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水,中国最早的建制县之一。她背依吕梁山,腹抱汾河水。一条丰沛的河流--文峪河亘古长流,滋养着悠久的大陵文明。早在上古时代就有唐尧建都于平陶。春秋时,孔子高足卜子夏退隐西河,设教神堂,有教无类,开创了三晋儒学之先河。战国时,赵武灵王游大陵,梦识吴娃,美梦成真,传为千年佳话。一代女皇武则天,英才远略,鸿业大勋、君临天下,谛造大唐百年辉煌。女英雄刘胡兰,坚守信念,视死如归,慷慨就义,伟大领袖毛主席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儒家文化、女皇文化、将相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在历史的天空中交相辉映。现由十届文水县政协委员工作室(丽彬文化园)发起,将陆续把文水文史资料整理归纳,搬上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文水,助力文水振兴。(主编:成永平 副主编:马红梅、侯志刚、刘新创、张全龙、张庆丰、赵玥、韩鹏飞) 本期内容《文水籍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虽收集到部分资料,但仍有一些著名大师信息不全。如:著名青衣张金枝,马玉仙、马福仙、郭云山、梁美萍、郭爱珍、张骅等。期待广大戏迷朋友补充完善。</p> <p class="ql-block">1、赵廷杰(1886—1972年),别号润生,晋剧武场演奏家,又以演奏马锣出名,有着“金棒锤”的美称,在晋剧界享有盛名赵廷杰原籍文水县堡子村,后迁居到文水县城内,又寄居在文水县马村。他幼时家境贫寒,15岁时到祁县东家崖村面粉坊帮叔叔做工。一天恰逢杨忠宝在祁县唱戏,武场缺一位师傅不能开戏,其叔便主动找到戏班班主,想让他顶替,他首次登场,便博得一片喝彩声。于是,在其叔及面粉厂掌柜的帮助下,拜大有、二有师傅学艺。自此,赵廷杰与这两位晋中一带很有名气的晋剧武场演奏艺人朝夕相处,技艺日益长进。后又得到祁县高锡禹、吴得力等名师的指点,更加熟练地掌握了马锣演奏时的音色、催动法、刹放音以及与演员表现动作的默契配合等技艺。</p><p class="ql-block">赵廷杰19岁时,就同许多晋剧名老艺人一起轰动了省城及晋中一带。他先在太谷“乾梨园”,后又到祁县“永梨园”、徐沟“自成园”、榆次“双聚梨园”等上路戏班打马锣,那时他的名字也同名艺人一样被登上戏报。</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年过五旬的赵廷杰来到张宝魁(艺名“筱吉仙”)剧团,他与晋剧著名演员“狮子黑”、“盖天红”、丁果仙、“奴子生”、“一声雷”等同台演出多年,深受剧团演员的敬重。1945年解放战争前夕,赵廷杰回到文水。1952年到文水晋剧团工作。1957年以后,他先后在晋中晋剧团、阳曲县晋剧团任武场教师,直到1960年离团。在以后的十多年中,赵廷杰在平遥、太原、文水、祁县等地广为传艺,精心培育戏曲人才,他的成名徒弟有白晋山、陈晋之、张九中、马垣等。此外,他还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徒弟贾炳正合作,整理出版了《晋剧打击乐》一书。1972年,赵廷杰因病去世,享年86岁。他为晋剧打击乐的发展做了毕生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插图非本人照</p> <p class="ql-block">2、温万金(1891 1939年),文水县大象村人,著名晋剧胡琴演奏家。他从事晋剧戏曲工作30余年,为丰富和发展中路梆子的演奏技艺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温万金幼时受其叔父“票儿班”鼓舞的熏陶和影响下,对晋剧情有独钟,14岁时便能用唢呐吹奏晋剧曲牌。15岁时,温万金到平遥“祝丰园”拜杨延庆为师;1921年,又拜人称“狗曼”师傅的高锡禹为师,跟他们系统地学习胡琴的演奏技艺。温万金暗下决心“艺不惊人誓不休”,早练五更,日日如此。“狗曼”师傅见他如此用功,内心十分感动,平时不但给予鼓励,还把自己的看家本领用心教给心诚的弟子,温万金在戏台上日渐红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3、马兆麟(1901-1982)。