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泡喜忧记(汉源风物之1)

舟子

<h5>享受摘泡的乐趣(小视频)</h5> <h3><b>1</b></h3> 9点多出城上玉带路,到七里坝拐康宁路,翻黄泥梁下长坡,左拐上山金寺的通村公路,顺河沟往深处走。 <h5>去飚水岩瀑布的山金寺山沟</h5> 公路蜿蜒上一个陡坡,爬到右手上的半山腰,公路尽头便是我们今天要摘野泡(野草莓)的飚水岩的地方。<div><br></div><div>飚水岩在左手两、三百米的了崖壁上,老远能看到一股不大的瀑布从高处的绝壁上落下。<br><br>我们今天来,是因为朋友说飚水岩附近有一片繁密的泡地,来的目的是专意来寻泡摘泡的,不是来赏景(看飚水岩瀑布)的。<br></div> <h5>去飚水岩瀑布通村公路</h5> 上公路陡坡时,我们骑得慢,有一辆红色三轮车超过我们先上去,后面又有移动公司的小面包越过我们上去。<div><br>我和老伴上到半坡的小山坪,也即公路的尽头时,小坪的公路上停着三轮车、小面包,还有一辆黑色小车,一个中年男人拿着一个空空如也的小塑料筐站在路边等人。</div><div><br></div><div>路边土坎上坐了个60多岁的老汉(开三轮车的),移动公司小面包驾驭台坐着小伙在刷手机(一辆车就他一个人),大家互相一打招呼,</div><div><br></div><div>问我们干什么,我们说是来寻泡摘泡的,并摆了朋友说附近有一片泡地的事,大家都意味深长地笑了。</div> <h5>公路旁刺藤上的沾阳泡</h5> 这时,从去飚水岩瀑布的环边路又回来三个中年人,一男两女,是和公路边的中年男人是一起坐小车来的。<div><br></div><div>手中都拿着摘泡的家什(用具),有竹编笆笼,有红色小塑料筐(街上卖草莓用过的),笆笼和小塑料筐都只有一、二十粒泡,连底底都没盖联。</div><div><br></div><div>显然他们刚摘泡回来,连声说:这里哪有泡,连泡的影子都见不到。</div><div><br></div><div>公路边那个中年男人附和说,坡上的泡都被草木遮蔽荒死了,根本找不到。</div> <h5>山野树木有人家</h5> 坐在小面包驾驭台里的移动公司小伙(是上山来看地势装什么设备的),停止了刷手机,似乎和坐在路边土坎上的老汉熟,就对我们说,你们要摘泡,就问他,他知道哪里有野泡。<div><br></div><div>我们就对老汉说,带我们看看。老汉不动身,说,你们要买了再带你们去。我们问,咋卖的?老汉说,你们去看三轮车的家什。</div><div><br></div><div>我们便到三轮车车箱看,见到一个竹笆笼,不当能装5斤,一摞红色小塑料筐,每只筐撑死了能装1斤多一点。</div><div><br></div><div>我心想,这片泡地可能就是朋友给我们说的那片泡地了。</div><div><br></div><div>我们看过家什后想,反正是来摘泡的,如果泡好也便宜,买一点也不错。</div><div><br></div><div>就回头走到老汉跟前问他咋卖的。他说,小塑料筐50元一筐,笆笼150元。</div><div><br></div><div>我们想,这泡也太贵了,街上卖的也就20元1斤,还挑好的买,他这几乎快投30元一斤了,还要自己摘。</div><div><br></div><div>老伴说,你带我们去看看,泡好了我们也才想买。老汉狡黠地说,你们买了,我才带你们去(他是怕我们发现那片泡地?)。</div><div><br></div><div>有人问面包车的小伙,是他种的野泡吗?小伙笑笑说,说是,是野生的,说不是,可泡又长在人家的荒地里,人家还给扯过草,你们说是还是不是?</div> <h5>公路边的七里香</h5> 于是我们便明白了,这几年时兴吃野泡,野泡变得金贵,成了俏货,尤其是外地人蜂拥而来买野泡,价格一涨再涨,几乎是家泡(草莓)的2倍,<br><br>有许多农家也盯上并大力发展野泡种植,更有如老汉者,把野泡号在自己手里兜售,真叫人开眼。<br><br>见老汉脾气倔,还有点强买的意思,大家觉得无趣,也就少了去一睹他那块神秘泡地的兴致。 <h5>公路尽头,土路深处藏着老汉不愿告诉我们的神秘泡地</h5> 于是,开小车的两男两女开小车下山了,我带着老伴也下山了。<div><br>下到河沟,我们问路边农家的一个50左右的男人,问近处有没有卖野泡的,我们自己摘。</div><div><br></div><div>他说,这沟里倒有两家,泡都摘得不行了,你们出沟去宝珠观,从陈家湾进去到邓家沟,那里有一处卖野泡的,地种的多,可能还不错。