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年五月,我从永登县“越国农场”返回兰州市,路过河口古镇,偶尔看到小镇濒临黄河岸边有一棵“左公柳”,据说是清末左宗棠征西时所植。柳树高大茂密,浓荫蔽日,站在树下面清凉许多。树干粗壮,要俩人合抱才能聚拢。后来为了保护古木,做了围栏,挂了牌子,旁边还有碑刻说明。去年秋天,在渭源县渭河岸边灞陵桥东,又发现了一棵“左公柳”,虽然柳叶苍苍久经风霜,仍然生机盎然老当益壮。据统计,在平凉市的柳湖公园、酒泉市的酒泉公园,尚有几棵存活至今的“左公柳”。“左公柳”虽然已成凤毛麟角,但左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现已在甘肃得到了发扬广大。</p><p class="ql-block"> “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左宗棠征西时,令防军自泾川至酒泉沿途均种杨柳,拱把道路。这首诗是光绪五年,杨昌浚应左公之约西行,见一路绿树浓荫,触景生情,赞颂左宗棠筑路栽树,统筹谋划之雄才伟略。光绪六年,左从哈密东返北京,见“道旁所植榆柳,业已成林,自嘉峪关至省(兰州),除碱地砂碛外,拱把之树,接续不断。”左公独具慧眼,“新栽杨柳三千里”,因地制宜,沿驿道广植柳榆,加强管护,取得了遮阴、防尘、护路、路标、绿化的综合效益。</p><p class="ql-block"> 说到清末的陕甘总督,大家耳熟能详的要数左宗棠。左宗棠是晚清第一重臣,尤其是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功绩,永载史册。左公经略陕甘期间,除了在甘肃筑路栽树,整治水利外,还大力发展甘肃近代工业,设立甘肃制造局。虽然是近代军事工业,但是对生产落后的甘肃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兰州织呢局是中国第一家毛纺织工厂,也是左公在甘肃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还尝试生产灭火机“水龙”。生产抽水机,曾被用来抽黄河水懂饮和池。饮和池在他主持下开凿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也是为了改善兰州的饮水问题。</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曾提议借用外资在兰州建造一座铁桥,但因洋商索价过高而作罢。1906年,陕甘总督升允借推行"新政”开始计划修建黄河铁桥,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包修建。铁桥于1908年4月10日开工,1909年7月4日竣工,同年8月验收通车。</p><p class="ql-block"> 清末陕甘总督,除了赫赫有名的左宗棠外,还有两个总督也各有性格,作事风格迥异。崧蕃曾任陕甘总督。他是满族,施政采取“无为而治”。对下属,宽厚待之;对百姓,轻徭薄赋。有一天,偶感风寒,卧床不起。某兰州官员前来问候,隔着门问:“大帅,你松泛些了没有?”无人应答,又大声连问三遍:“大帅,你松泛些了没有?”还是无人应答。管家气冲冲地出来,斥责他犯了大人的名讳,赶出门去。</p><p class="ql-block"> 原来,兰州话“松泛”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病情好转,舒适了;二是指精神愉悦,宽松不紧张。显然,这个兰州官员的问候属于第一层意思,只是不小心犯了名讳,只好怏怏而归。</p><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天崧蕃病好,找他谈话。这个兰州官员又问候:“大帅这些天好了吗?”崧蕃微微一笑,用生硬的兰州话问他:“嘉你怎么不说‘松泛’了?”那个兰州官员面红耳赤,极不自在。但是崧蕃在升迁公务上并没有为难他。崧蕃做事的原则是“凡举作实事求是,不惟其名”。推行“新政”力度不大,四平八稳,不求冒进。离任时,藩库尚有存银二百多万两。绅民的负担不重,生活很“松泛”。</p><p class="ql-block"> 后来,升允任陕甘总督,也是满人,做事急功近利,强力推行“新政”,雷厉风行,今日练新军,明日办学堂,又要开工厂,还要修铁桥,特别能折腾。花光了前任总督留下的银子,窟窿还是很大,只好到处摊派。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走了个松泛,来了个呻唤!”</p><p class="ql-block"> 三任陕甘总督,性格脾气各不相同,施政措施和功绩都不一样。其立身行事、功过是非都将给后人以思考和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