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女王号地中海游-罗马(2018.09.07)

上海市 祥华

2018年9月7日,孩子和闺蜜和我一行三人,在浦东机场出发飞罗马上船,乘维多利亚女王号邮轮,为期十天的地中海游。 我们在9月6日下午1点多从浦东机场出发(左图),约23点40分左右抵达罗马机场(右图),中途转机。 由于上船是在罗马的9月8日下午,故孩子在网上找了一家公寓房(出租房)。<div>房是三室一厅,由电梯(以前上海的大公司也用这种电梯,满满的回忆)上。</div><div>厨房,客厅,冰箱、微波炉、咖啡机等一应齐全。主人特地在冰箱里送了一瓶葡萄酒,还有一些小零食,真是不错。</div> 我们抵达罗马已是午夜约12点,主人在房间等候我们。我们到了后,他也不马上离开,而是除了交代房间外,还介绍了罗马市的概况和附近的特色餐饮店等,在客厅还留了些小点心和罗马的书之类。走道上WeFi密码、医药箱、灭火器、书籍等也都安排整齐。 卫生间、卧室、当然卫生间里洗衣机也有。卧室有二大双人床和一个单人床,还附有一个孩童床,故住满起码可以5-6人和一个小孩。听孩子说约1400人民币左右,人多一点还是很经济的。 7日,开始在罗马市区游览:<div>步行过一座桥,拍了在罗马时的第一张照片:</div><div>据查:这是台伯河;<br><div>台伯河是意大利中部河流。源出亚平宁山脉海拔1268米的西坡,纵贯亚平宁半岛中部,经罗马市区后注入第勒尼安海,全长405公里。台伯河是罗马市内最主要的一条河,罗马城就在台伯河下游,跨台伯河两岸。</div></div> 步行不远,来到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人民广场。<div>罗马人民广场(意大利语:Piazza del Popolo)这个广场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广场,这座广场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来自埃及的古老的方尖碑。</div><div>1589年,罗马教皇希克斯塔斯五世(Pope Sixtus v)将埃及方尖碑放置在了广场中央,这座方尖碑高23.2米 。这座方尖碑是当时古罗马作为纪念征服埃及而被树立起来的。<br><div>而我惊奇的是看到广场有华为的大幅广告,佩服!</div></div> 广场也比较大,边上的“罗马松”比较注目。 1815年,基赛匹·维拉迪尔(Giuseppe Valadier)在广场两边加建了围墙,而且还在广场中心增加了一个中央喷泉,在方尖碑旁增加了四个埃及狮子雕塑。在围墙上加了16 个狮身人头雕塑,具有特别的艺术性。。广场上的一组雕塑。 在人民广场的南端,建有两座对称、别具一格的教堂:右面是奇迹圣母堂(Santa Maria dei Miracoli),左面是圣山圣母堂(Santa Maria in Montesanto)。这两座教堂是1658年由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建造的,设计大师是卡洛 · 伦纳迪(Carlo Rainaldi 1611年5月4日 - 1691年2月8日),他是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建筑师。 广场上还有马车,应该是游览用的吧。 广场周边的路。 步行到下一个著名的景点:西班牙台阶。<div>西班牙大台阶(意大利语:Scalinata della Trinità dei Monti)是位于意大利罗马的一座户外阶梯,与西班牙广场相联接,而山上天主圣三一教堂(Trinita dei Monta,1495年由法国波旁王朝的国王查理八世下令建造)就位于西班牙大台阶的顶端。1725年,法国大使出资修建了台阶,却因为西班牙使馆坐落在此而得了个西班牙台阶的名字。<br></div> 取自网络<div>罗马城里的西班牙台阶出名,还因为一部电影《罗马假日》:<br><div>如今全世界的许多游客来西班牙大台阶,自然要拜电影《罗马假日》所赐。这里不仅是电影《罗马假日》的取景地,更是影片男、女主角——格利高里·派克饰演的美国记者乔和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安妮公主甜蜜约会的地点。赫本坐在台阶上品尝冰激凌,以及她和派克骑着“黄蜂”摩托车风驰电掣穿越罗马城的情景,让多少影迷沉醉其中。来到西班牙大台阶的游客除了享受阳光和冰淇淋,那就是希望找到当年赫本和派克坐过的地方,然后以赫本或派克的姿态照一张相。<br></div></div> 西班牙大台阶无疑是全欧洲最长与最宽的阶梯,总共有138阶,是法国的波旁王朝使用法国外交官(Étienne Gueffier)的遗产(20,000斯库多)资助梵蒂冈资金,在1723年-1725年间建造完成的。17世纪时西班牙大使馆迁移于此,大台阶及其广场因此而得名。世界上各大城市都有不少广场,但很少有罗马的西班牙广场那样,其貌不扬,规模不大,但名气却大。 <div>在台阶顶,看罗马城。</div>西班牙大台阶建于1723年,是由法国人出资,意大利人设计建设的,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大台阶由钙华石砌成,台阶长达80m,垂直高度20m [1] ,由3个大平台分为3层组成,台阶分12段共137个石级,两侧的弧形台阶将各平台连接起来,台阶平面如同一只花瓶,形成动人的曲线,台阶宽窄的变化,踏步分和的搭配,走在上面让人感到缓急张弛的韵律。 下台阶,看到一个“小舟”。 下“台阶”,来到著名的“破船喷泉”。<div>破船喷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是罗马五大喷泉之一,巴洛克艺术风格。位于西班牙阶梯下面的西班牙广场。