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室读书周记(2022年5月第三周)

大巍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共读书目</font></b></h1> <h1> </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 2022年5月16日</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b>吴微微</b></font></h1>《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br>摘录:团体转换阶段活动的设计形式<br>1.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转换阶段肩负着重要的任务,这是一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激发成员探索成长困惑的欲求,逐步催化团体动力的过渡时期。<br>★小品表演(校园心理剧)<br>人的心理问题离不开特定的生活场景,采用小品表演或角色扮演,可以比较生动的重现生活场景。以利于创设情景和引发学生思考。<br>★录像或电影剪辑等媒体应用。<br>★游戏情境:只直接运用团体游戏提出一个发展性的问题情境。例如非常经典的信任之旅,游戏就可以引发出一个如何增进人际间相互理解与接纳的活动主题。<br>AB组<br>A组为盲人,B组为拐棍。盲人先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儿时期失去方向感。之后拐棍儿任选一位盲人相助,在辅导教师的带领下,按指定的路线绕到室外,穿越障碍回到原地。活动期间不能讲话,不能出声音,助人者想办法帮助盲人。结束后成员坐下交流,谈受助和助人的感受。<br>2.创设游戏情境是需要注意:<br>★游戏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不能只考虑好玩儿,是活动变成了纯粹的玩乐和游戏。★游戏中应包含问题情境,以利于学生在游戏中得到感悟和成长。<br>★游戏延续的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影响中期活动的进程。<br>感悟:转换阶段的活动设计,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能否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中得到感悟和成长,是心理活动课成功非常关键的环节。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武明明</b></h1><div>《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div><div>摘录活动:《信任之旅》<br></div>目的:通过助人与受助的体验,增强对他人的信任与接纳。<br>古动准备:扑克牌蒙眼布、《泰坦尼克号》音乐。<br>比较多的阻碍如上楼、下楼、拐弯、下坡、其他障碍物等。<br>活动流程:<br>(1)将学生用扑克牌分为 A 、 B 两组, A 组为“盲人”, B 组为“拐棍”。(2)“盲人”先萦上眼睛,原地转三圈,使其失去万向感;之后“拐棍”任选,“盲人”相助,在辅导教师的带领下,按选定的路线,绕到室外,穿越障碍,回到地。<br>(3)活动期间不能讲话,不能出声音,助人者想办法帮助“盲人”。活动结束に成员坐下交流,谈受助和助人的感受。<br>(4)之后,互换角色,按先前的程序再来一遍。<br>(5)可供参考的讨论题:作为“盲人”,你看不见后是什么感觉?使你想起什么了对伙伴的帮助你是否满意,为什么?你对自己和别人有什么新发现?作为助人者你怎样理解你的伙伴?你是怎样想方设法帮助他的?这使你领悟到了什么?<br>注意事项:<br>教师要注意场地内不应使用尖锐物体做道具,以确保安全。<br>创设游戏情境时需要注意:(1)游戏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不能只考虑好玩,使活动变成了纯粹的玩乐和游戏;(2)游戏中应包含问题情境,以利于学生在游戏中<br>得到感悟和成长。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侯艳巍</b></h1>《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br>第一张团体训练训练概述<br>摘录:<br>把团体训练描述成“一个教师带领一群学生玩游戏”,生动地把握住了团体训练的三大要素:一群学生、玩儿和游戏。即团体训练之所以能提供心理成长的动力,指主要依靠三个元素一一团体动力,体验式学习和游戏治疗。游戏是一种载体,通过这种形式,辅导员可以高效的调动起团体动力。带领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游戏也是一种情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个性、处事方式、心理困惑都会在互动游戏中得到真实再现。除此之外,把团体训练设计成游戏活动的形式还有以下优点,第一,游戏的过程容易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包括欢乐、紧张、痛苦等。其次,游戏的形式对几乎所有年龄的参与者而言都具有吸引力,无论是对儿童团体还是成人团体,使用游戏治疗方式往往都能得到参与者更多的个体支持。第三,游戏的过程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带有鲜明的任务色彩,因此学生将将体验到更少的紧张和焦虑。尤其对于那些对常规学习存在恐惧厌烦反抗情绪的的学生而言。游戏的形式更能帮助他们解除警惕,自然而然地投入体验式学习中。感悟:<br>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并不是单纯的通过说教或灌输可以实现的。更不可能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例分析,就会让他们瞬间提高认识。所以团体训练要通过为青少年提供各种学习、生活的活动情境,使他们身处其中,在互动的过程中,在辅导员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习,养成健康心理。可见,团体训练中的活动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着给学生带来良好心理影响的专业目的。