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人生的世界里,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修炼。在事业上,一定会有人比你强势,在仕途上比你要幸运;也一定会有人比你弱势,在仕途上比你还要不幸。那些表现为最懒惰、最笨拙、最不幸运的人,事业上不一定会被看好;那些表现为最聪明、最高调、最强势的人,事业上也不一定会成功。</p><p class="ql-block"> 能够在事业上真正出彩的人,是属于那些为了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充满信心而最为努力的人;是属于那些面对艰难困苦,不折不扣而最有毅力的人;是属于那些面对人生挫折,不屈不挠而最能坚持的人。我们一定就要做这样的人。事业中积极勤奋,不断努力;实践中善于动脑,勇于创新。</p> <p class="ql-block"> 在芭蕉坪炮兵指挥所执行任务</p> <p class="ql-block"> 人们都说: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军人,还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军人。没有穿越过枪林弹雨的军人,还不能称得上是高素质的军人。</p><p class="ql-block"> 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英雄人物的显著特征,是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这种特征并不是只有流血牺牲才能得到体现。而那些勇猛顽强,久经沙场,冲锋在前的军人,也是活着的真正英雄。</p><p class="ql-block"> 炮兵作战,单纯研究利用炮兵精确地打击敌人目标,还不能算是合格。作战中还应研究如何巧妙地进行防护,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当敌人向你开炮时,你应当具备辨别“过弹”和“落弹”的本领,才能减少伤亡。</p><p class="ql-block"> 关于“过弹”和“落弹”的提法,是我在战场上给越军打来的炮弹所起的专用代名词。是特指敌军远程间瞄炮兵的射弹,落进我方阵地时一种自然现象的称谓。教科书上无法找到对它的词解 。</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过弹”,就是特指从自己头顶上已经飞越过去的榴弹;所谓的“落弹”,就是要即将掉落在你的头顶上或附近爆炸的榴弹。当听到了“过弹”的声音,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危险;而听到了“落弹”的声音,却非常的危险。必须要迅速地防护,否则你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p> <p class="ql-block"> 敌军冷炮炸碎了战士们的被服</p> <p class="ql-block"> “过弹”,是已经超越过去的炮弹。一般间瞄杀伤爆破榴弹的弹道,是抛物线状。炮弹发射以后,当弹丸被发射药带动,处于上升弧段时,人们听到的是 “轰隆 ……” 的声音;当弹丸呈自由落体下落时,由于弹丸受气旋涡流与弹体上划破的弹带沟槽,受到空气和阻力的影响,而产生了一种“啾!……”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听到这种声音以后,根据声传播的特性就知道,射弹早已经超越了我们的头顶,落到了后方大约四百米开外的地方去了。因此,对战士们的安全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上午,我陪同几个记者到阵地前介绍阵地建设的情况。正在交谈时,敌人突然向我们这个方向开炮了,我前沿观察所随即发出了敌炮击的警报。不久便听到“啾!—— 啾……”的几群炮弹划过的声音,炮弹落在了阵地后方五百米远处的土岗上,掀起了较大的爆烟和尘土。这是敌人远程大炮在射击。</p><p class="ql-block"> 可见,敌人并不是炮击我们的炮阵地,而打击的目标却是我后远方一处的友邻工事。这时,几位记者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扣人心弦的紧张气势,而表现出了非常紧张的状态。当警报解除以后,记者问我为什么不急切地进行隐蔽?我告诉他们:当你听到了“啾!……”的声音以后,根据声波的基本原理,炮弹早已超越过我们的头顶,飞过到后方去了。不会对我们构成太大的危险。</p><p class="ql-block"> 这时,作为炮兵侦察人员,决不能放弃任何一次发现和判断敌人目标位置的机会。我们观察射弹爆炸的景象,判断出是什么型号和口径的火炮;侦察弹丸划过飞行留下的声音轨迹,判断出弹道飞行的基本路线,从而判断敌人射弹的起始方位,以便为有针对性地侦察目标的精确位置提供依据。</p><p class="ql-block"> “过弹”的体验,不仅让记者们耳闻目睹了战场上炮弹飞驰的声音和弹丸落地的景象,也感受到了炮弹飞越自己头顶的过程,让他们今后可以写出真正有见地的文章了。</p><p class="ql-block"> “落弹”,是即将要从人们的头顶上落下来爆炸的炮弹。