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麦风轻,新蝉鸣。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公历5月21日前后为节气的开始。小满,不仅诠释着自然的变化,也蕴含着美好的寓意。</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正好是妈妈离世后的第35天,也是民间讲的五七。一大早,我们子女们就前往父母的墓地去祭拜。泪水长流,思念永恒,想妈妈,念父亲,这哪里是个头。</p><p class="ql-block"> 妈妈出生成长在太行东麓,滹沱河畔,祖藉河北,是产小麦的地方(现在不怎么种了)。每当小满的时候,麦穗就要灌浆,也意味着开镰的日子为期不远了。打小就记得妈妈能擀一手天下最好吃的面条,又长又细,煮到锅里至捞出也不会断开,再配以她制作的各类精致菜品,那真是人间最美最美的味道;妈妈做的烙饼、蒸的馒头无论是邻居还是单位的同事都会去抢着吃,而且经常索要,于是,她就会在家里做好饭菜等着人们来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山西粗粮多,白面少,我妈妈就每年悄悄从河北老家买回几大口袋麦子,磨成面粉,供大家食用,印象中大家是那么的喜欢妈妈,以至于她离世后,过去一个大院的晚辈们都还要说起妈妈做的饭好吃。妈妈离世前一周,哥哥去外购药,我和姐姐守在床前,我跟妈妈讲:“妈,我想吃您擀的面条,好想吃一碗香喷喷的打卤面”,妈妈无奈的说“擀不动了”,一句“擀不动”,让我姐俩瞬间崩溃,妈妈可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每每想起当时妈妈的模样,我就会痛彻心扉,她老人家一辈子勤劳自勉,百苦能受,担当重任,她真的是干不动了……</p><p class="ql-block"> 妈妈家乡观念特别强,爱故乡成了她一生最值的称赞的美德。从小我就跟着妈妈无数次的回老家,每年回老家时总感觉山青水秀的平山天气炎热,蝉鸣不休,炊烟袅袅,麦田随风飘荡。家乡人总是那么的亲切,家家户户轮流请妈妈吃饭,面条配香油、烙饼配地瓜馍、萝卜条炖地瓜粉,有条件的去岗南水库弄几条鱼清炖起来,那饭至今想起来好香好香。夜晚月上树梢,村里的乡亲们都要点亮马灯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拿一些黑枣、核桃、柿子干等土特产去舅舅家里和妈妈聊天,煤油灯下妈妈也会把糖果、饼干、面包之类的食品拿出来供大家享用,其乐融融。乡亲们忆过去,谈今生,尤其会讲到小满过后,在外的亲人们都会请假回家准备收割麦子,收割后存上它几大缸那就是一年的口粮。妈妈爱故乡爱的是那么的清澈,2018年她以95岁高龄再次回到她挚爱的故乡,先后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南庄中组部纪念馆等革命圣地,那一年父亲在北京因病返忻,妈妈也不得不返忻,走时家乡人照例把土特产装满了车,一行人恋恋不舍地把她送到村口,欢迎平山女儿再次回家。今年,妈妈还想等身体康复后再回一趟她生长的故里,可是妈妈再也等不到这一天了……</p><p class="ql-block"> 我父母都是穷苦人家出生,父亲的家在山西吕梁山区。因为穷,爸爸从小就当学徒去打铁,余暇学会了推莜面窝窝后,就每日为一些店家推莜面窝窝换取一些莜麦面,回去给奶奶以解决全家温饱。忻口抗战期间,父亲参加了贺龙领导的120师特务连,转战晋西北,从此离开岚县。妈妈自1948年在晋察冀四分区入伍参加革命离开老家后的70多年,乡音未改,饮食未变,乡愁在心,伴着对故乡的思念永远地长眠在忻州这片她热恋的大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祭典父母</span></p> <p class="ql-block"> 今日小满,最好人生是“小满”,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小满即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苦乐酸甜,就如我虽知父母离去,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但还是想父母悲痛在心,人生不会大满。所以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最好人生是小满。”</p><p class="ql-block"> 小满是立夏之后的第一个节气,届时降水增多,正所谓小满至江河易满。小满正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有了足够的阳光和雨水,颗粒就会更加饱满。