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光遗忘的松口古镇

逍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松口古镇,</span>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东北部的梅江下游,临近粤闽赣三省省际。松口港曾为广东内河的第二大港。</p><p class="ql-block">松⼝古镇因⽔⽽旺,梅江穿城⽽过,⾃古以来这⾥⽔陆交通⽅便,是闽粤赣三省交汇处的商贸重镇,也是客家⼈的重要聚居地和转折处。</p> <p class="ql-block">古时岭南有四⼤古镇,分别是梅县松⼝、潮汕澄海、顺德杏坛和南雄珠玑。如今的澄海和杏坛已经基本城市化,珠玑巷更像⼀座村庄,唯有松⼝古镇依然保存旧貌,只是曾经的繁华早已成为过眼烟云。</p> <p class="ql-block">横跨梅江有⼀座梅东桥,虽然近年重修过,但也是浓浓的怀旧风。</p> <p class="ql-block">松口古镇,是华侨之乡,历史上曾是商业贸易繁荣之地,属商贸重镇。宋末元初,来自福建汀州府各县的汉人大量迁入松口,他们很快在这块热土上安居乐业繁衍。</p><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松口人口爆满只能纷纷迁移外地谋生,其中有部分外出印度洋群岛谋生,俗称“下南洋”。他们首先要经过的便是松口港,故而松口港成为客家人海外迁徙的第一站,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发地之一。也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站在梅东桥上,远眺松⼝古镇,可见古镇沿梅江⽽建,因⽔⽽兴。</p> <p class="ql-block">有点穿越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火船码头。这⾥依然是百年前的旧貌。据说⽕船码头在最繁华时每天有300多条来往船只停泊,有6000多位旅客从这⾥进出,盛况可想⽽知。</p><p class="ql-block">旧时,江西、福建及蕉岭、平远⼀带的先民出南洋,均从松⼝⽕船码头搭乘电轮,由汕头港转乘⼤轮船漂洋过海,这⾥成了客家⼈⽣离死别的第⼀站。</p> <p class="ql-block">近⼏百年来,⽆数客家先民正是从此出发,告别妻⼉背井离乡,从此⾛向世界各地。从这里踏上远方的先人中,或许会是:离别时是少年,归来时已白发;又或许别后没有归期时。</p><p class="ql-block">在松口码头时,我想起我的祖父,1901年刚满13岁,跟着乡里应该便是从此处下南洋打工。20年后返乡娶我祖母,2年后的1925年当我父亲年仅六个月大,祖父又从松口港的火船码头出发,再次漂洋过海去南洋,二战后便音信全无。</p> <p class="ql-block">正对⽕船码头是松⼝镇最豪华的松江⼤酒店,也是1950年前梅州最⼤的旅舍。这栋中西合璧式的5层洋楼,在当年可是非常有名的酒店之一,因靠近码头,便成了无数客家籍华侨出南洋,或者是南洋回国探亲时的第一落脚点。</p> <p class="ql-block">古镇最有特⾊的地⽅“松⼝港务所”旧址,插着很多国家的国旗。</p><p class="ql-block">在原松⼝港务所门前⼴场,如今是 “中国移民纪念⼴场”,于2013年10月13日落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纪念海外华人的“印度洋之路”项目最后一个纪念碑(全世界七个,中国唯一的一个)落户松口,也证明它也是客家人远赴印度洋,踏上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站。</p> <p class="ql-block">中国移民纪念广场。</p> <p class="ql-block">松⼝镇约有7万⼈,⽽旅居海外的侨胞有8万多⼈,连留尼旺、⽑⾥求斯、马达加斯加和塞⾆尔这样的印度洋⼩国,也遍布松⼝客家⼈的后代。</p> <p class="ql-block">松江旅社。1924年蒋介石途经松口镇时,曾作轻暂停留,下榻松江旅社。</p><p class="ql-block">1926年6月,邓颖超莅临松口公学发表演讲,也曾下榻松江旅社。</p><p class="ql-block">1926年9月,何应钦部与北洋军阀刘俊部在松口激战7天,松江旅社曾作东路北伐军的司令部……</p> <p class="ql-block">松口古镇被深深地刻上了南洋文化的烙印,如松口的街道属于中西结合的风格,在明末清初时便出现了洋楼建筑。</p> <p class="ql-block">松⼝古镇⾯积不⼩,街道纵横,在⿍盛时期,有1000多家的商铺林⽴其间,这⾥曾经商贾如云,汇集了众多机构及各种商铺。</p> <p class="ql-block">充满南欧风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松⼝古镇虽是中国历史⽂化名镇,梅州第⼀古镇,但知名度并不⾼,也没有多少游客来到松⼝。</p> <p class="ql-block">企炉饼。是客家传统手工制作的一种饼。古时候制作企炉饼需要贴在壁炉上烤制因而得名。企炉饼的口味,外形,制作方法大致与北方大饼相似,它是客家的祖先南迁时带来的手艺。</p> <p class="ql-block">漫步古镇,望着街道中带着欧陆风的民居建筑,不禁感慨:哪怕曾经是繁荣的商贸重镇,也抵挡不了岁月的流逝。</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座因下南洋而曾经繁荣的客家小镇,繁华早已落尽,只余下寂寥寥的街道,空荡荡的码头。只剩下街道旁的石柱和脚下的石板,还记得这里曾经的繁荣。</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