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都江堰,距成都不远,在都江堰市西。都江堰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如今都江堰是世界级的水利工程,千秋都江堰,福泽天府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年~前251年)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都江堰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福泽千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0年前,李冰父子面对桀骜不驯的岷江水,火攻玉垒化为离堆。鱼嘴堤分水、飞沙堰溢洪、宝瓶口引水,将逢雨必涝的西蜀平原,化作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主要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翡翠般清澈的岷江水,滋润着成都平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都江堰的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飞沙堰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大。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飞沙堰的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安澜索桥又名“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原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为1974年重建,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宏伟秀丽,环境幽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深淘滩,低作堰”就是滩上的淤泥时清理,坝修得低一些,就会最大限度地减缓水流速度和蓄水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句话也是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这六字治水真经,不仅体现了古人卓越的治水理念和思想,也富含人生哲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句话,对于我们当过知青的人来讲,太实际了。站在山顶上祈求下雨时,谁都可以想象那种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远眺都江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的古典建筑群太美了,一路拍下。带回家慢慢欣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路上的小巷民宿、店铺都很喜庆、实用,方便了游客买卖需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都江堰南桥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是南街与复兴街之间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原名为“普济桥”,桥长约133米,4排5孔,曾多次损毁,南桥的最后一次改修,仍为5孔,桥长45米,宽10米,各种彩绘、雕梁画栋、民间彩塑、书画楹联溶为一体,被誉为“水上画楼”、“雄居江源第一桥”、“览胜台”。2008年因地震受损,重建后更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了巴蜀秦地大物博,成了重要的粮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有着丰富的治水哲学思想和管理经验。我们要好好爱护,让都江堰秋千万代为祖国服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部分文字来自于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