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汤山炮校"

王吉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民国时期的"汤山炮校”</b></p><p class="ql-block">南京东郊汤山有一座军事学府,俗称“汤山炮校”。南京人,可能中国的陆军军人,都知道南京有个汤山炮校,在东郊的汤山作厂。老宁杭公路从门口经过,高耸庄严的古典风格的大门,给每个经过的人都留下了印象。</p> <p class="ql-block"><b>一、写就一段凝固的历史音符</b></p><p class="ql-block">汤山炮校近百年的历史,对国共两代军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经历过的人都会留有浓浓的汤山炮校情结。</p><p class="ql-block">1931年4月,国民党在南京城北的丁家桥开办了中国第一所兵种学校--“陆军炮兵学校”。12月1日炮校正式宣告成立。</p><p class="ql-block">1933年4月,国民政府军政部批准炮校在汤山修建校舍和炮兵射击场。由蒋介石亲自视察后选定汤山校址,因为那个时候的南京东郊空旷人稀,山野连绵。火炮射击,发射场就定在校区,靶场设在远处的山坡。汤山靶场建成后,称“亚洲第一靶场”,火炮射击时,炮弹弹道划过南京东郊,飞越包括老宁杭公路和居民村落。</p><p class="ql-block">1934年大部工程竣工,炮校开始陆续迁入办学。由于地理位置在以温泉著称的汤山镇之内,“汤山炮校”的名称由此而来。地位仅次于陆军大学和黄埔军校。</p><p class="ql-block">这里至今还保留着一些民国建筑,最有代表性的是办公大楼和两座大门,以及靶场内的四座观测塔。新中国后的五、六十年代,据说也是这种格局。一个可以在校园里开炮的学校,可以想象校园有多大!当年建靶场时的炮兵射击观察塔,今天依然矗耸在汤山,已成为文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935年4月~1947年春,蒋介石兼任炮校校长(图为蒋介石到“汤山炮校”校区巡察)</span></p> <p class="ql-block">校园内小山坡上有主体建筑办公大楼,包括主楼和南大楼、北大楼,互相间有走廊连接,从空中照片上南北方向看就是个“王”字,共有149间房。而主楼中间围着小礼堂,小礼堂南北各有一个天井,空中看去就像一个“日”字。头几回进入这座建筑群,就会像到了迷宫一样,不留意会找不到方向和出入口。办公大楼建筑风格为希腊多立克式,门前有六根大立柱,楼顶有大钟楼,四周几公里外都能听到这里的钟声。</p> <p class="ql-block">1937年,“汤山炮校”沦陷时,办公大楼曾被日本鬼子烧毁,是两年后又修复的。从留存的历史照片上看,大钟楼最初建筑样式尖顶形,1937年又变成方形,被日本鬼子烧毁了,以后再未恢复。其中具体细节,远近村庄的老年人都不得而知,这成了一个历史的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日军占领汤山炮校</span></p> <p class="ql-block">办公楼前原有用一棵树木做成的旗杆,高达16.6米,在风吹雨打日晒中矗立了60多年,曾经挂过旧“汤山炮校”的青天白日旗,也曾挂过新“汤山炮校”的五星红旗。后来旗杆严重裂缝,才换成了今天的金属旗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原“汤山炮校”办公楼(现仍沿用)</span></p> <p class="ql-block">学校两座大门形状相同,为三开间式,高9米,宽13.4米,到21世纪的今天也不算落后。从宁杭公路看到校园两座大门,再向里面了望坡上的办公大楼,“风水”不错,很有气势,也让人们对校园的历史沿革留有许多的神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原“汤山炮校”大门(现仍沿用)</span></p> <p class="ql-block">1949年,解放军取得了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19日,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特科学校进驻“汤山炮校”旧址。特科学校是1947年3月18日在山东省沂水县,由“抗大”四分校和九分校逐步整合建立的“华东军政大学”的炮兵大队为基础组建的,她的根在“抗大”。1950年这里改名为“第三炮兵学校”一直办学至今。学校1986年更名为“南京炮兵学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949年5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纵特科学校奉命进驻汤山,接管原“汤山炮校”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b>二、印成一张特殊的“名片” </b></p><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与现代的社会发展史、军事教育史仿佛将“汤山炮校”印成了一张特殊的“名片”。</p><p class="ql-block">1、新旧中国持续办军校的唯一校址</p><p class="ql-block">翻遍中国军校发展史的文献资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我国境内,新旧中国都办过军校的地点仅有三处,其中,南京汤山是持续办学时间最长知名度较高且为办同兵种院校的唯一一个地方。</p><p class="ql-block">外军院校与我国的地方院校都比较重视历史的传承,不少院校的校址稳定形较强。 </p><p class="ql-block">先看国外:俄军有1701年建校的圣彼得堡海军专科学院到1832年建校的总参军事学院等9所;美军有1802年建立的西点军校等4所;英军有1741年建校的桑德赫斯特皇家陆军学院等2所;法军有1803年建校的圣西尔陆军军官学校等2所。如果再统计20世纪的情况,数量还会更多。 </p><p class="ql-block">再来看国内地方院校,许多著名大学都有在一个地址上长久办学的历史。如北京大学建校于1898年,南京大学建校于1902年。除高等院校之外,还有众多的中小学的校史也都在七、八十年甚至百年以上。 