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隐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讨厌的疫情一波又一波,出境面对面交流已基本停止。只有借助网络和书籍,领略异国他乡的文化,今天来踩一踩新大陆的诗歌。</p><p class="ql-block"> 今年五月是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逝世的136周年。当年的她,足不出户幽居在小镇上,生前只发表过几首诗,完整的诗集是去世以后才出版的。</p><p class="ql-block"> 文学界的高手说,狄金森的生命里有一种“不属于任何时代”的特立独行,至今我们还在领悟之中……。用她的诗来讲:“要说出全部真理,但不能直说……真理的强光必须逐渐释放,否则,人们会失明”。</p><p class="ql-block"> 确实,狄金森的人生经历既简单又空白,真正确定的东西,几句话就能说完。她1830年生于马萨诸塞州的阿默斯特镇,她的家虽然在当地要算名门,可是这个小镇一共也才两千多个居民。18岁时她因体弱多病退学,之后就一直躺平在家里啃老。25岁以后逐步退出了社交圈,照顾生病的父母,只用信件和几个朋友来往,这些朋友里有很了不起的美国文化名人。镇上的人去她家做客的时候也没见过她,只知道她有一次趁着半夜出门,借着月光去看了看新盖的教堂。再就是她年轻的时候曾经因为烤的面包在农产品大会上得过一次奖。</p><p class="ql-block"> 她55岁去世,最著名的一点就是人们对她一无所知。今天到处都在用的这张照片是她16岁那年拍的,再有就是留下了一幅童年时代的油画像。很难想象,在那个照相业已经很时髦的年代,她居然只留下了这么一张相片。在人们的回忆里,狄金森总是穿着白色的裙子。</p><p class="ql-block"> 著名诗人、翻译家黄灿然认为,浪漫派沃尔特·惠特曼和狄金森,再加上一位比他们晚一些的新英格兰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这“三位一体”就构成了美国的诗魂,后面很难再有集大成者了。</p><p class="ql-block"> 读狄金森这位神秘的诗人,纵然是隔着一层语言,不少读者还是能感受到她的心灵是多么美丽、敏感和深邃。狄金森只在年轻的时候到过华盛顿、费城旅行,从来没有见过大海,但她在诗里写道:“狂喜是一颗内陆心灵/向海洋奔去,路过屋宇——路过海岬/深入永恒——”她说,“我从未见过荒野——我从未见过大海——可是我知道石楠的模样/也知道巨浪是什么形态。”</p><p class="ql-block"> 狄金森临终时的遗嘱是要把她的诗作烧掉,她的妹妹发现,她已经装订了40本诗集小册子,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散落草稿,就把这些诗稿托付给了她生前的笔友和编辑,几年以后陆续出版了三卷,在当时引起了一番轰动。</p><p class="ql-block"> 再多说一个狄金森留下的迷:她当初要求烧掉自己的诗到底是不是认真的?她的确写过“发表——是拍卖人的心灵”这样的句子,但是她也认真地整理着自己的诗稿。</p><p class="ql-block"> 翻译家蒲隆在他的《狄金森诗全集》里附上了一封刘姓读者的来信,她/他说:“狄金森能把握的只有自己,对外无可奈何”。她无法接受发表带来的后果,这会破坏她的孤独生活,她也不愿意看到那些诗因为批评而受伤。所以她想出了一个完美的方法:死前让人知道她是个诗人;死后再发表诗作。谁也不会让一个死去的人去更改作品。“她赢了,以一个很小的冒险为代价,换取了一个天大的完美。”</p><p class="ql-block"> 哎呀,何时能再去到新大陆?去看看狄金森生前居住过的小镇,感受一下诗情画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