乳名根子,艺名根根红,祖籍山西省文水县伯鱼村,因娶盂县女子为妻,故把家安在了本县清城村,太原解放后全家回并。马兆麟7岁时父亡母嫁,无依无靠,在街头巷尾卖唱为生,文水、介休一带,小根根唱技颇受人们欢迎。民国8年(1919),马兆麟来到盂县,加入戏班。在晋东一带巡回演出,深受观众赞赏。在近20年中,马兆麟带出了他长女马福仙(艺名十七生)、次女马玉仙、侄女马秋仙(艺名小果子)等一代剧坛新秀。民国30年,马兆麟带着他的弟子们到太原新华剧院与晋剧名流丁果仙、乔国瑞、郭凤英、筱金枝、梁小云等同台演出许多剧目,吸收了丁果仙不少精湛技艺。民国32年以后,马兆麟先后到阳泉、张家口、北京等地进行演出,在北京三晋剧园曾和马玉山(艺名水上漂)、牛桂英、筱桂桃等名演员同台演出。1953年,马兆麟参加了全国戏剧汇演,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0年,马兆麟参加山西省第四次文代会,被选为省文联委员和省剧协理事。80高龄的马兆麟,含着激动的泪花,把他用心血整理成的70多个历史剧目献给大会,为祖国的戏剧事业作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接见冀美莲</p> <p class="ql-block">4、冀美莲(1921—1979年),晋剧女演员。山西文水县下曲镇人。工花旦,兼演刀马旦。曾在晋绥七月剧社、太原新华戏园演出。建国后,历任华北人民晋剧团、山西省晋剧院一团团长。她的代表戏有《梵王宫》、《百花亭》、《戏叔》、《双锁山》、《七星庙》、《拾玉镯》、《打金枝》等。新中国建立后,她与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等晋剧表演艺术家同台演出,被誉为“晋剧四大名角”之一。</p> <p class="ql-block">5、阎翠红,1924年出生,山西文水人。工须生,解放后在榆次晋剧团,后至太原。阎翠红嗓音脆亮,留有《取北原》、《困雪山》、《太行英雄》、《沙家浜》等录音。其与段玉明演出《辕门斩子》一戏,深受好评。阎翠红于2008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6、冀萍,女,汉族,1935年6月出生,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传承人,晋剧小旦表演艺术家从小生活在前辈小旦表演艺术家冀美莲的身旁,并得到了丁果仙、牛桂英等晋剧大师的悉心关爱。建国初,冀萍因参加电影戏曲艺术片《打金枝》的拍摄,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了一代小旦名流。</p><p class="ql-block">冀萍在老一代小旦演员中,是为数极少的几个既能演小旦,又能演花旦,还能演刀马旦的演员之一。</p><p class="ql-block">冀萍老师的扮相和表演极具个性,一向以台风稳重大方著称,她塑造的升平公主,既娇又骄,没有任何不符合人物身份的夸张表演,时至今日,应该说是在塑造升平公主方面最成功的演员之一,依我所见,在升平公主的塑造上,仍然需要后辈演员通过观摩冀萍老师的表演,好好的揣摩、理解和学习。</p> <p class="ql-block">7、马秋仙,艺名“小果子”,1928年生于山西文水卜宜村。自幼喜爱戏曲,10岁即师从叔父、晋剧名宿马兆麟学艺,工须生,以做工戏《秦琼观阵》开蒙,勤学苦练,扎下坚实的底功;并学会《芦花》、《斩子》、《空城计》、《八件衣》等戏。13岁随师傅从阳泉来到太原,进新华剧院,初演彩女之类配角,两年后显露才华,与郭兰英合演《杀府》、《走山》、《化金钗》、《金水桥》等戏。二人同庚同龄,年貌般配,又都天赐一付清脆嘹亮、爽然悦耳的歌喉,很快赢得观众青睐。</p><p class="ql-block">之后,马秋仙随团转入晋中、太原一带农村演出。一日在祁县城隍庙贴演《四郎探母》,观众在“海报”她的名字下面画了一个有红又大的“果子”,内写“小果子”三个字,从此“小果子”之艺名不胫而走,传遍晋中、太原。16岁时,马秋仙随师傅重返阳泉,演出《出棠邑》、《斩黄袍》、《九件衣》等戏,红遍“东四处”。一年后,她随师傅和师妹马福仙等应邀赴张家口,在丰镇、大同一带辗转演出数年。