必须给参与其中的被辅导者营造一种专门的环境条件和团体氛围,实现专门的活动目标。所以也有人说“团体训练就是设计善意的圈套,再把青少年引入其中,让他们不知不觉获得成长”,而这种设计和引入都是专业化的过程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2022年5月17日</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吴微微</b></h1>《心里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br>摘录:团体工作阶段活动的设计形式:这一阶段是心理辅导活动课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工作阶段,设计活动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综合运用团体讨论,创意思考,联想活动。辩论活动、机智问答,角色扮演、身体活动、回馈活动、比拟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br>1.团体讨论(达到目标的一种主要形式)<br>(1)六六讨论法(又称嗡嗡法)6人小组,选一名组长主持讨论,每人发言一分钟,共6分钟。<br>(2)配对讨论法<br>2→4→8<br>(3)鱼缸讨论法<br>★内一圈,外一圈,内圈先讨论。外圈儿仔细聆听后给出建设性意见;<br>★内外圈儿学生相向而坐,面对面进行讨论,1-2分钟后内外圈儿各自向右移动一个座位,继续进行讨论。重复3-4次。<br>(4)代议法<br>各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各组推荐参议员(小组代表),组成参与会进行讨论,并选出一名主席来主持。<br>(5)班级论坛<br>(6)综合法,就是将以上两种以上方法混合运用。<br>团体讨论注意事项:<br>(1)讨论主题必须是成员感兴趣且有能力处理的问题)<br>(2)鼓励自由表达,而非限制不同的观念<br>(3)所有成员满足自我需要的机会,而非少数人的个别需求<br>(4)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鼓励合作,而非增加猜疑,不安和恐惧<br>(5)性的运用冲突,而非由冲突导致团体分裂。<br>2.创意思考<br>(1)脑力激荡法<br>这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思考方法。这个方法的基本精神是“延宕的评判”,实施时应注意:不立刻评判;量重于质(多多益善),愈奇愈好(自由思考发言);联合与改进(在别人的建议基础上加以改进)。<br>(2)六W法<br>是指从六个角度思考问题,以期在消极方面发现现有办法的缺点,在积极方面拓展现有办法的效用。<br>为什么Why<br>做什么What<br>何人Who<br>何时When<br>何地Where<br>如何How<br>(3)分合法<br>创意思考的注意事项:<br>(1)创设民主的辅导氛围,悦纳学生不同的意见。<br>(2)设置开放性,无单一答案的问题。<br>(3)允许学生有经历错误的权利。<br>(4)多用鼓励的方法以增强创造动机及表现等。<br>感悟:我对“鱼缸法”比较感兴趣,这个适合的学生年龄有没有要求呢?小学生进行讨论,如果问题设置的不够准确,学生会不敢兴趣,或达不到讨论的预期目的,找机会一定尝试一下。脑力激荡法让我想起了头脑风暴效应,多说多练肯定带来多思考。我们可以尝试从小的开放性的问题切入,培养学生表达以及思考的能力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武明明 </b></h1><div>《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div><div>摘录:<br></div>钟志农老师个性化理论视点<br>许多精彩的、感人至深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往往是那些与 学生整日厮守在一起的优秀班主任的杰作。对于兼任心 理辅导活动课的班主任来说,对学生抱有充分的尊重、 理解、真诚、接纳、支持、鼓励、关爱等基本的辅导态度, 比他掌握较多的辅导理论与辅导技巧紧迫得多、重要得多。<br>&学校里搞心理健康教育,在注意到德育和心育各有其内 在规律、不能混为一谈的同时,也没有必要非得把心育 和德育这两件事搞得“泾渭分明”。我们不是说可以不顾 两者的区别,也不是不主张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专业 化水平;而是说,在中小学现实教育环境中,要接纳心育 和德育的内容、形式都有交叉这一事实。<br> &心理辅导活动课刻意追求的辅导氛围,应该是“真诚”和 “理解”,对幽默和调侃只能偶尔为之,不可形成风气。否 则,年龄尚小的中小学生蜂起效仿,就难以把握分寸,甚 至会开出一些庸俗的玩笑来,那就破坏了辅导活动必须 具备的真诚、尊重和开放自我的现场氛围。<br>&一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果仅仅停留在做“宣 传”、搞“讲座”、开设“心理辅导室”、建立“心理信箱”或 “心理热线”等工作层面上,而不去花力气发动全体班主 任积极参与、认真实施心理辅导活动课,那么,即使表面 的形式搞得十分花哨,我们也可以认为这个学校的心理 健康教育局面尚未真正突破“瓶颈”。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2022年5月18日 </b></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侯艳巍</b><br></h1><div>《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br>第二章 开始与结束活动<br>摘录:<br>暖身活动是通过运动让学生舒展筋骨来提高学生机体兴奋性的准备活动,与体育运动之前的暖身活动很相似。暖身活动多采用能带来肢体活动的游戏,可以是一些合作性或竞争性的游戏,也可以是一些借助道具来进行的游戏。<br>破冰活动是一类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冷淡,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活动。破冰活动与暖身活动一样,也多采用游戏的形式,但是破冰活动与暖身活动是有所区别的。