</div><div><br>我们便离开山金寺河沟,出沟去宝珠观。</div> <h5>山野景色</h5> <b>2</b> 到了宝珠观,公路边两边岔沟多,我们不能确定哪一条叫邓家沟,到村街(原来曾是乡街)学校处又找人问路。<br><br>经人家指点的,我们骑摩托从公路掉头往回走,走了不到几百米,从一个板材厂左边水泥路进去,过沙河就是一条长沟。 <h5>沟里人家</h5> <div>进沟口沿小溪上行约2公里,便见公路边停着两辆车,田地边有三个中年男人在田边上摘着什么,我们一看,路边田坎上都是野泡。<br></div><div>便停车去查看,眼前的田地里都是荒芜的,草多泡苗小。</div><div><br></div><div>路边、田地里的野泡,颗粒都太小,只有小拇指大小,还都是麻蛋蛋,成熟的不多。</div><div><br></div><div>因田地大,至少有一、二十亩,要安心摘倒也还能摘一些,可就是太小了。</div><div><br></div><div>我们见田边板房锁着门,问那三个男的,老板没在吗。</div><div><br></div><div>其中一个男的,手里拿着一小把刚摘的带茎的野泡,像是对我们又像是对另外两个男的说:</div><div><br></div><div>这家伙(指野泡地老板)今年亏得没本了,去年还赚了两万多,今年不知是泡苗退化,还是因打了除草剂,这泡就长成这样,地里他也懒得来看(管)了。(看来他和泡地老板很熟,说不定还是亲戚朋友)</div> <h5>往前看,通村公路右侧便是荒芜的泡(野草莓)地</h5> 我一听,便想起近来网上的许多消息,都是有关野泡种植户(基地)的。<div><br></div><div>起初果大、口感好,经济效益也好,只收获一、两年,地里的植株就开始退化,结的果实不是变小畸形,就是口感差,导致产量低,挣不到钱,结果老板要么放弃不管成荒地,要么改种其它经济作物。</div><div><br></div><div>看来种植野泡,离开了科学栽培和管理还不行,背后如果没有草莓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做指导和支撑,期望只会泡汤。</div><div><br>我们本想下田地摘一些的,听他一说地里使用的除草剂,心里便犯嘀咕,最后我和老伴决定,这泡又不好,还使用了除草剂,算了,我们还是另寻其它地方吧。</div> <h5>往后看,通村公路左侧便是荒芜的泡(野草莓)地</h5> <b>3</b> 我们掉车头往沟外走,走了一半,见公路左边田坝里有一个60多岁的老汉在地里采摘东西,还不时送进嘴里吃着。<div><br>我们停下摩托一细看,一道深水沟对面,田地里的荒草丛中有稀稀拉拉的草莓苗,或几株,或一小片,上面都还挂有红色的小果。</div> <h5>公路和深水沟右测就是荒废的草莓田地</h5> 我们就从一条横跨水沟的土路过去,问那老汉,老板,这泡地是你的吗?他说,我不是老板,我是来摘泡吃的,我就住在前面那些房子里。<div><br></div><div>我们好奇地问,你摘到吃就没人管吗?他说,这地里原来是种草莓苗的,去年种草莓苗的老板就把地退了,主人又把地包给了准备弄鱼塘的老板。</div><div><br></div><div>他指了指说,你们刚过来的深水沟就是弄鱼塘开挖的。今年这草莓地没人管,都是自己长出来的,附近的人每天来好几拨,都是来摘泡吃的,你们尽管摘就是了。</div><div><br></div><div>过了不久,老汉说有事,和我们打了声招呼就走了。</div> <h5>荒废的草莓田地开挖的深水沟</h5> 两块约十亩的田地里就剩下我和老伴,我们一人拿一个塑料小筐,开始在荒地里的草莓丛里采摘草莓。<div><br></div><div>这几块田地里的草莓不知被人摘了多少回了,但只要寻觅,还是有新长出的草莓可摘。</div><div><br></div><div>草莓因无人管理、施肥,植株多长得低矮,挂果比正常的草莓园要小许多,小的小到拇指,大的大不过板栗。</div> <h5>邓家沟风光</h5> 此时,正当太阳钻出云层,强光照在身上,浑身发烫。我们蹲下、站起,站起、蹲下,来回跑,不一会儿,就满脸、满身是汗。<div><br>我们发现,草莓植株下都是烂掉的果,枝头看着挂着许多红色的果实,不是熟透红黑变质了,就是挨在地上发腻烂掉了,要么就是布满虫洞。真正能采摘的非常稀少,所以采摘也不容易。</div> <h5>沟里老房子</h5> 约1个半小时,我们几乎采遍了整个田地,只要是能摘上手的,大的小的,红的黄的,成熟的,快成熟的,几乎被我们一网打尽。