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中有“标准”,脚下方有路。2022年4月21日,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对各学科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为更好的领会和贯彻学科《新课程标准》精神,全面了解、精准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和主要变化,并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滨城区初中生物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在教研室宋荣谱老师和主持人王阿陶老师的组织下,学习了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研网总编,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朱立祥老师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的线上报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老师主要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整体情况、2022年版生物学课程标准速览、2022年版生物学课程学习要点”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研读新课标的过程中,教师们虚心学习,认真记录,思考内化,都纷纷把自己的感悟与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首师滨中 王阿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课程内容的设置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朝着大概念、大主题方向发展,朝着课程整合方向发展。由原先的十个主题调整为现在的七个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人体生理与健康、遗传与进化和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社实践。而原先的科学探究融入到各个主题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适度整合,生物技术融入到各个主题、跨学科,健康的生活融入到人体生理与健康主题中。其中前六个主题是学科属性的学习主题,最后一个主题则强调“做中学、用中学”,强调实践性,体现了育人方式的转变。这一版课程标准中有9个大概念、22个重要概念和88个具体概念构成一个概念体系,更直观的体现了内容结构化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2022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几个要点:站在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角度,理解课程目标;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理解课程内容;站在综合育人的角度,理解学社实践;站在评价改革的角度,理解学业质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梁才中心校 刘庆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教学评价上细化了评价内容,从“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评价”“跨学科实践活动评价”“期末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要求。要求试题素材应有利于问题融入真实情境和思维过程,贴近学生生活。试题考查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状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有开放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2022版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对“核心素养”的内涵作了具体描述。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品格和关键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点要求学生初步具有跨学科实践的能力。能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探究;关注身体内外各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河湖中心校 代新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在新课标中首先转变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往往会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新课程标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使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新课标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标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教师已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每个老师都应该是一个教育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的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标变教学策略和标变教学方法,标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授田英才 康永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反映自然科学本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同时形成学业质量标准 增强教、学、评指导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标中教学提示与学业质量评价的前后呼应引人瞩目,充分体现学科学业标准与内容标准并重。学业质量标准旨在刻画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评价先于活动。老师们要增强评价意识,习惯于先去看课标的学业质量部分。如学业质量内涵中要求“在与生物和环境有关的问题情境中,如生物防治,运用进化与适应观分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针对相关的生态学问题,尝试提出研究思路或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在附录-教学与评价案例7中,基于对常见的农业害虫卷叶象甲的情境素材,示例设问“有同学提出,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防治卷叶象甲。请你提出其他的防治措施(至少写出2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目标先于内容。在明确课程目标、主题(单元)目标的前提下,针对“内容要求”“学业要求”,践行“教学提示”,帮助学生从“学什么”走向“怎么学”。针对上述评价要求内容,课程实施中有建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植物园、博物馆等场所开展观察活动,增加感性认识;应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重要作用。开展相关的专题自主学习活动。体现出学业评价促发展,教、学、评,以及研要保持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北城英才 王玉芳</p><p class="ql-block">一、课程理念有了很大改变</p><p class="ql-block">1.核心素养为宗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本课程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立足干坚实的生物学科内容基础,密切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等教育领域新成果,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2.课程设计重衔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程设计积极吸纳科学教育和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我国生物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有效经验,使初中阶段的生物学学习与小学和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够有效衔接、循序渐进、连贯一致,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认识生物学的科学本质和重要思想观念。</p><p class="ql-block">3.学习主题为框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依据生物学的特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生物学课程以学习主题为单位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每个主题包含若干生物学重要概念,同时融入生物学的思想观念、研究过程和方法。此外,设置“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引导学生综合运</p><p class="ql-block">二、课程理念的转变</p><p class="ql-block">1.内容聚焦大概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物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追求“少而精”的原则,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提炼大概念,精选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切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明确学习要求,力求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2.