破冰活动可以有肢体活动的内容,但是不像暖身活动那样依赖于肢体活动。破冰活动不同于暖身活动的特点在于,破冰活动不仅需要拉近学生之间的物理距离,也需要通过言语的交流来拉近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破冰活动的功能在于可以帮助团体成员之间加深了解、增进沟通,并能帮助团体建立起安全、温暖的团体氛围。<br>与暖身活动和破冰活动不同,分组活动主要是在人数较多的团体中,将团体人员划分为若干小组的活动。分组活动的形式和暖身与破冰活动的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和暖身与破冰活动不同的是,分组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br>感悟:<br>我一直认为破冰活动就是暖身活动。但是通过阅读这一部分内容。我理解了,破冰活动和暖身活动还是有所区别的。“破冰”之意,是打破人际交往间怀疑、猜忌、疏远的藩篱,就像打破严冬厚厚的冰层。“破冰”游戏是帮助人们放松并变得乐于交往和相互学习。在短的时间内能够对彼此进行熟悉和了解。<br>破冰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增进彼此之间的认识,而是力求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以及隔阂或阻障。<br>“暖身活动”应该放在一次聚会活动的开始,目的调动成员的状态。而破冰旨在对成员间的关系产生改变。破冰还需要强调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多一些语言交流和适当的肢体交流,这样才有助于促进更丰富的互动<b><br></b></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铁娟</b><br></h1> <div>《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div><div>第二节团体转换期设计素材实示例<br></div>摘录:<br>三、行为训练类活动素材示例 <br> 活动105《倾听解密》<br>活动流程<br>1.录像展示倾听时存在的种种不良行为。<br>(1)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脚无节奏地敲着地面。(传递信息:我不想听你再说下去了。)(2)整个人都坐在椅子里,身体后仰,头靠在椅背上。(传递信息:听你说话好累噢!)(3)两腿交叉或腿跷起来,并不时地来回晃动。(传递信息,抖动的腿会分散说话者的注意力,让他觉得你没有在专心听他讲话。)(4)手里一直在转笔。(传递信息:你的说话内容真无聊 )(5)打哈欠,皱眉,叹气,伸懒腰(传递信息:我对你所说的没什么兴趣。怪不得有人说:“杀死相声家不需刀刃,只需打三个哈欠即可)分组讨论:面对这样的倾听行为时会有什么感受?这样的倾听行为在向识话者传递什么样的信息?<br>3.两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一人扮演说话者,一人扮演倾听着。2分钟后互换角色。说话内容:谈谈你最近的一件开心事或烦恼事。<br>感悟:<br> 常有人说做表达者不如做倾听者。良好的沟通首先要以学会倾听为前提。而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领悟到不良的听人讲话的习惯会直接影响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从而通过角色扮演,努力去改变自己不良的听人讲话的习惯。而角色扮演前要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避免出现调侃现象。 <br>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吴微微</b></div>《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br>摘录:团体工作阶段活动的设计形式<br>3.联想活动<br>联想活动所依据的是心理测验中透射测验的方法,它是指通过团体互动在自由联想的过程中降低学生的自我防卫心理,让他们自由表达内心实际的想法,表现自己面临的困惑问题,以便进一步加以探究。<br>(1)自由联想——教师事先准备与辅导主题有关的图片。歌曲,故事或新闻在辅导过程中加以呈现,然后由各组学生轮流叙述他所联想到的事情或想法,再由组长将本组联想的内容在全班做分享,教师做综合点评。<br>(2)故事接龙——是选择某一个或几个与辅导主题有关的题目。并给出故事接龙的一句开场白,以共各组代表抽签。各组学生抽到题目后,可以有一分钟的时间协调准备。准备一到则从小组代表开始按照组内成员的顺序进行接龙。每人讲半分钟,时间一到就由下一位学生复述前一位同学的最后一句话,然后继续说故事,以此类推。故事要求有连贯性,但可以合理想象一定的效果。<br>(3)语句完成——有时事先可以设计一些未完成的句子,打印出来发给每个学生来填写。然后是情况在小组内进行分享。通过团体内的互动,帮助自己找出不恰当的观念或态度,以便改进。<br>“我是一个……人。”“我需要……,我想要……,我很需要知道……”“父母眼中的我是……老师眼中的我是……自己眼中的我是……”<br>联想活动注意事项:<br>(1)提供用于刺激联想的材料应该与辅导主题有直接关联,并能够引起学生的广泛联想;<br>(2)学生进行联想活动过程中,辅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尽情自由发表看法。不做价值批判以免阻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br>(3)辅导教师要通过联想材料的组合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br>(4)活动后应要求学生对联想活动的内容加以归纳整理,或由教师提供回馈与补充意见,以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观念。<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感悟:辅导材料要与辅导主题相关联,这相对容易。如何在辅导过程中不去阻碍学生的想法,又能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还需要在实践中去尝试。故事接龙我比较喜欢,昨天心理辅导课我用的是词语接龙,孩子们很喜欢,相信故事接龙更能吸引她们哦。