如此比较看来,“汤山炮校”一直持续办学,也就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图为蒋介石视察汤山靶场</span></p> <p class="ql-block">2、海峡两岸的“汤山炮校”——世界军校发展史的一个特例</p><p class="ql-block">人们都知道北京有“清华大学”,台北也有“清华大学”;南京有孙中山纪念馆,台北则有“国父纪念馆”,但鲜为人知的是,南京有“汤山炮校”,台南也有“汤山炮校”。这不仅在我国独一无二,在世界军校发展史中也算是一个特例。南京.──台南,抹不掉的“汤山情结”成为联系海峡两岸的又一情感纽带。国民党政权去台以后,于1952年在台南市恢复了“陆军炮兵学校”,1985年更名为“陆军炮兵飞弹学校”。台南“汤山炮校”在公开资料中,除了一再将后来的台南校区称为“汤山营区”之外,其中校史部分“饮水思源”栏目的背景也用了原南京“汤山炮校”的大门(即现南京炮兵学院大门)的照片。可见,在台南炮校以及海峡对岸炮兵同行的心目中,始终有一种抹不掉的“汤山情结”,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学校的根在南京,在汤山。 </p><p class="ql-block">共产党“汤山炮校”培养了近5万名学员,其中有许多同志成了战斗英雄、功臣模范,如王工一、金近和黄忠民等。还有我军射击理论权威吴大梁;全国优秀教师、中共十四大代表、全军初级指挥院校第一位专业技术少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怡昕教授;被誉为“军中保尔”的全军优秀教员张战平等。据不完全统计,从这里还先后走出了熊志生、卢伟如、隋绳武等70多位将军和军级以上领导干部。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怡昕将军</span></p> <p class="ql-block">通过对有关文献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出自国民党“汤山炮校”的知名人士中,曾担任过国民党副主席的1人、“行政院长”1人,“国防部”正副部长和常务次长、次长共6人,正副参谋总长7人,总统府参军长1人,“陆军总司令”5人,“联勤司令部司令”2人,宪兵司令2人,东南行政公署长官兼台湾省主席1人。可见“汤山炮校”在台湾影响之大,地位不一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国民党原副主席、原行政院长郝柏村曾就读于该校</span></p> <p class="ql-block">3、最早的开放单位,一直在向外国人展示</p><p class="ql-block">南京炮兵学院早在1951年就开始接待外国代表团访问,是1957年中央军委最早正式批准的对外开放的军事单位,已接待过60多个国家100余批外宾参观访问,包括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防部长和军兵种司令等。此外,还为许多国家培养过留学生,有的留学生后来还成为所在国的高层军官。外宾合影往往以办公大楼为背景,“汤山炮校”的民国建筑也就早已为世人所知了。</p> <p class="ql-block">4、虽说是军事单位,却早已向国人“广而告之”</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拍摄过《渡江侦察记》和《侦察兵》两部联系“汤山炮校”故事的电影。孙道临、王心刚分别扮演我军侦察连长和侦察参谋,与国民党守江防的炮兵团长套近乎,说都毕业于汤山炮校,是校友,一下拉近了距离,获得了江防炮兵阵地的情报。后来又有《钟山风雨》、《宋氏三姐妹》、《虎踞钟山》等许多部影视剧在“汤山炮校”校园内拍摄,“汤山炮校”形象早已录入镜头向亿万观众“亮相”。今天,如果再有艺术家以“汤山炮校”为题材创作摄制影视剧,相信也会有较好的收视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原“汤山炮校”西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b>三、记载无数特殊的故事 </b></p><p class="ql-block">汤山炮校近百年的风云沧桑,记载了无数特殊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蒋介石曾于1935年春至1947年夏兼任“汤山炮校”的校长,学员毕业时,蒋介石亲自到校训话并检阅官兵,还要在办公主楼东南角的会客厅接见个别优等生,单独谈话,以示关怀器重。当时的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训练总监部长唐生智和军政部长何应钦等人,也曾到炮校巡察并讲过话。</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汤山炮校”培养输出的人员中,由于政治立场与所走道路的不同,分化为几种类型。有一些是反动到底的,如该校的第二任教育长项致庄,抗日战争时期投降汪伪政权,担任过“军委会”参谋次长、浙江省和江苏省的省长,是一个死心塌地的大汉奸,1946年被处决。有一些人则成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甚至是“党政军”的核心人物,如郝柏村、郑为元、彭孟缉、张国英、马安澜等。</p><p class="ql-block">在国民党“汤山炮校”早期的官兵里面,多数人曾奔赴当年抗日前线,有的牺牲在战场上,为捍卫民族利益献出了生命。曾任“汤山炮校”教育长、校长的邹作华上将,1937年率部分官兵开赴上海,参加了“八·一三”抗战,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军委会”的炮兵总指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原“汤山炮校”校长楼</span></p> <p class="ql-block">“汤山炮校”还有一些人士,由于受共产党的影响而较早地接受了进步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为人民革命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最突出的一位代表就是曾任军委炮兵副司令员、顾问、全国政协常委的陈锐霆将军,他是国民党“汤山炮校”第二期的毕业学员,却又是共产党“汤山炮校”的第一任校长。他1935年考入“汤山炮校”,毕业后回到国民党部队任炮兵连长,1937年秘密加入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升任营长、团长。