古人根据这些特点,发展出很多有趣的小满习俗,如小满会、祭车神、养生等。</p><p class="ql-block"> 过去人们对节气是很重视的,不象现在。我父母生前就经常给我们讲农谚,讲到“小滿三候”,那什么是三候呢?就是吃苦菜、不耐热草死、收麦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父母生前也都特别喜欢“小满”这个节气,爸爸一生淡薄名利,妈妈一生总在付出从不抱怨,她常说“小满小满则大满,人生不可有大满”。</p><p class="ql-block"> 小满象征着一种刚刚好的状态,小满节气时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只是小满,还未完全饱满,象征着将熟未熟、将满未满,一切都是刚刚好的状态。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太多太过都不好,一切达到极致后必然走下坡路,小满,将满未满,一切恰到好处。 </p><p class="ql-block"> 有趣的二十四节气中,其他节气都有“大”“小”对应:比如有“小寒”就有“大寒”,有“小暑”就有“大暑”,有“小雪”就有“大雪”,但是“小满”这个节气却并没有相应的“大满”对应。这符合中国人的中庸之道,“满招损,谦受益”,太满就物极必反了,小小的“满”足矣。“小满”里还蕴含着中国人的生存哲学和智慧。“大寒和大暑,有古人希望自然的严酷达到顶峰就会过去的期待,但是不能有大满足,我们的追求永无满足。小满代表着对生活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小满一候</span></p> <p class="ql-block"> 小满过后,夏天的韵味会愈发浓厚,温度也节节攀升,我国古人根据小满时节的气候特点,总结出“小满三候”。</p><p class="ql-block"> 一候是“苦菜秀”,意思是说,此时还不是农作物的收获季节,之前囤的粮在历经漫长的寒冬与春天后都吃完了,正所谓“青黄不接”之时,于是人们便以田间野菜为主要食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小满二候</span></p> <p class="ql-block"> 二候是“靡草死”。靡草是一种喜阴的植物,小满时节阳气正是旺盛的时候,各地温度节节升高,靡草因缺乏生长环境而面临凋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小满三候</span></p> <p class="ql-block"> 三候是“麦秋至”。这个说法原来是“小暑至”,金代时被政府更名为“麦秋至”,此处的“秋”并不是指气候意义上的秋天,而指百谷成熟之时,而小满对农作物来说的确可以算得上是它们的“秋”时已经到来。</p> <p class="ql-block"> 小满时节要养生。小满时节,气温节节攀升,夏季的湿热烦闷天气也即将开启,尤其随着降水量的大幅度增长,空气当中的潮湿度会快速增长,湿气与邪气特别容易侵入人体。既然湿气重,那么小满时节最为重要的一项养生方式就是祛除湿气,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多吃祛湿的食物,如薏米与红豆、冬瓜等,同时要将屋子定时开窗通风,外出跑步时也要注意时间段,切勿在湿气重的晚上剧烈运动。</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中国人崇尚谦逊,讲究细水长流。故而小满不同于其他节气命名。如小暑之后是大暑,小雪之后是大雪,小寒之后是大寒,唯独小满之后,不再有“大满”,说的就是过犹不及、盛极必衰的道理。为人处世,切忌太满。花未全开,月未全圆,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小满虽在二十四节气当中并不处于关键的时间节点,但对农作物来说,却是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雨水灌溉才能颗粒饱满,在夏秋季节丰收。对我们来说,小满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有智慧的生活态度,所谓“花未全开月未圆,最好人生是小满”。</p><p class="ql-block"> 祝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诸事圆满!祝天下父母健康长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