<br></div><div>破船喷泉是教宗巴贝尼尼乌巴诺八世在1598年台伯河洪水后下令建造,由意大利雕塑家彼得·贝尼尼(Pietro Bernini)和济安·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父子最终在1627年将其完成。据说1598年台伯河泛滥造成水灾,当年大水退后,广场中央留下一顺流漂来的木船,艺术家便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这个喷泉。<br></div> 破船喷泉其寓意为“天堂之舟”。原先的喷泉小小的并不起眼,因为水压小的缘故,就连喷泉的水都是细细小小的。彼得·贝尼尼将原来的喷泉作成了一条半淹在水池中的船,喷泉的水先流入破船,再从船的四边慢慢溢出,加上整座喷泉几乎和街面一般高,感觉真的很像是漏水的船即将沉入到西班牙广场里。所谓的破船喷泉,其实并不破,因为有一半浸在水里,可能就是表明船已经破了,要沉了的意思,但是历经几百年,这艘破船还是好好地“航行”着。<div>在电影《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都曾用破船喷泉流出的水冲洗脚。</div> 不远,就是特维雷喷泉。<div>特雷维喷泉(Fontana di Trevi),位于意大利罗马的三条街交叉口,因为喷泉前面有三条道路向外延伸,而特雷维喷泉的“特雷维Trevi”就是三岔路的意思,也正是喷泉名字的由来。<br></div> 1730年教皇克莱门特十二世(Pope Clement XII )举办了喷泉竞赛,其中尼科洛·萨尔维(Nicola Salvi)设计的喷泉最终得胜,尼科洛·萨尔维巧妙地用借景手法将背后的宫殿借来,使得海神波塞冬和特里同充满生气。 修建工作正式开始于1732年,共花了三十年于1762年完成, 许愿池总高约25.9 米(85英尺) ,高19.8米( 65英尺)宽,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池中有一个巨大的海神波塞冬雕像,驾驮着马车,四周环绕着西方神话中的诸神,每一个雕像神态都不一样,诸神雕像的基座是一片看似零乱的海礁。<div>这个雄伟的喷线雕刻叙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背景建筑是一座海神波塞冬宫,背景墙顶部装饰教皇徽章,上面教皇的三重冠象征天堂、人间、地狱,两把天堂的钥匙,中间立着的是海神波塞冬,旁边守护着的则是两位水神。</div><div>教皇冠下面站着四位少女,是群雕《四季女神》,分别代表四季。左边第一位手持水果代表生机盎然的“春季”,第二位女神手拿麦穗代表金黄的“夏季”,第三位女神手举葡萄酒代表丰收的“秋季”,最后一位女神提溜着枯萎的树枝代表凋零的“冬季”。四季女神下面2幅浮雕,左边是少女指出地上喷涌出泉水的位置,所以这个喷泉也称“少女喷泉”。<br></div> 西班牙台阶附近的街景<div>十八、九世纪的罗马,应该是欧洲的中心,国家强盛文化繁荣。尤其是西班牙台阶附近,是欧洲文艺气息最浓郁的地方,各地的艺术家在这里云集,李斯特、歌德、考夫曼、巴尔扎克、司汤达等一些名人都曾在附近居住,那是一个群星熠熠的时代。</div> 继续漫步,向下一景点。<div>在罗马,散落着一些“残垣断壁”,几乎都是遗址。</div> 来到了威尼斯广场。 威尼斯广场(Piazza Venezia)位于意大利罗马市中心,是罗马最大的广场。广场呈长方形,长130米,宽75米,是五条大街的汇合点。广场中央原先是公共汽车、出租车和观光马车等的聚集地,全市的交通中枢地带。从1980年下半年起,罗马市政府对它进行了整顿,使之更加美丽壮观。 威尼斯广场的正面是绰号叫“结婚蛋糕”。 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 也译为: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1820年3月14日-1878年1月9日),萨丁尼亚国王(1849年-1861年在位),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个国王(1861年-1878年)。<div>1842年,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与奥地利公主<font color="#ff8a00">阿德莱德</font>结婚,共有6子3女:<div>萨伏依的玛丽亚·克罗蒂尔德(1843年-1911年)<br>翁贝托一世(1844年-1900年),1878年继位为意大利国王<br>阿玛迪奥一世(1845年-1890年),奥斯塔公爵,1870年成为西班牙国王<br>奥顿·德·莎柏雅(1846年-)<br>萨伏依的奥当王子(1846年-1866年),蒙费拉托公爵<br>萨伏依的玛丽亚·皮娅公主(1847年-1911年),葡萄牙王后<br>夏布莱公爵卡洛·阿尔贝托(1851年-1854年)<br>萨沃伊的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1852年-1852年)<br>热那亚伯爵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1855年-1855年)<br>1855年,<font color="#ff8a00">阿德莱德</font>因急性肠胃炎逝世。1869年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与情妇<font color="#b06fbb">罗莎·维塞拉纳</font>结婚,共有1子1女:<br><br>维多里亚·格里里(1848年-1905年)<br>艾曼纽莱·阿尔贝托·格里里(1851年-1894年)</div></div> 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 “打字机”下休憩的游客。 