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向新四军大举进攻,他率领一个团英勇起义,身负几处重伤,受到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电报嘉勉和慰问,成为传奇式的英雄。2007年3月18日南京炮兵学院60周年校庆,102岁高龄的陈锐霆老将军出席庆祝大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毛泽东亲切接见学院第一任校长陈锐霆将军</span></p> <p class="ql-block">江苏黄埔同学会原任会长段仲宇和现任会长胡念恭这两位建国前的地下共产党员都与新旧“汤山炮校”有着不解之缘。段仲宇黄埔九期炮科毕业,曾在中国远征军赴印度参加抗日,后来调到“委员长侍从室”任上校高参,他在蒋介石身边工作以及之后调入“国防部”,都分管过军事院校的工作,“汤山炮校”重大事项自然在他管辖范围之内。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过新“汤山炮校”的训练部副部长。胡念恭黄埔十七期毕业,也是旧“汤山炮校”高级班的毕业学员和教官,曾在中国军队赴缅甸参加抗日。新中国成立后曾当过新“汤山炮校”的射击教员、教研室主任。他曾三次到台湾探亲访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953年7月,刘伯承、陈毅等首长到校视察并观看军事演习</span></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以民国建筑物为主要标志的校园里,曾先后留下过老一辈革命家和中央军委首长的身影。1950年这里更名为炮兵学校时,华东野战军陈毅司令员风尘仆仆,亲临学校授旗和阅兵,阅兵总指挥是段仲宇。刘伯承、张震、迟浩田、许世友、陈锡联、张爱萍、郭伯雄、曹刚川等首长都曾到这里视察过工作,做过许多重要指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950年12月15日,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为学院亲授校旗</span></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法西斯大举进犯南京的年月里,校园见证过血腥,见证过仇恨。1937年12月9日,侵华日军在“汤山炮校”的松树山屠杀过一百位同胞,侵华日军士兵上羽武一郎当年在日记中写到:“向这些人齐射后,顿时出现了一片血海,有的人还挖出肝来,拎在手里。”这一事件是侵华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的预演和序幕。“汤山炮校”的土地上留下过中华民族的斑斑血泪和深仇大恨。</p><p class="ql-block">也有一位日本人曾于1984和2004年两次到“汤山炮校”“回娘家”,他叫日向胜,在参加侵华战争中于1943年被我新四军俘虏,经教育后参加了“反战同盟”在新四军和解放军里一直当到炮兵营长,新中国成立后到新“汤山炮校”当教务科副科长,后来调入北京和上海工作,1958年回到日本。2004年4月22日的《扬子晚报》曾以“从对手到战友”为标题报道过这位日本老人与中国老将军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b>四、寄托无限的历史情结 </b></p><p class="ql-block">近些年来,国民党“汤山炮校”培养输出的人员中,有的不止一次回大陆探亲访问;有的子女辞掉高官,成为大陆台商,往来于海峡两岸或奔赴于海外侨胞当中;有的在大陆设立专项“助学基金”,出巨资用于大陆故乡经济文化建设及慈善事业,造福家乡人民;有的积极发扬黄埔爱国革命的传统精神,为体现“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及反“台独”而奔走呼号。</p><p class="ql-block">有的台胞也曾到南京“汤山炮校”参观访问过,他们纷纷在校园内民国建筑前合影留念,万分激动地倾诉着“汤山情——故乡情——同学情——海峡情”,共同发出无限的感慨:我们多么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完全的统一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曾经的小礼堂依旧庄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南京炮兵学院工作十年,对“汤山炮校”有着无限的情结,虽然离开炮院二十多年了,十年南炮,魂牵梦绕,每当在车上经过汤山炮校门口时,都要探首远望,多看几眼。时光流逝,物在情在,如今的南京“汤山炮校”,楼中楼,园中园,更美更绿更亮,民国建筑与现代建筑相映生辉,和谐成趣,的确是海峡两岸同胞交流往来的纽带和桥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学院南北两座大门(原国民党汤山炮校大门,沿用至今仍不算落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学院办公楼(原国民党汤山炮校办公楼,沿用至今仍不算落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左起:杨健、王吉明、常本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左起:王吉明、施林初、杜瑞军、冯云良、乔吉先、黄龙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左起:王怀芝、李拱祥、王吉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前排左:王吉勤院长;中:潘洪亮政委;右:王怀芝副院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后排左起:王吉明、黄龙道、张洪涛、顾军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每天第一岗的哨兵迎接朝阳升起,在嘹亮的军歌声中开启新的一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部分题材取自原院长王吉勤《南京汤山炮校的民国建筑》。敬礼!老院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