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直视的眼睛中觉察与疗愈

甘艺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月14日,星期六,是我们心理咨询师成长项目集训的日子,这一天黄老师带领我们心理咨询师成长项目的小组成员做了一个和伙伴们双眼对视的体验活动,这个体验给我的触动很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开始的时候,黄老师让伙伴们放下手中的东西,闭上眼睛,接着我听到黄老师说,跟随自己内心的感觉,慢慢移动身体,不要用大脑思考,去寻找那个现在跟自己的磁场比较贴近的人,确定以后,拉着这个人的手,慢慢睁开眼睛去看对方的眼睛,透过对方的眼睛,打开自己的心灵去看,从对方的眼睛里边感受自己,感受自己的感觉,不需要语言交流,只需要静静地用心去感受,对面这双眼睛里看到的不一定是面前这个人,透过这双眼睛去看,感受自己身体的感觉,自己的呼吸,身体的酸、麻、胀、痛等等感觉,如果自己找到那份感觉,或者内心出现什么画面,继续强化那份感,感受自己有什么样的语言,想跟对面这个人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个体验持续八分钟左右,在这八分钟,我的内心涌出非常多想法、情绪、感受、画面和意像。其实从一开始,我就比较紧张,当时,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紧张,现在想起来,这份紧张的背后有一份恐惧,我似乎在躲避什么东西,我在回避即将可能会遇到的一些状况,我觉察到自己那份恐惧和压力。尽管如此,我还是跟随着黄老师的引导语,闭着眼睛,慢慢地挪动着自己的身体,我不知道自己要去找谁,尽管跟伙伴们在一起学习了大半年,彼此之间都已经比较熟悉了,但是我还是不知道要去找谁,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两个期待中遇到的伙伴,期待她们会来找到我。做体验的大厅并不大,20㎡左右的面积里有12个伙伴在做活动,可是我却觉得自己花了三分钟左右才走出不到2米的距离,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走那么慢,可能是害怕碰到别人,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害怕主动后被拒绝,不被欢迎,现在我又觉察到是自己那份不配得感、不值得感,我在担心主动走向自己期待的那个人的时候,会不被对方欢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茫然地走出1m多的距离,有一双手碰到了我的手,我感觉到对方似乎比我还主动地迁住我的手,我悬空的心在那一刻总算是落地了,我感觉自己被抱持住了,有人遇到我,并且接纳了我,或许现在想起来当时是有一股暖流的,心怀感恩。心里想着,谢天谢地,你愿意接纳我。我又想,对面这个人就是此刻磁场跟自己比较贴近的人吗?按照黄老师的意思,我想确实是这样的,当我睁开眼睛看到对方,令非常让我意外,我没有想到会是她,从开始到相遇,都没想过会是她,既不是我所期待的,也不是我不期待的,在我意识范围之外的一个人,写到这里,我觉察到自己的意识范围的局限性,还有对他人的一些评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平时不喜欢跟别人双眼对视,特别是长时间地对视,从初中开始,高中、大学直到出来工作近十年,我跟别人对视时间一般不超过三秒,更具体地说,我不希望超过一秒,特别是在高中和大学期间,我的人际关系很糟糕,我跟别人的视线触碰的时候,习惯性很快地闪开。心情越是糟糕,人际关系越不和谐的时候,越是如此。在体验和分享的时候,我觉察到是因为自己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脆弱的部分,生怕别人看穿自己内在的不安与恐惧的部分。或许是因为武志红老师所说的,内在那个自我没有建设得很好,心灵的素材没有整合好,没有形成那个抽象意义上的「自我」,所以生怕自己的感觉再被否定或者遇到指责,因为那样的话,会让自己内心那些本来就凌乱的心灵素材再次被打乱、打散,自己就会有种被杀死了的感觉,那种感觉太难受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看着这个伙伴的眼睛,脑海中闪现出母亲的样子,虽然只是一闪而过,但我还是印象深刻,在我跟伙伴分享这个体验的时候,我说到在做体验的前一天晚上,我单独约母亲吃饭,期间我跟我的妈妈相处了将近两个小时,但是我跟她每次目光接触都不会超过两秒钟,大多数在一秒钟左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忽然间意识到,母亲也很少用接纳和柔和的眼神注视我,父亲这样的注视就更加少了,在我的记忆当中,父母注视我的眼神,被我感受到的多是他们的焦虑、愤怒,拒绝、否认、怀疑,他们那份焦灼的眼神,给我的印象更太深刻了。虽然,父母在最近十年,已经非常少指责批评我了,可是我脑子里面却一直住着那个惊恐的小孩,那些被父亲或者母亲指责的羞耻感、内疚感、无力感,那种挣扎和混乱,一直存留在我的神经当中,好长一段时间,我内在那个灵魂,是蜷缩着的。