</span></div></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b></font></h1> 武明明<br>《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br>摘录:<br>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br>作的总概念,它是就广义上和宏观上的心埋系质教育闪谷和教育形式而<br>从教査内容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生心理系页的培养和学生心的维护两大部分,涵盖了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帘助学生树立心理健赓求助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自我调节万法,认识心理不道应状态或心理是并能探求应对的策略,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例如认识目我、学会学习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以促进学生在智力和人枚面得到主动、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两部分内容,反映了学生在成ヒ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层面的要求。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王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能的,功和成才,而心理健康的维护则主要是使学生能够正常地发展、成长和主动<br>应社会,以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健康的个体。<br>就教育形式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开设级团体辅导活动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个别辅导、小组团体辅导和校园网络辅导,通过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等渠道为学生提供辅导服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方法、技巧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相融合,注重各种媒体手段的宣传和教育,创设学校和家庭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心理氛围,以及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以减少“师源性”心理问题等。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2022年5月19日</b></font><b></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吴微微</b></h1>《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br>摘录:<br>4.辩论活动<br>辩论活动可以协助从不同的理论观点来看待同一件事情,辩论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紧密思考及明细表达的能力,并获得对问题的更为深入的看法。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运用辩论的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热烈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对辅导主题做脚深入的探讨。因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br>(1)舌战群雄式辩论<br>(2)分组对抗式辩论<br>(3)同题分组小辩论<br>注意事项:<br>(1)辩论题目必须有可变性,且双方论点的分配应力求均匀,避免一边倒。<br>(2)汇集资料与合作拟定论点是学生对主题深入研讨的必经过程,教师应加以指导,使辩论过程能够深入主题,达到辅导与教育的效果。<br>(3)辩手风度礼仪应加注意。<br>(4)教师应说明,辩论的输赢不代表观点正确或错误。<br>感悟:辩论确实是一项培养学生缜密思考及表达能力的活动。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学生也许最初说的太浅或说不出来,但敢于表达或者在头脑中整理信息的过程,也是自身认知能力的一种提升。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侯艳巍</b></h1> 《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br>第二章 开始与结束活动<br>活动目的:<br>1.活跃团体气氛,舒展身体。<br>2.缩小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br>3.分享团体沟通和合作的过程。<br>适用对象:<br>本活动适宜于任意年级的学生。同时也适宜用于任意类型团体训练的开始阶段。适用人数:人数不限,30~50人左右较为适宜。<br>活动场所:室内外皆可。<br>材料准备:<br>两根1米长的塑料充气棒,粗细适合单手把握,火星人的标牌和超人标牌。<br>活动时间:10分钟。<br>的的性别的感受是什么?<br>注意事项:<br>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只可以用充气棒触碰其他学生,不可以用充气棒打学生。如果参加活动的是处于青春期的异性团体,要在确保学生之间不排斥肢体接触的基础上开展本活动。