地方,人们都说自己这里是天下第一关,也是后来人为祖上引以自豪的一桩事么!”谈笑间毛泽东一行人走下关楼。他们来到雁门关东侧的李牧祠中《武安君庙碑记》 前,边看边朗读碑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一行又来到雁门关驿站,在窑洞中稍事休息,和家人拍下了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首脑机关东渡黄河,从陕北根据地延安向河北西柏坡的战略转移中路过雁门关,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在夺取全国胜利的最后时刻,雁门关留下了伟人的足迹,同时书写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华章。</p><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p><p class="ql-block"> 照片拍摄于雁门关驿站。</p> <p class="ql-block">在关楼上看雁塔和碑林</p> <p class="ql-block">  跨进雁门关的城门是“关内”,迈出雁门关的城门是“关外”,一字之差天壤之别。</p> <p class="ql-block">城门下的石板路是明朝修筑。</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关道,历史的见证。雁门关是从关内走向关外的一条重要通道,古人给守关军队运送粮草补给;明清两朝山西有人就是这里走向关外,通过经商创造了历史,这是一条晋商的财富之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中有80%的人口为汉族,其中大部分是山西人的后代,他们背井离乡,为了生计沿着这条古道去口外谋生。关道见证了三千多年风云变幻的历史,同吋也见证着山西人祖辈不畏艰辛、勤劳致富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p> <p class="ql-block">镇边祠位于关城天险门东侧</p> <p class="ql-block">  镇边祠始建于公元1506年,为纪念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李牧而建,称武安君庙,俗称李牧祠。</p><p class="ql-block"> 1856年由僧人重建改名护国镇边寺。1937年日寇侵占雁门关后,护国镇边寺遭到毁灭性的破坏。2009年在原址按原貌复建,更名为镇边祠,成为展示姬幸、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守关名将的展览馆。历代英烈为国守边、家国永安的报国精神与世长存。</p><p class="ql-block"> 镇边祠前边用石头雕刻的一副旗杆为历史真迹。</p> <p class="ql-block">  偃公堂供奉目前已知镇守雁门关之最早大将(公元前1022年)西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姬幸(号偃),其因镇守燕门有功,被成王赐名为姓。从而成为全球姓氏之祖。偃公堂的后面建有武安堂、忠武堂、群英堂供奉历代镇守雁门关之将领。</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驿站位于镇边祠的南边,共有11孔窑洞。驿站自雁门关建成之后,共接待帝王22位、将相22位、公主5位。其中西汉的王昭君是第一位从雁门关出关到关外与匈奴和亲的公主。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嫱(王昭君)赐呼韩耶单于为阏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韩耶死,从成帝敕令,复为后单于阏氏。元帝时,汉强匈奴弱,昭君出塞,是元帝实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体表现。王昭君——弱不禁风的女子用她娇柔而单薄的身驱,抵御着塞外大漠的塞冷和风沙,通过和亲换来西汉边关的稳定,关内民众的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 从雁门关到关外和亲还有下面4位公主:</p><p class="ql-block">东魏的兰陵公主远嫁柔然;</p><p class="ql-block">隋朝的义成公主嫁给东突厥的启民可汗;</p><p class="ql-block">唐朝的德宗之女咸安公主,和亲回纥的天亲司汗;</p><p class="ql-block">唐朝的宪宗之女太和公主,和亲同鹘。</p><p class="ql-block"> 通过和亲保持边关和平、政权稳定是历代帝王的一项民族政策。</p> <p class="ql-block">威远楼看雁塔与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威运楼的兵营和操练场</p> <p class="ql-block">废弃的长城</p> <p class="ql-block">  这里看到的是战国时期的长城,远处的高点应该是塌陷后烽火台。南坡树木翠绿茂盛,北坡仅生长一些发黄的植被。</p> <p class="ql-block">  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是古时焚烧烽火、台台相连传递军情报警消息的一种措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烽火台高耸入云端</p> <p class="ql-block">长城在我心中</p> <p class="ql-block">优酷《雁门关》宣传片</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杨家将雕塑介绍</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同志雁门关题字。</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潇洒的笔迹</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用它浑厚高大的关城屹立在勾注山上。三千多年来见证了历史、见证了朝代的更替、见证了风云变幻的战场、见证着祖国的繁荣和未来昌盛……</p><p class="ql-block"> 站在雁门关上,仿佛听到了战马嘶呜,古代守关将士与来犯之敌喊杀声,刀枪剑戟的碰撞声;王昭君不辱帝命,在马上用纤纤手指拨动琵琶琴弦,弹秦着委婉而凄凉的乐曲,走出雁门关,走向荒凉、寒冷、苍茫的草原和沙漠,用自己单薄而瘦弱的身驱在西汉和匈奴之间架起一道和亲的桥梁,换来边关长期和平与稳定。</p><p class="ql-block"> “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就是雁门关历史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历史永远成为过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五十六个民族空前团结,坚如磐石,向着美好的富裕之路、美好的未来共同前行!</p> <p class="ql-block">主题音乐:钢琴曲——穿越时空的思念</p><p class="ql-block">摄影制作:张平海</p> <p class="ql-block">感谢浏览、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