</p> <p class="ql-block">8、郭彩萍(1944年9月—2019年8月13日 ) ,女,汉族,山西文水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代表剧目有《小宴》《双罗衫》《调寇》等。</p> <p class="ql-block">9、李月仙,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p><p class="ql-block">李月仙12岁学艺,早年拜马兆麟先生为师,是马派艺术的杰出传人。她生性淳朴,在艺术上颇具灵气,14岁登台,17岁以一出《观阵》而显现出良好的艺术天赋。1940年,李月仙出生在文水县平淘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两岁父亲去世,母女俩相依为命,苦度时光,熬到了家乡解放。李月仙12岁拜著名艺人马兆麟为师学艺。因为她嗓子清脆,聪明好学,很受师傅器重。吃、喝、穿、戴,全由师傅负担。李月仙原名爱贞,因为马兆麟的侄女马秋仙、女儿马福仙、马玉仙都是他的徒弟,遂给爱贞更名月仙。</p> <p class="ql-block">丁果仙与闫慧贞</p> <p class="ql-block">10、武忠,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授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传承人”的特别荣誉,国家一级演员。曾担任团长、院长等职务,多次当选为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p> <p class="ql-block">11、戴占寿是太原市实验剧院著名的国家一级导演,戴导步入梨园近六十年,从事导演工作也有三十个春秋。是一位对晋剧艺术充满执着追求,忠诚继承传统,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攀登高峰,成就突出的艺术家。</p><p class="ql-block">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就多次欣赏过戴先生的高超演技,但认识却较晚,时至九十年代初,他给实验青年晋剧团当导演,经我的老朋友杨有才老艺人介绍才认识,在饭桌上交流时,因对戏曲艺术有着共同的认识,所以谈得投机。不久,他帮我给某刊物递过一次稿子,并介绍认识总编辑,那个刊物曾经给我发表了十余篇文章,后来,胡嫦娥的“晋阳艺术团”请我们去帮忙。在那待了一段时间,正好戴占寿导演给胡嫦娥的剧团排戏,我有机会观看了他的导演手法,对戴先生艺术生涯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导演工作也有所认识。</p><p class="ql-block">戏剧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好像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包括在戏里边了。它包括了文学、美术、音乐、演技,长期以来,戏剧演绎着中国的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观众为舞台上演员的精湛表演拍手叫好时,却很少有人知晓这台好戏倾注了导演多少心血和汗水,所以说导演是真正的无名英雄</p><p class="ql-block">一个戏的剧本,它就像一块未加工的玉石毛料,导演犹如能工巧匠,经过匠人的精雕细刻方可使这块玉料成为价值连城的国宝。所以说,好的剧本仍需导演的加工、弥补、再创作才可成功。戴占寿导演够得上一位能工巧匠,他用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戏常常受到内行们的一致好评和青睐。这与他涉猎过各种行当,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有着极大关系,我们从他的艺术生涯中便可领略到他宽广的戏路,文武不挡的高超艺术。</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二年,戴占寿出生于晋剧发祥地文水县南庄村,自幼受家乡的戏剧的熏陶,成为名副其实的戏迷,十二岁考入太原戏校学小旦,入校后,接受规范的基本功训练,由于他聪明好学,刻苦认真,练就了扎实的底功,后因摒弃男旦,改唱须生,在丁果仙的师傅孙竹林老先生的悉心传授下学会了须生表演,曾在《空城计》、《明公断》、《算粮登殿》等剧目中扮演主角。