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有感

平邑第三实验小学—赵京奎

<p class="ql-block">近几日,有幸聆听了17节高质量的优质课,这几节课体现出了教师深厚的功底,较高的专业素养,从这几节课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p><p class="ql-block">一,重视数学文化与学科的融合。</p><p class="ql-block">数学文化与学科的融合,提趣培情植根促学习。有的教师利用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有的深挖教材移花接木植入数学文化;有的数学文化是知识,比如分数的产生,有的数学文化是名言,有的数学文化是种数学思想……。有的老师在上课伊始即植入数学文化,借助数学文化为载体,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实验小学赵相承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从帕斯卡研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思路进行课堂教学,与古人共同研究,激趣蹊径直向问题核心。有的老师从课堂中显现数学文化,用来总结知识,升华学生思维。有的在课后展开数学文化,画龙点睛促进学生思维提升。</p><p class="ql-block">二,把学生放到课堂中心</p><p class="ql-block">传统的以教师讲为核心,多方展现教师自身素质而忽略学生的教学模式逐渐消失。老师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核心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少讲或者不讲。多数教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点评学习成果,自己评价学习过程,小组评价,惜字如金必然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课堂活动中,惜字如金也必然让学生更重视老师讲的每一个字。</p><p class="ql-block">三,以问题为核心不断促疑。</p><p class="ql-block">问题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导向。问题设计过于简单,或者问题设计过于难,都不宜于课堂教学。</p><p class="ql-block">问题设计感觉有的老师有这样的情况。</p><p class="ql-block">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不需要深入学习就可以解决,而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为了设计这么个环节而已。</p><p class="ql-block">学生顺着教师的一个个问题渐入佳境,马上开门进入另一个层次;而突兀的一个问题又把学生拉回到原来的起点。</p><p class="ql-block">四,重视数形结合、抽象与直观结合</p><p class="ql-block">像第四实验小学万老师执教的《千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让学生看、摸1000厘米、1000张纸、1000个字感受1000这个数字在不同的单位里感受不同。</p><p class="ql-block">像《鸡兔同笼》三位老师都意图构造数与形结合建立鸡兔同笼问题模型。这个地方如果设置动手操作,可以通过让学生画,摆,或者ppt演示时插入动画的形式理解鸡兔同笼问题。</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