威尼斯广场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圆形广场。这个广场的正面是绰号叫“结婚蛋糕”、“打字机”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纪念堂,耗时25年才建成。 建筑物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热爱祖国的胜利”,左边代表的是“劳动的胜利”。无论日晒雨淋,总有两名士兵纹丝不动地在这里守护着无名战士墓。<div>2019年3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3月22日中午,习近平主席在总统府的活动结束后,驱车前往威尼斯广场,向意大利祖国祭坛的无名烈士纪念碑献花圈。 <br></div> 威尼斯大厦(Palace Venezia)是罗马最著名的文艺复兴式的宫殿式建筑,是由巴尔保枢机主教于1455年兴建的。后来它成为威尼斯共和国大使官邸,广场也因威尼斯大厦而得名。从1797年起,奥地利占据大厦120年之久。1916年意大利政府收回大厦后整修刷新。墨索里尼上台后大厦为其官邸,他常在正中阳台上向民众发表煽动性的演说和训话。1943年墨索里尼垮台后,威尼斯大厦改为艺术博物馆,对外开放,成为一大景观。 在台阶上看罗马市容。 在台阶上看底下的街道。 天气出奇的好。 在台阶上,有附近的景点标注。<div><font color="#ed2308">It Vittoriano</font> 维多利亚时代 Monumento a Vittorio Emanuele ii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亦译: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碑<br><div>1.chiesa di san Carlo ai catinari圣卡洛艾卡蒂纳里教堂</div><div>2.palazzo muti bussi 宫廷敲门</div><div>3.basilica di sant'Andrea della valle 圣安德烈亚德拉瓦莱大教堂</div><div>4.basilica di san Pietro 圣彼得大教堂</div><div>5.torre della palazzina leone xiii(radio vaticana) 狮子十三号大楼(梵蒂冈电台)</div><div>6.palazzo apostolico vaticano 梵蒂冈宗座宫殿</div><div>7.cortile del belvedere 观景台的庭院</div><div>8.chiesa del gesù 耶稣会<br></div><div>9.palazzetto venezia 威尼斯宫<br></div><div>10.palazzo di giustizia 正义宫<br></div><div>11.osservatorio astronomico di monte Mario 马里奥山天文台</div><div>12.Collegio Romano 罗马学院</div><div>13.palazzo Montecitorio 蒙特西托里奥宫</div><div>14.torre belvedere (palazzo venezia) 眺望楼(威尼斯宫)</div><div>15.loggia delle benedizioni(basilica di san marco) 祝福凉廊(圣马可大教堂)</div><div>16.campanile della basilica di san Marco 圣马可大教堂的钟楼</div><div>17.Osservatorio astronomico del Collegio Romano 罗马学院天文台</div><div>18.torre di carlo muto detta "della biscia"(palazzo venezia) 卡罗武托塔名为“della biscia”(威尼斯宫)</div><div>19.palazzo Bonaparte(già Aste Rinuccini) 波拿巴宫(原阿斯特里努奇尼)</div></div> <p class="ql-block">在威尼斯广场</p> 在威尼斯宫下,向下一个景点。 沿大街漫步,随处可见的“断垣残壁”,作为第一次来的游客,也说不清是什么遗址。<div>或许:教堂前还残留着罗马现存最古老的神殿方特纳神殿(Fontena Temple)的遗迹。</div> 纪念堂右手边的玛契罗剧场大街通往<font color="#ed2308">科斯美汀圣母教堂</font>,这个教堂很小很安静。但里面却有名扬世界的“真理之口”。<div>科斯美汀圣母教堂,希腊圣母堂(意大利语:Basilica di Santa Maria in Cosmedin)是一座位于意大利罗马的天主教次级圣殿。</div> 但里面却有名扬世界的“真理之口”。这是一只古罗马时代的井盖,1632年在教堂外墙边发现的。教堂本身的建筑是在6世纪兴建的。<div>真理之口是一块雕刻着海神波塞冬(Poseidon)的儿子特里同(Triton)头像的圆盘,上面有鼻有眼,张开一张大嘴,安放在科斯美汀圣母教堂(Santa Maria in Cosmedin)入口处。其实它是一只古罗马时代的井盖,于1632年在教堂外墙边发现。</div><div><font color="#ed2308">如果</font>不是奥黛丽·赫本和《罗马假日》,这座安静的罗马小教堂也许少有人问津,然而如今它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追寻赫本的足迹。因为电影《罗马假日》里的这一段浪漫场景赋予了这块石像新的荣誉,排队的人会很多,需要耐心等待。但难得来此,情侣都要把手放到海神口中,测测彼此的真心。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测谎仪之一,传闻说谎的人将手放进「真理之口」,手就会被咬断。 