与“过弹”的声音相反。当听到弹丸飞行的声音开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远至近,伴随着一种空气被撕裂的尖叫“摋!……”的怪叫,弹丸自由落体的垂直掉下来了。我体会到:从听到弹丸危险的怪叫声到落地爆炸,留给我们人员防护的时间,大约有宝贵的0.5~1秒钟,这是最后的保命时间。你必须要瞬时利用周边一切可利用的地形,迅速卧倒。</p><p class="ql-block"> 越军为了报复我军炮兵阵地,经常采用火力压制的方法,进行反击。我们作为获得过重大战果的炮兵阵地,经常接受敌军送过来的“礼炮”。反复落弹的怪叫声,也让我们习以为常。</p><p class="ql-block"> 当你在旷空的阵地上行动,没有刻意的防护时,听到“落弹”的声音以后,一定要“不顾一切”的扑向地面旁有遮蔽物的地方或地面上的低洼之处,尽量将头部压到最低的位置,利用炮弹切入地面后与地表水平面所构成的倾斜死角或遮蔽度,来进行最后的防护,这样才能减少伤亡,保住自己的性命。</p> <p class="ql-block"> 敌军一发炮弹把装备打成筛子</p>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中午,天气比较闷热。部队没有作战任务,大家就利用不多见的阳光来晒晒自己的被褥,晾一凉潮湿的衣物等。但是,敌人却利用了阳光对我阵地的斜照角度(我向南是逆光观察,敌向北是顺光观察)的特点,不利于我方观察所观察敌人的射击方位和实施火力反击的时机,突然向我们连的炮兵阵地进行了报复性的“冷炮”射击。</p><p class="ql-block"> 所谓“冷炮”射击,就是突然向我方炮阵地或经常有人员活动的我后方军事设施打上几炮,是扰乱我方阵地正常生活环境的突然射击。并没有明确或精确打击的目标以及时间的限制。无论在好的天气或不良天气,敌人都会突然打两炮就迅速消声灭迹。由于突然性很强,我军往往会猝不及防,不易捕捉和判断出敌人阵地的方向位置,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实施炮火反击。</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正在工事口外面洗漱,突然一发炮弹直接朝我的位置落了下来。这是“一枚落弹的怪叫声!”。我反应还算是比较迅速,扔下手里的东西,瞬间扑倒在旁边的排水沟里。一枚敌人的远程122 毫米口径的榴弹,落在距离我不到四米的位置上爆炸了,弹丸发出巨大的爆音,威力非常强大。顿时,我感到大地在颤抖,工事在塌陷。自己就像凋零的树叶,飘飘荡荡地掉进了漆黑无底的深渊。思维瞬间反应:这下完蛋了。便陷入了“断片”状态 。一段时间后才有了思维,原来还活着呀!爬起来看了看四肢完好无损,摸了摸身上疼痛的地方并无大碍,一切安然无恙。</p><p class="ql-block"> 仔细的观察了发烫的弹片,发现上面留着弹带被高速挤压下弹丸射出膛的痕迹,还留着一个原苏联榴弹批号的大写字母。这是当年在对越作战时,苏联支援越军大口径炮弹的一个铁证。</p> <p class="ql-block"> 敌军弹片上的批号和单带痕迹</p> <p class="ql-block"> 有的时候,“过弹”和“ 落弹 ”也会出现不炸的哑弹。所谓哑弹,是指落在地面上没有爆炸的炮弹。哑弹,不是不能爆炸,而是多数情况下,由于地面突凹不平,引信没有触及到地面,或弹丸插在了石缝里,或引信的引爆药发潮等因素,而产生了不炸的炮弹。排除不炸的哑弹,也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炸药引爆的方法进行排除。</p><p class="ql-block"> 在数次的火力打击较量中,越军领教到了我军炮兵的火力厉害。对我军的前沿炮兵观察指挥所靠前指挥射击的方式恨之入骨,妄图千方百计地发现并予以摧毁和打击。 </p><p class="ql-block"> 越军终于发现了我军炮兵的一处观察指挥所。迅速瞄准我炮兵观察指挥所的观察口,发射了反坦克导弹。导弹准确无误直接从观察口打了进去。钉在了观察指挥所内对面的残壁上,我观察所人员瞬间感觉要牺牲了。可是并没有爆炸,出现了哑弹,让大家都惊出了一身冷汗。</p><p class="ql-block"> 据分析,当时苏联进口了一些信息化武器装备,不舍得及时使用。由于山岳丛林地区的自然环境温差大、湿度大。可能由于潮湿或提前过期了,才会出现不炸弹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 在炮兵观察指挥所战斗值班</p> <p class="ql-block"> 通过战斗的洗礼,我体会到:只有经历了被敌人炮火打击的时刻,才能够品尝到挨炸的滋味;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过弹”,什么是“落弹”。只有经过反复多次地在危险中磨砺,才能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琢磨出预防的措施来。</p><p class="ql-block"> 要奋斗,就不要怕牺牲;要坚持,才会有收获;要出彩,就得勇敢作为;要有所作为,就要有舍身之勇。只有体验了硝烟弥漫,穿越了枪林弹雨,才能锤炼出一副钢筋铁骨。这是一个参战老兵走过来的信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