<br>感悟:<br>“火星人来了”这个活动设计就是通过学生之间肢体的触碰,缩小他们的空间距离,进而拉近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我们在生活中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和一个不熟悉的人交谈时,如果他向你靠得很近,你可能会觉得很不舒服,不自觉的想往后退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仅是需要保留空间距离,还需要保持心理距离,所以通过“火星人”这个活动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随着熟悉度的提升,也会引起心理距离的缩短。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武明明</b></h1>摘录:《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br>心理辅导<br>“心理辅导”是心理咨询学和学校心理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是“学校心理健隶教育”这个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指学校教育人员对学生的一种协助,<br>也可以泛指由专业人员所从事的人群服务。②<br>琼斯( Jones ,1970)在其名著《辅导原理》中,为“辅导”下的定义是:“辅导是呆人给予另一人的协助,使其能做明智的抉择与适应,并解决问题。”莫廷生与夏缪朝( Mortensen & Sehmuller ,1976)称“辅导”是“整个教育计划的一部分,它提供机会与特殊性服务,以便所有学生根据民主的原则,充分发展其特殊能力与潜能”。查布伦( Chaplin ,1985)在其主编的《心理学词典》中则对“辅导”作了如下的解释:“辅导是协助个人在教育与职业生涯中获得最大满足的方法。它包括使用晤谈、测验和资料汇集,以协助个人有系统地计划其教育与职业的发展。”而罗杰斯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唐永晶</b></h1> 《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br>第四章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素材<br>活动32小骏长大了吗?<br>活动目的<br>通过小品形象的展现,出装二年级学生的半成熟,半幼稚的年龄特征,引发学生对自我独立性与成人感的反思<br>注意事项<br>消费排名非常重要,要发挥校园的创造性,让他们真实的表现出这个年龄段的初中生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与冲突<br>活动33,我能行与我不行<br>活动目的<br>形象的展示,一些小学生缺乏自信的具体想法,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br>注意事项<br>角色扮演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生动有趣,比如可以用卡通画作两个头饰,一个愁眉苦脸,上书“我不行”另一个充满自信,上书“我能行”<br>感悟<br>看了这两个活动材料,这两个表演,反应了生活中常遇到的真实情境。很有代入感,能让学生进入情境,参与其中,进行讨论或者反思。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2022年5月20日</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侯艳巍</b></h1> 《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br>第二章 开始与结束活动<br>活动:指定乾坤<br>活动目的:<br>1.让学生之间彼此认识,记住别人的名字。<br>2.提高学生对活动的投入程度。<br>适用对象:<br>本活动适宜于任意年级的学生。适宜用于任意类型团体训练的开始阶段。<br>适用人数:<br>人数不限。对于中学生来说30~50人较为合适,对于小学生来说20人左右较为合适。<br>活动场所:室内。<br>材料准备:无器材。<br>活动时间:15分钟。<br>创新建议:<br>1.自我介绍的方式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代词“他(她)”或<br>总体评价:<br>自己的姓名。如:“他叫×××;×××的爱好是什<br>么;×××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平时常用的自我介绍的方式是用第一人称“我”,而采用姓名代替“我”,有助于其他学生多次重复记忆,更好地记住介绍人的姓名。<br>2.在学生自我介绍结束时,你可以提供胸卡给每个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姓名写在卡片上或者画上自己独特的标识。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之间彼此认识,因此将语言和形象相结合能够更加深记忆。<br>感悟:<br>人与人的了解是从外表到内在逐渐深入的。在团体活动过程当中,我们常常会涉及团体成员自我介绍的环节。通常情况下,自我介绍是一个很公式化的过程,而且如果团体中成员较多,往往团体成员的注意力就会分散不容易集中就无法达到彼此之间相互认识了解的目的,有时甚至只能记住一两个人的名字。所以指定乾坤这个活动可以通过新颖的自我介绍的方式,提高学生彼此之间的关注程度,达到学生之间,彼此介绍相互认识的目的。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吴微微</b></h1>《教育中的心理效应》<br>摘录:学习对大脑的可塑性<br>1.人不是生而知之,只是具备了“知之”的条件。<br>王夫之也曾经指出庶物之理,非学不知,非博不辩。(例:江郎才尽)<br>2.心理现象的关键期:<br>感觉关键期:从出生到5岁<br>秩序关键期:1岁至4岁<br>细节关键期:1岁至2岁<br>行走关键期:一岁左右<br>语言关键期:出生后八个星期到八岁<br> 3.学习不仅仅表现于外在行为的变化,甚至大脑的结构,大脑的功能都在默默的发生变化。<br>4.我学故我有能力,虽然生来有高低之分,但能力并非一成不变。所以任何时候学习都不晚。<br>5.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把学习当成一项终身的事业。有一天世界上还只剩一个东西在转动,那不是地球,而是我们的大脑。<br>感悟: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上好大学,找工作。