<br><br>我们这算是“捡漏”,也是意外收获,结果收获还算喜人,一大一小筐加起来,也有四、五斤之多。 <h5>我们的收获</h5> 摘完草莓,我们在公路边就地歇息,吃带来的零食和水果,喝带来的热水,吃完喝完,在公路边的小溪洗了手,就骑车往邓家沟外走。<div><br>我们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一个本地女人到草莓地里摘草莓。</div> <h5>通村公路边的公示牌</h5> <b>4</b> 出了邓家沟,我们有点不死心,本身是来摘野泡的,结果却摘了些野生的家泡,还想再找一处野泡种植地碰碰运气。<div><br>我们又停车到路边问人家,一个男的给我们指点,说再往前(南)走两、三百米,有一块摘野草莓的招牌进沟就有卖野泡的。</div><div><br></div><div>我们往前(南)走了不远,果然公路右侧岔路口就有招牌,再沿新修的水泥通村公路进去。<br><br>这条叫“铁匠沟”的沟和刚才去的邓家沟方向一致,两条沟应该是背靠背,只是这沟狭小,住的人家少,感觉也不长。<br></div> <h5>去铁匠沟的路口和采摘野草莓招牌</h5> 我们进沟不到一里路,就看见公路边有四个人,一对五十岁左右的老夫妇,还有两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女子。<br><br>我们停下摩托上前去看,两个年轻女子(一看是从城里来的)摘了两小塑料筐泡,泡的颗粒都很小,只有小花生米大。她们正打开微信扫老板娘的微信付款。<br> <h5>两个年轻女子在给老板娘的付款</h5> <div>我们问两个年轻女子,这塑料筐一筐有多少,多钱一筐?其中一个指了旁边推自行车的男的说,老板说至少有两斤,我们看不到两斤,还50元一筐呢。<br></div><div><br></div><div>我们问她们,说你们啥时来摘的?她们说,我们9点多就坐公交车来的,摘到现在1点,4个小时过去了才摘了这一点。</div><div><br></div><div>老伴问,你们地里都摘遍了吗?她们说,摘遍了,塆地里连坡上的都捋麻了一遍。</div><div><br></div><div>付过钱,两个年轻女子说要赶公交车,就匆匆忙忙走了。</div> <h5>两个年轻女子采摘的两筐泡</h5> 种泡的老夫妇问我们摘吧。<div><br></div><div>我们说先看一下,就从小路到小塆泡地里,又转到坡上的梯地里看,上下野泡地顶多一亩左右,泡都是刚出来的麻蛋蛋子,能摘的(成熟的)极为有限,加上刚才两个年轻女子给我们说的摘泡情况,我们交换了下看法,决定不摘了。</div><div><br>回到公路上,老夫妇劝我们说,还是摘吧,再不摘就过季了。</div><div><br></div><div>我们明知故问说,咋摘的,你们这泡又小又少,熟的还不多?</div><div><br></div><div>他们说,来摘泡的人多,泡长不赢呀!刚才你们看到的,反正50元一小塑料筐,摘满50元,摘不满也50元。</div><div><br></div><div>我们听后借故说,刚才那两个女的一筐都摘了4个多小时,现在时间也不早了,今天就算了,过两天泡长好了,我们再来。你们招牌上不是有电话号码吗,我们提前给你们打电话联系。</div> <h5>泡(野草莓)地</h5> 接着,我们就告辞,骑上摩托先走了。<div><br>出沟上康宁路,我们再没停车,一路开向回城的方向,不到40分钟,就回城坐在家中了。</div> <h5>地里的泡儿(野草莓)</h5> <b>5</b> 此次摘泡,一波三折,喜也有,忧也有,喜忧参半。<div><br></div><div>不光意外收获了几斤草莓,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你不出门,永远不知道外面会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而这些人和事又不是你所想象的到的。 </div><div><br>只有走出去,经历过,才知道有失意和无奈,也有意外和惊喜。</div><div><br></div><div>所以为什么说古人既要强调“读千卷书”,还要“走万里路”,因为只有知行相结合,才能探寻到世间的美好和生命的真谛。</div> <h5>山野随处可见野黄花</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2022.5.17写于羌城山影屋</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