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北惠济庙位于庞村之西(今首钢公司制氧厂内),北惠济庙也称惠济祠,俗称 永定河神庙,当地人因庞村东有关帝庙而称永定河神庙为西庙。清雍正七年始建, 翌年告成。雍正帝御制祭文两篇:一篇是《永定河神庙告成祭文》,另一篇是《奉 安石景山永定河神像祭文》。雍正十年(1732年)四月,雍正帝御制《北惠济庙碑 文》南面券门上方亭额为乾隆御笔“谟肇恬波”,四字为行书体,每字长23厘米,宽20厘米,气韵生动。亭额为汉白玉石质,长1.30米,宽0.57米,左右边框各浮雕一龙,上下边框均为“二龙戏珠”的浮雕,气势非凡。</h3><h3> 北惠济庙占地百亩,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南有戏台。山门前有石狮一对,山门 三间,门额“敕建北惠济庙”为雍正御笔。进山门为一进院,院内有雍正御碑亭, 御碑亭嵌汉白玉额上镌“谟肇恬波”四字,为乾隆御笔。御碑阳刊雍正御制《北惠 济庙碑文》,碑阴勒乾隆御笔诗文。碑亭东西有钟鼓二楼。碑亭以北正殿称前殿, 为龙王殿,供奉永定河神。殿内悬匾额“安流泽润”,为雍正御笔;殿前匾额“畿 辅安澜”,为乾隆御笔。前殿东西有角门通二进院,正殿称后殿为真武殿,供奉真 武大帝。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殿东西有小门通三进院,院内有乾隆御碑亭,碑阳刊 乾隆十五年(1750年)御制诗,碑阴勒乾隆二十年(1755年)御制诗。乾隆御碑 亭以北为藏经楼,面阔七间,上下两层,上层供奉观音菩萨,下层藏经,藏经楼东 西有转角殿。三进院以东为东跨院,有斋堂、僧舍、库房数间,系寺僧居住之所。 东跨院以东、以北为后花园。北惠济庙围绕有高大墙垣,显示出敕建庙宇的气派。</h3><div> 雍正大兴土木建北惠济庙目的有三:</div><div> 第一是敬神。雍正皇帝在《永定河神庙告成祭文》中说:“朕注心河务,礼敬神明,远筹扞御之宜,备举尊崇之典。<br> 第二,建北惠济庙也是为记载其父亲康熙皇帝治理永定河的功绩。 <br> 第三个用意则最为实际,具有督导河务、加固堤防、防止水患的功效,意义颇大。 </div><div> 乾隆御制碑安家新首博。 </div> 雍正御碑亭 北惠济庙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清代皇帝视察永定河河工时多次在庙驻跸,现仅余碑及碑亭。碑亭坐北朝南,四面各有拱券门洞,南面悬“谟肇恬波”石额。亭内御制碑为汉白玉石质,螭首龟趺。碑阳刻雍正帝御制碑文,碑阴刻乾隆帝御制诗。御制碑记录了清代治理永定河的事迹,是永定河文化的重要载体。<div><br></div> 南面券门上方亭额为乾隆御笔“谟肇恬波”,四字为行书体,每字长23厘米,宽20厘米,气韵生动。亭额为汉白玉石质,长1.30米,宽0.57米,左右边框各浮雕一龙,上下边框均为“二龙戏珠”的浮雕,气势非凡。<br> 谟:崇拜、敬慕;<br> 肇:引起;引发。<br> 恬波:水面平静,比喻太平无事。<br> 谟肇恬波:甘愿膜拜值得尊重的、传统悠久的神殿 雍正御碑<div>北惠济庙碑文:<div>永定河古所称桑干河,出太原,经金马邑,合燕云诸水,奔注畿南。发源既高,汇流甚众,厥性激湍,数徙善溃。康熙三十七年,我皇考圣祖仁皇帝亲临指授疏导之方。新河既潴,遂庆安澜。爰锡嘉名,永昭底定。立庙卢沟桥北,题额建碑,奎文炳耀,河神之封,实自此始。<br><br>朕缵绍鸿基,加意河务,设官发币,深筹疏筑之宜。比年以来,永定河安流顺轨,无冲荡之虞,民居乐业,岁获有秋。岂唯人事之克修,实赖神功之赞佑。念石景山据河上游,捍御宜极,爰命相择善地,作新庙以妥神。朕弟和硕怡亲王躬往营度,得地庞村之西,鼎建斯庙。长河西绕而南萦,峰岭北纡而左鹜,控制形胜,负山临流,殿宇崇严,规制宏敞。护以佛阁,界以缭垣。经始于雍正七年冬,逾一年役竣。复以卢沟神庙,皇考圣迹所在,载加崇饰,丹镬唯新,并增建杰阁,翼如焕如,称朕敬神惠民之意,爰锡庙名曰惠济,勒文贞珉,以记其事。</div></div> 【雍正御碑亭】四座门券上皆有蔓草砖浮雕,彰显威严、富贵,透出自然和谐之美。 又有资料说,谟肇恬波是什么意思呢?谟是值得瞻仰的神殿,肇是引起,恬波好解释,就是安静的水面。意思就是这安静的水面是因为有这个神殿,这个御制碑。那么也就是乾隆爷爷康熙,他爸雍正,他,三代人的劳心劳力,才有了这漫漫清波,因此他才盖了御碑亭来保护御碑,来珍惜他家三代人的心血。 雍正御碑侧面 1952年。石景山钢铁厂在北惠济庙以北建制氧厂,至1958年文物普查时,北惠济庙殿堂基本完整,但山门、围墙、乾隆御制碑和乾隆御碑亭已不存在。北惠济庙著名的镇河铁牛,在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也被砸毁炼铁。1975年,首钢制氧厂扩建将北惠济庙拆除。 <br> 雍正御碑亭为石景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首钢总公司重修雍正御碑亭。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