最重要的是可以开发我们的大脑。后天的学习一样可以让人取得进步,只不过发展不是敏感期那么快了而已。坚持读书学习,何乐而不为呢。另外如果能在不同感官的关键期加以训练,大脑的开发程度、效果都将是最优。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2022年5月21日</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侯艳巍</b></h1>《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br>第二章 开始与结束活动<br>活动目的:<br>1.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中放松身体。<br>2.将团体中的学生分成若干组。<br>适用对象:<br>本活动适宜于任意年级的学生。同时也适宜用于任意类型团体训练的任意时期。适用人数:人数不限,30~50人效果最佳。<br>活动场所:室内外皆可。材料准备:<br>多媒体设备,事先准备好的轻快音乐(应选用较轻快的音乐,比如《土耳其进行曲》等)。<br>活动时间:10分钟。<br>活动程序:<br>1.活动实施<br>所有的学生将椅子摆到一旁,随意地站到空出来场地的中间。教师在一旁放音乐,要求当学生听到音乐时,要随着音乐动起来,可以跳舞,也可以只是随意活动身体,或是以平时没有的方式走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去邀请别人一起跳舞。<br>当音乐声暂停的时候,教师会立刻给学生一个指令,如:“两人握手”、“大笑”、“原地起跳”等。学生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动作。动作完成后,音乐声继续响起,大家继续随意活动,教师可以继续暂停给指令。<br>直到教师认为大家活动得差不多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指令:“5人拉成一圈”。然后从1至5报数。所有报数为1的学生组成第一组,报数为2的组成第二组,依次类推,将所有学生分为五组。教师可以根据同样的方法进行不同组数的分组。<br>本活动的暂停和给出指令应该是衔接得很紧的,因此需要教师把握好节奏。<br>感悟:<br>在团体中有时候由于人数较多或者是活动进行的需要,教师需要人为地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然而单纯的分组形式又会显得过于单调,所以我们可以将分组的过程以有趣的活动方式进行,也可以将分组活动与暖身活动结合起来。“闻鸡起舞”这个活动就是在轻松的音乐背景下,用有趣的方式将团体中的学生分成小组,在分组的过程当中还可以让那些不是很积极的参与活动中的学生体会到无组可归的这种感受,觉得这样的变化可以会让这些学生在下一次的分组活动中变得积极起来。完组之后也可以让小组给自己的组起名字,有自己的口号制定组规等等。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武明明</b></div>《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br>摘录:<br>什么是团体辅导?<br>所谓“团体辅导”,是指运 体动力学原理设计团体活动、课程、内容,用以<br>预防及处理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团体辅导是一种系统性的辅导,它强调辅导的预防性和发展性功能。团体辅导为了达到辅导目标并实现其辅导功能,必须运用团体动力以凝聚团体成员,催化团体气氛,激发团体成员产生建设性的行为和开放性的反应。<br>台湾学者杨极东认为:“团体辅导即是运用团体互动的过程,协助成员认识与解决生活问题,进而促进个人的自我了解与自我接纳,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br>台湾学者黄惠惠则认为:“团体辅导是运用团体的情境,设计出活动、课程、内容.用来预防个体在各发展阶段中会碰到的各类问题所引发的一般性困扰。”黄惠惠还认为,在使用团体动力及其交互作用以促进成员解决自身问题的共同前提下,“团体辅导”与“团体咨商”和“团体治疗”各有不同之处。“团体辅导”在学校的实施中通常是有主题的,而它的主要领导责任在教师身上,它的重点是在主题上。而在“团体咨商”的整个过程中,重点在于“参加的成员”上,当然它也可以预定一些主题,但它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情绪的表达和处理,主题也可以是参加者自然表达出来的,因此,“团体咨商”的领导者须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而“团体治疗”的实施对象都是某些方面不正常、病态或情绪有严重障碍者,其实施过程也不是一般的辅导和咨商,而是较深度的分析、重建、支持等,领导者也应是受过心理<br>治疗训练的医护人员或专业人员。<br>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利用团体动力营造和推动信任、接纳、理解、支持的团体氛围,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团体成员共同的发展<br>性问题或共有的心理不适应问题的一种辅导形式。<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收获点:团体辅导,有方法可寻。</span></div></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吴微微</b></div>《教育中的心理效应》<br>摘录:鸡尾酒会效应<br>1.这个鸡尾酒会上你听到了你要听的:交谈双方的声音、自己的名字与熟人的声音。这种现象被称为鸡尾酒会效应。<br>2.人在交谈时,交谈双方互为注意中心。也就是说交谈我方的声音是交谈你方的主意中心,交谈你方的声音是交谈我方的主义中心,其他人的声音只是双方的感知背景,成为非追随的声音对象。<br>3.★教师课堂上的讲课要注意生动性,直观性,语调的抑扬顿挫和身体语言的丰富。<br>★采取个别提问的方法,是自己成为学生的直接交流对象。<br>★只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熟悉与他们有关的事物,成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人,而不是凌驾于他们之上的权威符号,就能变成学生过滤不掉的声音。<br>4.