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现代的社会中,各行各业都有专属的标识,也就是行业企业的名片,它既有专属的唯一性,又有广范的传播性,还有广告效应。</p><p class="ql-block">在古老的华夏,随着商品交换的产生,在买卖开门做生意的过程中,店铺为了使顾客便于辨认它所经营的商品,就在店铺前悬挂一个象征它所经营的商品的形象标志,这个重要的宣传方式,就是牌匾,古代称作幌子,做什么生意,通过挂的幌子就看得一清二楚。幌子就是古代店铺用来招引顾客的形象性的商业标记,历史极为久远,具有重要的民俗特点。</p> <p class="ql-block">民以食为天,食物在商品交流中,起源早,市场大。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时,就在酒家出现了“酒”字的旗帜,也称酒望、酒帘、青旗等。从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酒旗作为幌子的画面。幌子也称为“引子”,“望子”等,大体上可分为形象幌、标志幌和文字幌等。昔日在认识字不多人们的地方,只要挂较大的酒坛或酒壶模型做幌子,坛下或壶下坠以三角形红布为饰,食客们便知道,这就是酒家。千百年来,饭店的幌子虽然在不断的变化,但都得到食客的公认,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特定标记。</p> <p class="ql-block">东北过去到饭店吃饭,叫“下馆子”。小时候,父亲常带我到市里来下馆子,我也被饭店门前的红色的和蓝色的幌子所吸引,幌子有大有小,有多有少,随风飘荡,成为一道街景,但不知道其所以然。后来经过考证,才略知一二。</p><p class="ql-block">东北饭店所挂的幌子,制作精美,呈圆筒形,上下镶两道金边,木罗圈上面摆有红色大花,四面多绘象征“生意长久,万年不衰,网财四方,买卖兴隆”的“万”字图案和菱形网状花纹。下面镶满了一圈红布幌条,整个幌子红彤彤,很是漂亮,有三股绳连结木圆筒,上拴一带有筒状的铁钩,三根吊绳代表麻花,圆筒代表蒸笼,上面装饰大花代表馒头、包子,吉祥图案寓意生意兴隆,下面垂穗代表面条,寓意生意长久,这种幌子应该是汉族和满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挂幌时用一根带尖的木棍,插在铁钩筒里,托起幌子挂在门前的幌架铁环中。回民清真饭店的幌子则是蓝色的,据说有的寺庙素斋挂黄幌,有的在圆筒内安装电灯,夜里使人从老远就能看到饭馆门前的灯光,十分惹人注目。要找个吃饭的地方,便在街口望一望,眼见远处有一个灯笼样的东西,下面垂着无数条飘带,便知道此处必定是饭店,这是关东的老风俗。</p> <p class="ql-block">饭店门前挂的幌子多少,也有很多讲究,一看就知道饭店的类型和规模,通常有挂一、二、四、六、八个幌子五种。</p><p class="ql-block">挂一个幌的为单一品种,没有基本菜系,相当于小吃部,里面有几张桌子,以卖主食为主,如:包子、饺子、馄饨、面条、烧饼等,带有几种简单的炒菜,有买什么菜的就做什么菜,没什么选择,是吃饭的地方,很少有人喝酒,是饭店里档次较低的,价格比较便宜,主要是供人们吃饱饭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挂两个幌的规模大一点儿,是大众饭店,大厅有十几张桌子,以熘炒菜为主,主食为辅。一般菜单里有的都能做,这是最普遍的饭店。可供应酒肉、炒菜,多为地产菜蔬,应时熘炒。除了吃饭更是朋友聚会的地方。可以包办酒席,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点菜。</p><p class="ql-block">挂四个幌子的饭店就上讲究了,装饰也上档次,通常可以容纳一二十张桌子,而且备有单间雅座,为名厨掌灶,包办酒席、随意点菜。有婚丧嫁娶,可以用来办红白喜事。这样的饭店吃啥有啥,但凡是饭店做的这个菜系里所有的菜都可以点。以前请朋友去挂四个幌的饭店吃饭喝酒,是很有面子的。</p><p class="ql-block">挂六个幌的饭店装修宽敞典雅豪华,为南北大菜,贵宾酒宴。当地达官贵人、社会名流可点南北各式菜品。菜单里没有的,也能做,随意点菜。没有实力的饭店是不敢挂六个幌的,如果点菜做不出,很容易砸招牌。</p><p class="ql-block">挂八个幌子的饭店很少,相当于现在的五星级酒店,满汉全席,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可以随便的点菜,不管南北菜系都可以做,想吃什么有什么,无论来什么样档次的客人,都可以满足消费需求,当然价格也高。</p> <p class="ql-block">但是所有的饭店都从来不会挂三个幌子,过去东北人通常会把三念做仨,管“三幌”叫“仨幌”,念起来有“撒谎”之嫌。