教学过程重实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物学课程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选择恰当的真实情境,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通过实验、探究类学习活动或跨学科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进而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探讨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从而引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p><p class="ql-block">3. 学业评价促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物学课程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开展学业评价要高度关注生物学科的特点,将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特别要注重对探究和实践过程的评价。创建一个主体多元、方法多样、既关注学业成就又重视个体进步和多方面发展的生物学学业评价体系。提倡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滨城区第三中学 尹立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修订课程方案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素养导向”,素养导向贯穿于课程编制、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从根本上保证了育人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是新课标释放的一大重要信号。</p><p class="ql-block">立德树人,素养导向,强化课程教学的育人价值。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修订最为实质的问题。课程内容不变,核心素养理念很难落地。本次课标修订的一项重要变革,是跳出学科逻辑和知识点罗列的窠臼,以结构化的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反映了课程内容改革的新动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北城英才 刘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三)坚持创新导向 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地理、数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内容聚焦大概念 生物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追求“少而精”的原则,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提炼大概念,精选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切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明确学习要求,力求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滨城区第三中学 张海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科实践的重要性。学科实践超越了传统知识授受的学习方式和探究学习,代表学习方式变革的方向。学科实践既注重学科性,也注重实践性,因此强调学科实践并不是抽弃"知识”,而是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科实践更强调通过实践获取、理解与运用知识,倡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巩固、创新自己的学科知识,学科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性,而且强调真实的社会性。探究学习的本意是模拟学科专家进行科研的过程,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过探究获得全新创见。但希望能够通过探究的过程使得学生理解,运用和应用知识,眼受知识创生,验证、传播与分享的过程,从这个意义来说,探究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实践形式。</p><p class="ql-block"> 学科实践并非是对探究学习的否定和取代,而是体现了人们对学和救育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呼唤“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为了实践”的真正的学科探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河湖中心校 白芳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培训让我感受最大的是老师要着力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迁移。生物学科教学是整体教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值观等方面,教学活动的设计往往是需要跨学科的。各科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学科局限,既立足于生物学科,还要打破学科界限,多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适应教育发展和教学实际的需要,以生物教学为载体,让学生成为积极进取、热爱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新人。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是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滨城区第五中学 张艳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是以核心素养为宗旨、课程设计重衔接、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课程内容上共有6个学习主题,新增了“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主题。新课标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制定教学目标应体现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重视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p><p class="ql-block"> 我从2个方面对新课标的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分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立意方面。新课标仍强调强调立德树人,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作为最重要的学科核心素养,属于认知观;科学思维属于思维观;探究实践属于行动观;社会责任属于责任观,落脚点都是以人为本。重点突出对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各个章节分别侧重于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路径方面。要求以情景为载体,充分强调情境的真实性、广泛性和贯穿性。这在教材首页、章首页、问题探讨、课外阅读等板块优选时代感强的情境,更能贴近学生。</p><p class="ql-block"> 总之,新课标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学习、探索、研究的地方,以它为指导进行改变并付诸行动,才能让学生在认知、思维、行动上得到发展,培养全面发展和负有社会责任感、国家使命感、民族自豪感的新时代接班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朱立祥老师从时代背景出发,从现阶段培养什么样的人出发,详细给我们介绍了课程标准的内容及变化。课程标准主要包含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附录等七部分内容。</p><p class="ql-block">与以前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一些变化:一、具体化、细化生物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二、课程内容聚焦大概念,使得结构更加优化;与原先课标的50多个概念不同,新课标中围绕七大主题,提取了9个大概念,22个重要概念和88个次要概念。这些概念构成了初中生物的梁柱,同时也使得课程内容少而精,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探究性学习。从而更好的发挥实践育人的特性。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对考试命题有了新的启示:强调真实情景,融入情景考察知识,强化思维、探究、做事过程的测评,题目的开放度、综合性、整体性更强。四、增强了对教学的指导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五、增强了与高中学段的衔接;初中内容与高中内容衔接,使学生学习具有联系性和进阶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新方向,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读新课标是提高教育教学的基础与关键,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标”。相信老师们一定会将收获的感悟和方法播撒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扎实开展教学工作,绽放课堂的精彩,开出“智慧之花”,花香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