每个人的名字都是自己最熟悉,最亲切的一个符号,学生往往会因为教师很快认识自己而心存感激。(新班主任拿到班级名单尽快认识学生,是融入班级最关键的第一把火。)<br>★教师要利用好与学生本身有关、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因势利导。<br>4.让你的声音成为别人耳朵过滤不掉的声音,你就必须成为一把灵巧的钥匙。<br>感悟:鸡尾酒效应提醒我们不要成为被过滤的那个背景。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难”,相信用这把关怀灵巧的“钥匙”一定可以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锁。</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南</b></h1>摘录:<br>2.创意思考<br>创意思考是指 辅导教师营造温暖接纳、鼓励尝试和创新的班级气氛,使学生 通过各种辅导活动,发挥其创造潜能,因而在认知方面,能表现出更为流畅、变通、 独创与周密的思考方式;而在情意方面则表现出更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勇于 接受挑战等特质。因此,在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可以较多地使用下面几种激 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动方式。<br>(1)脑力激荡法<br>(2)六W法<br>(3)分合法<br><br>感悟:六W法似乎和英语课堂教学提问很相似,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how),如果没有记错,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就这样几种疑问词!各学科之间教学相通!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 style=""><b>2022年5月22日</b></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侯艳巍</b></h1>《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br>第二章开始与结束活动<br>活动17:写给未来的信<br>活动目的:<br>1.带领学生体验团体训练的收获。<br>2.指导学生制定行动计划,进行改变的承诺。<br>适用对象:<br>本活动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团体。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受到书写、言语、自我反省等能力的限制,活动效果可能不明显。<br>适用人数:人数不限。<br>活动场所:室内活动。<br>材料准备:信纸。<br>活动时间:30分钟。<br>活动程序:<br>1.活动实施<br>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到两张信纸。你可以使用现成的彩色信纸,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装饰这封信。<br>告诉学生,“这是一封寄给未来的自己的信。你们可以在信上写下你对那时的自己的期望。你可以使用这些词汇来表达你的计划,例如“学会……”、“改变……”、“成为......‘、实现……’等。信被密封后将统一保存在一个地方。我们将在一个月(一个学期、一年等)后,把它们重新分发到它们的主人手里。想象一下,自己收到从前的自己写的信。那时候,就可以比照一下,自己是否实现了自己承诺的那些行为努力?”对年级较小的孩子,可以允许他们用绘画表达,可以引导他们把行动计划简化成“许愿”,描绘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样。<br>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作出一些具体要求:<br>a)将你期望实现的改变列成一条一条的;<br>b)把改变写得具体一点,不要使用“我要更努力”这样的泛泛之谈,而使用“我要每天背10个单词”或“我要争取英语考过70分”代替;<br>c)尽量在信中写出这些行为改变的过程和措施,而不只是结果;<br>d)可以在信中告诉未来的自己,如果实现了哪些承诺,就可以给自己一些什么奖励。<br>感悟:<br>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让学生在游戏中有所体验和感悟并不难,但让学生把这些感悟真正转化成行动,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显著的改变,却往往步履维艰。很多时候,学生已经有了改变的意愿,却缺少行动的动力和毅力。所以呢,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对行为改变做出一定的承诺,便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意愿变成行动,进行承诺的对象可以是他人的监督,也可以是自我承诺。对于年龄大的学生而言,自我承诺的效果甚至大于他人的监督,但对于小朋友来说他人的监督是很重要的。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冉政坤</b></h1>《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第一章第一小节:心理辅导<br>摘录:<br> “心理辅导”是心理咨询学和学校心理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个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指学校教育人员对学生的一种协助,也可以泛指由专业人员所从事的人群服务。<br> 在教育系统内部,“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一种特殊的工作方式。<br>1.辅导是一种双边互动的人际关系<br> 这种关系强调的是平等、安全、尊重、信任,强调的是助人自助。辅导的力量不在于施加规范、教导和指令,而在于提供一种支持、引导和帮助。