这当然不能当真,但游客到此都会争相排队伸手入「真理之口」内拍照留念。因为慕名而来的游客太多,如果要在这里留影经常要排长队,基本上每人可以在景点前逗留一两分钟左右。</div><div>我们也排队,在这里每个人照了张像。</div> 从科斯美汀圣母教堂出来,花了约一个多小时,向今天最后一个景点进发。<div>在罗马街头徜徉那些造型独特的松树很是特别。这种松树是地中海地区特有的一种松树,叫地中海松,也叫意大利伞松。意大利伞松很久之前就在罗马城广泛种植,成为罗马景观的一部分,因此也被世人称为“罗马松”。罗马松属于常绿硬叶树种, 高大挺拔,在树干的顶端才开始分叉。<br></div> 在罗马松的衬映下,古罗马斗兽场近在咫尺。 而,边上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却“璀璨夺目”。据查: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公元315年,是罗马城现存的三座凯旋门中年代最晚的一座。它是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彻底战胜他的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的。 去古罗马斗兽场,沿此坡走去。 走近了,先拍一张(有朋友和我说过,他们来时没有进去,故只的在外拍几张照片)。 进场前,拍了一张局部。 进,票是孩子预先订购的,但因为游客很多,也需要排队。 进入场内,确实震撼!<div>罗马斗兽场(意大利语:Colosseo、英语:Colosseum),原名弗拉维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又译为罗马角斗场、科洛西姆竞技场。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div> 建于72-80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div>斗兽场由韦斯帕芗(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是古罗马当时为取悦凯旋的将领士兵和赞美伟大的古罗马帝国而建造的。在其儿子提图斯在位期间建成,是古罗马帝国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斗兽场建在另一个罗马皇帝尼禄的“金宫”(Domus Aurea)原址之上,这个宫殿在64年发生的罗马大火中被烧毁。斗兽场是古罗马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参加的角斗士要与一只野兽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搏斗。根据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Dio Cassius)的记载,斗兽场建成时罗马人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活动,宰杀了9000只牲畜。</div> 从外观上看,它呈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长轴长约为188米,短轴长约为156米,圆周长约527米,围墙高约57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的观众。 1980年罗马斗兽场作为罗马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罗马斗兽场就是罗马帝国内规模最大的一个椭圆形角斗场,它长轴187米,短轴155米,周长527米,中央为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地面铺上地板,外面围着层层看台。看台约有60排,分为五个区,最下面前排是贵宾(如元老、长官、祭司等)区,第二层供贵族使用,第三区是给富人使用的,第四区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后一区则是给底层妇女使用,越穷的人坐得越高,全部是站席。在观众席上还有用悬索吊挂的天篷,这是用来遮阳的;而且天篷向中间倾斜,便于通风。这些天篷由站在最上层柱廊的水手们像控制风帆那样操控。 在上面拍几张外面的风景 斗兽场的孔 从“拱”看外面的风景。 “拱”外的风景。 <div>再来到内场:</div>斗兽场的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层80个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环形券廊(即拱券支撑起来的走廊),最上层则是50米高的实墙。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每层的80个拱形成了80个开口,最上面两层则有80个窗洞,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整个斗兽场最多可容纳9万人,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这种入场的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 在场内留个影。 在场内参观游览约一个半小时,出来在拍一张外界,结束了今天一天的在罗马市的游览,乘公交车(自助投币)回公寓。 我们公寓门前是一个小商区。 各种小摊布满公寓门前。<div>玩了一天了,还是回公寓休息,准备明天的游览上邮轮。</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