尽管现在学了非常多的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头脑里也非常清楚,父母有他们自己的限制,包括时代的限制,他们有他们的难处,但这么多道理却还是不足以洗去这些感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曾奇峰说过,痛苦也是一种记忆,一切记忆都会寻求再表达,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对痛苦成瘾”的倾向,改变对痛苦成瘾的状态,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幸福的经验。写到这里,我觉察到自己又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模式里面了。还好自己正在修练《奇迹课程》,在每天的奇迹分享中,我都会怀着欣喜和爱去觉察自己创造出来的幸福的经验,并分享给大家,同时也听和跟大家讨论彼此的奇迹。虽然开始这样做很不适应,但是随着持续分享,并且回应伙伴们的分享,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和平与喜悦,仿佛找到一种让自己回归和平与喜悦的途径。我想,很快我就会习惯于处在和平与喜悦当中了,最近这两年,我已经非常少在内心骂父亲了,跟父亲在现实中说的话也渐渐有温度,柔软了许多,心里父亲的那个形象,不再那么让我厌恶了,感谢自己的选择和疗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成长环境中的痛苦的体验,黄老师还教给我们自由联想的方法,就是在咨询师的陪伴下,把现在已经长大了的自己带回到当年的那个令自己恐惧、无助的情境中,去拓宽自我意识,改变心理意向,也叫做内观,黄老师分享了一个陪伴来访者一起去看鬼的案例,给我很多启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是最近发生的令来访者困扰和烦恼的事情,方向可以是,接纳自己,当时确实没想到更好的应对方式方法这样的事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眼对视的体验后,黄老师一直引导大家去分享当时的体验、觉察与收获,越分享越觉察,越觉察越疗愈。同时也见证着伙伴们的疗愈与成长的过程,在这种分享与引导分享的过程当中,黄老师引导我们,用萨提亚面对压力的五种应对模式去分辨不同伙伴的特点,这五种模式分别是①指责;②讨好;③打岔;④超理智;⑤一致性。黄老师先自我开放,说原来以为她自己是指责型的,后来觉察自己是超理智型的。有一个小伙伴有比较明显的打岔表现,我觉得自己是指责型的,当面对压力的时候,我容易甩锅,把责任推给别人。当我觉察到这点的时候,自己已经在用第三只眼睛看自己了,我更喜欢超理智型或者一致性表达。我在老师那里学习到的是,当我们觉察自己的应对模式倾向于这五种类型中的一种时,就已经不再轻易被唯一的模式困住了,就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这里边没有好坏对错,只不过在不同的场景中,有时候需要切换不同的应对模式,以便更好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理咨询师是用自己的身体工作的,这样的体验与分享、探讨,让我更多更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内在,为我以后可以用好自己的身体奠定着基础,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很有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心理咨询师:甘艺华 </p><p class="ql-block"> 电话18778901630</p><p class="ql-block">广西爱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为您提供:</p><p class="ql-block">1.个体咨询</p><p class="ql-block">青少年咨询(叛逆、网瘾、厌学等);家庭教育;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失眠、婚恋情感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等辅导。</p><p class="ql-block">2.婚姻、家庭咨询;</p><p class="ql-block">3.团体心理辅导训练</p><p class="ql-block">4.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试</p><p class="ql-block">5.社会工作师培训、考试</p><p class="ql-block">电话:19968085822或13878500022</p><p class="ql-block">服务地点:</p><p class="ql-block">1、南宁:广西警察学院长湖校区6栋2单元203。</p><p class="ql-block">2、贵港:金田路246号世纪花园南区6栋2单元202房(贵港市仁爱心理咨询中心)</p>

自己

分享

体验

伙伴

老师

心理咨询

感觉

觉察

觉察到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