它致力于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辅导教师与受辅个体,辅导教师与受辅团体之间的人际关系),通过某种专业技巧来协助受辅学生全面地开放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去发现和开发自己的潜能,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因此,辅导体现着对学生价值和潜能的一种充分信任和高度尊重。<br>感悟:<br> 做好辅导,不但需要辅导教师具有专业的技能和素养,更需要辅导教师能够真正做到对学生独立个体和独特思维的理解与尊重,准确区分和判断学生特性的同时,给予学生充分信任,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自我认知的确定,从而让学生有表达欲和分享欲,增进对学生的了解,让辅导能够更进一步,更加顺利也更有成效。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武明明</b></h1>摘录:<br>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活动课程”:<br>作为一门“活动课程”,“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人们习惯上所说的学科“课程”概<br>念至少有三点区别:<br>其一,它属于涵括了“显在课程”( overt or manifest curriculum )与“潜在课程”( hidden or latent curriculum )在内的赋予学习者“学习经验的总体”的广义课程论范畴,体现了教育社会功能的多样性,而并非属于传统的那种“把力点置于学科的<br>知识内容这一客观侧面”的狭义的“课程”范畴。<br>其二,它是以学生的情意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它拒绝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学科知识。“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各种社会生活的模拟场景,成为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重要学习方式。因此,心理辅导活动课既没有作业,也不需要考试。而且,从本质上说,“课程”除了文化属性之外,还有它的社会属性和人本属性。就后者而言,“课程”是“旨在塑造新生代未来人格而设计的蓝图”(钟启泉,1998),无需一提“课程”,就立即联想到“学科作业”或“学习负担”问题。<br>其三,它是充满弹性的,完全根据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开发,重在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体现学生对课程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它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学校及心理辅导教师完全有权根据本校、本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辅导的目标、内容、策略及课时的安排上做出灵活的调整。这一点,与传统的文化课程“重目标”、“重控制”、“重统一尺度的质量评价”更是迥然不同。<br>感悟:心理课有定法,有大纲。同时根据各个学校班级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形式和目标会有调节。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吴微微</b></h1>《教育中的心理效应》<br>摘录:情绪判断优先<br>(例:你再不听话,狼外婆就来了)<br>1.恐惧唤起引起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br>2.除了某些消极情绪如恐惧的产生易引起人们行为的改变,有时积极情绪也会产生这种作用。<br>3.如果正在讲课前,老师讲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有趣话题,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激发学习动机。<br>4.有的研究证明虽然在多数情况下,“恐惧唤起”可提高劝说的功效,但太强的恐惧也可能使效果适得其反。<br>5.一般情况下情绪是优先于理性思维的,应当先让情绪说话。<br>感悟:“恐惧唤起”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果的。特别是在年龄小的孩子身上。但无效的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也许这种“恐惧”说教太频繁,太强的恐惧产生了心理上的防御,拒绝接受。既然情绪判断优先,我们应当调节好各种情绪,利用情绪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南</b></h1>3、联想活动<br>联想活动所依据的心理测验中透射测验的方法,它是指通过团体互动,在 自由联想的过程中,降低学生的自我防卫心理,让他们自由表达内心实际的想法 表现自己面临的困惑问题,以便进一步加以探究。<br>(1)自由联想<br>(2)故事接龙<br>教师选择某一个或几个与辅导主题有关的题目,并给出故事接龙的一句开场 白,以供各组代表抽签。各组学生抽到题目后,可以有1分钟的时间协调准备,时间 一到则从小组代表开始按照组内成员的顺序进行接龙。每人讲半分钟,时间一到 就由下一位学生复述前一位同学的最后一句话,然后继续说故事,以此类推。故事 情节要求有连贯性,但可以合理想象以增进效果。最后由教师综合学生讲的与书 中的故事,从中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br>(3)语句完成<br>感悟:<br> 语句接龙这个活动记得在我们的一节课中出现过,同样也是自我意识中认识自我的课中,在那节课中,孩子们运用的比较好,教师稍加引导孩子们就可以敞开心扉把自己展示出来!达到此课的目的。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学生

活动

辅导

团体

活动课

心理

游戏

心理健康

破冰

操作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