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新时代要求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而读中研、研中读是教师个人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双减”政策下,为了深入推进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在阅读、思考与实践中提升专业化水平,花都区教研院小语科将在青年教师培训班内开展以作业为主题的研读实践活动,以此促进青年教师有效性改进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质量,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h5><h5> 5月20日下午,一场以“研读丰实底蕴 思行助力双减”为主题的教师研读交流会如期举行。区教研院李婉兰老师和第二届小语青年教师培训班的老师们参加了此项活动。活动由新华街莲塘小学彭莉老师主持。</h5> <h5> 在进行这次交流活动前,全体青年教师都已经以“作业”为主题,围绕一个疑难点,搜集文献、书籍进行研读,并结合自身教学现状进行思考与实践,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本次交流活动以分享汇报和互动交流穿插进行的方式开展。</h5> <h5> 第一组的叶子宁老师进行《“游历寓言故事,打开寓言魔袋”—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作业设计为例》的主题分享。叶老师以寓言故事为例子,从课内的寓言故事再到课外的寓言故事探索,设计一系列有趣高效的作业,让孩子们热爱寓言故事,学会自主学习寓言故事。</h5> <h5> 第二组毕燕霞老师进行关于传统文化单元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探究。传统文化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里面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时代中一个热点问题。毕老师通过三个任务将单元课文进行重整和编排,为如何设计单元作业作出了较好的指引。</h5> <h5> 第三组欧彩霞老师带来了《落实语文要素,激发习作兴趣——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案例为例》的精彩分享。欧老师通过课标要求分析、学情分析、作业目标设计、素养目标设计四个方面,全面地分析了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h5> <h5> 第四组陈颖楠老师从作文评价的角度入手,对小学阶段习作评价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带着疑问研读相关书籍,在书中挖掘答案,在教学中落实方法。踏踏实实地做到了“读中研、研中读”。陈老师不断地在实践运用中作出反思与优化,不仅优化作文评改方式,且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h5> <h5><br></h5><h5> 最后一组分享的则是第五组的温红老师。温老师就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诗歌单元的作业设计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温老师基于单元目标,设计作业内容,在通过作业实践,结下了累累硕果。</h5> <h5> 为了加强本次交流会的互动性,促进老师们进行思维碰撞。每位老师分享后,安排了5分钟的互动点评环节。青年教师们根据各组分享的内容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惑,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h5><h5> 活动最后,李婉兰老师就今天的作业设计汇报进行指导。李老师高度肯定了本次的研读活动,并强调了青年教师应把课前、课中、课后作业的功能区分开,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业布置。通过作业,我们不仅可以落实教学目标,也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前的孩子害怕做作业,我们可以想更多创新的点子,去改变作业的形式,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作业爱上语文学习。青年教师应多研读,多思考,可以选择从一个小小的点去切入,不一定要追求新颖、不同的东西,但一定要追求落地。</h5> <h5> 本次交流活动促进了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的提升,同时也为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布置高质量的作业指明了方向,为学生减负增效护航。</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撰稿:谢银剑 曾丽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片:曾丽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编辑:梁绮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审稿:李婉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