人们做事情都图个吉利,因此从来没有饭店会挂三个幌子,不仅没人来吃饭,还会被笑话。</p> <p class="ql-block">其实过去饭店门前挂的幌子,不光是为了招揽生意,还有很多内涵在里边。一是表示开业。当开始营业了,老话叫开板,(因为过去饭庄临街窗户上都有木遮板,开业就一块一块地拿下来,起到现在铁栅栏的作用)就把幌子挂出来。如果准备打烊了,称作关板,则把幌子摘下来,表示一天营业结束。过往行人一看见幌子有无,就知道是否营业。要是晚上忘了摘幌子,有客人来吃饭不管多晚都要做,就算厨子不在老板也要上,这也是一种信誉。挂幌也挺有讲究的,幌钩不能朝着街面。饭店的主人认为,那样会“伤”了顾客,而幌钩朝里又有钩住钱眼儿、钩钱入门之意,挂错了是不吉利的。摘下的幌子只能放在大厅的饭桌上,不能放在地上。有“幌子落地,大师傅离去”饭店黄摊之说。二是表示分类。幌子的每一部分都代表着种食物,如幌子的绳子上包着白纸,表示卖的是蒸笼食物,绳子上的白花则代表馅食或者馒头、花卷之类食物,幌子底端下垂的条带,则代表面条,宽条带意即宽面条,窄条带意即细面条。三是以示等级。过去的饭店是有等级区分的,正如前面所述,多大规模,什么档次的饭店,能挂几个挂幌,视经营规模和档次而定,若是挂幌的数量达不到客人的要求,名不符实,就会被摘幌,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砸场子。</p> <p class="ql-block">过去人吃的讲究多,规矩大,汉满蒙回藏各自有各自的说法,搞错了就会出问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麻烦,商家也会想出很多主意来。汉族当然没有啥忌口的吃食,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草稞儿里蹦的无所不吃。而其它民族就有不同,比方满族不吃狗肉,回民不吃猪肉。而回民饭店里不得饮酒,回族饭店只有牛羊肉菜肴,不允许带含有猪肉吃食入内,不明白的人带了猪肉吃食进去,会认为你是对老板的挑衅,碰到老板脾气好的,让你拿到外面去,碰到脾气不好的,容易挨揍。吃错了进错了大家都费事,饭店老板在幌子上找到了解决方案,用汉满族饭店的红幌,清真回教的蓝幌加以区别,防止进错了饭店,出现误会。</p> <p class="ql-block">随着幌子退出历史舞台的,还有过去的一些传统菜系,就拿东北菜来说,上个世纪,佳木斯市西林路一百货商店附近有一家四扒馆,挂四个幌的,很是出名,改革开放初期,到这来吃饭得排队,如今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过去的老菜象酥白肉、松溻肉片、浇汁鱼等传统菜,也都下了餐桌。过去的食材调料大多都是天然的,这对厨师的厨艺有着严刻的要求,吃货们和业内人士,每新开业一家饭馆子,都要去品头论足一番。我家祖上是山东开小饭馆的,老父亲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旧中国,比较出名的饭店里,有一道菜,具体菜名我忘记了,就是用熟肥猪肉膘做一个棺材,里面装的是瘦肉馅。吃这道菜是有讲究的,不能掀起棺材盖去吃里面的肉馅,要象盗墓似的,把棺材的后堵打开掏着吃。有一天,饭店里来了位客人,点了这道菜,店小二向后厨一报菜名,掌勺的便知行家里手来了,厨师便让小二把客人让到雅间好声伺候,开始烹饪这道菜,做好后,让小二端上去,掌勺的手持菜刀,跟着小二躲到暗处,观察这位客人怎么吃这道菜,心想他要是不会吃,就是来找茬的,我就剁了他。只见这位食客,拿起筷子,一桶这棺材后堵,棺材立刻就榻了,客人便叫小二,端回去重做,厨师又潜心加工,才满足了这位食客的要求。从此,这位厨师一病不起,退出了饭店。据老人讲,过去吃的浇汁鱼,要用上等鲤鱼,改刀上糊后,用一个马勺过油炸,用另一个马勺勾汁,鱼炸至金黄色放到盘子里,立马浇上熬好的汁,跑堂的要端着鱼跑着上桌,摆到桌上,得听见汁侵到热鱼身上吱吱的响声,体会到外焦里嫩的口感。</p> <p class="ql-block">现在挂幌的饭店基本上绝迹了,属于即将消失的传统。幌子作为商业广告的一种最古老的形式,其设计简洁,色彩鲜艳,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因此,幌子在商业贸易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虽然这些幌子大部分被现代电子牌匾所取代,但是还会偶遇上带着古风的酒旗幌子,随风摇曳,散发着独有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图文:网络</p><p class="ql-block">编辑:姚绍清</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