一九六一年戏校毕业后,戴占寿分配到太原市实验晋剧团工作,他成功地在《空城计》中饰演了诸葛亮,受到观众的认可,前辈的称赞。</p><p class="ql-block">人常说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戴占寿在须生艺术方面显露出众才华时,嗓子出了毛病,几经调治,不能复原。为使舞台艺术的延续,无奈改唱花脸,过去,晋剧界架子花脸(二花脸)比较薄弱。因为架子花脸以做工为主,难度很大,而中路梆子花脸表演较简陋,为提倡花脸表演艺术,戴占寿决心在花脸表演上闯一条新路。于是他认真观察兄弟剧种二花脸的高超演技,吸收兄弟剧种的营养,丰富自己的表演艺术。他曾虚心请教过王正魁、杨虎山等名家;同时得到京剧名家刘奎官的指点;后又拜京剧大师袁世海为师,更是如鱼得水。经过勤学苦练,技艺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他的花脸露面,便给人一种新颖别致之感,以其饱满的气质,漂亮帅美的身段、动人的神情,稳健大气的台风,娴熟的打造就了一个个血肉丰满,栩翔如生的舞台人物形象。成功地塑造了《薛刚反朝》中的薛刚,张龙,《通天犀》中的青面虎,《杨门女将》中的王文,《杀家》中的肖恩,《芦花荡》中的张飞,《生死牌》中的贺总兵,《大刀王怀女》中的韩昌,《九江口》中的张定边,《访白袍》中的尉迟恭,《杜鹃山》中的雷刚、《智敢威虎山》中的李勇奇等几十个角色。尤其是大刀功力出手不凡,堪称一绝。在他塑造的人物中,不论角色大小、身份、地位、遭遇各异,都能被他演绎得激发起观众的兴奋和赞叹,不难看出其艺术的魅力之大,印象之广。</p><p class="ql-block">正当他对花脸艺术精益求精,攀登高峰,更上一层楼之时,“倒呛”的厄运再次降临,嗓音彻底嘶哑,因此被迫离开心爱的舞台,此后,他在剧团当保管,会计,吹黑管,任业务团长,做指导教师。所谢“叫我干甚,干好甚”。然而,他对戏剧的热爱和追求之心却未改,开始潜心专研导演工作。行内人都知道,导演可不是简单的工作。一个戏,从开始到结尾都需导演的设想与构思来安排其中心和重点。对剧中情节的起伏,情节的情绪,剧情该在哪发展到高潮等等一切都要导演制定。导演首先要将剧本主题思想吃透,方可制定出剧中的特定情境来,有了以上的安排,才能创造出一本戏。这本戏的成功与否,导演是关键。</p> <p class="ql-block">12、雷丰年是文水县胡兰乡保贤庄人,父亲是本村多年的党支部书记。全家没有一个搞文艺的,但雷丰年偏偏爱上了唱戏这一行。还在小学上学,就跟着本村晋剧艺人关文富学会几段晋剧,唱得还蛮有味道。1958年,17岁的雷丰年,就凭着这儿个出色的唱段,考入祁县晋剧团训练班,三个月以后,便成为正式演员。1963年,他成功地塑造了雷锋的形象。他和雷锋是同龄人,雷锋的事迹他学了一遍又一遍,对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十分崇敬,因而唱腔、道白、表演都把握较好。他的演出,引起了晋中地区领导和专家们的注意。1964年便选调晋中地区晋剧团,为他开阔艺术视野和艺术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沙家浜》中雷丰年扮演了郭建光,为著名晋剧前辈程玉英、程玲仙配戏。这些老师们没有因为他的稚嫩而歧视他,而是从舞台作风,到表演动作、唱腔等诸方面给以热情诚恳的指导,在合作中,成为丰年的良师。晋中晋剧团的男小生雷丰年,以其宏亮的嗓音,漂亮的扮相,潇洒的表演,一直活跃在晋剧舞台上。他演出的现代戏《补锅》、《万紫千红》、《春暖花开》、《三下桃园》等曾名噪一时,他在《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太行英雄》等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恢复传统戏之后,他在《小刀会》中扮演了庞启祥,《下河东》中扮演了呼延寿廷,《樊梨花》中扮演薛丁山,《女忠孝》中扮演了周文选,以及戏曲广播剧《煤海情深》中扮演林小俊,电台久播不衰。</p> <p class="ql-block">13、乔玉娟:原籍文水县武良村,生于1963年3月8日。1990年,太原市举办“龙城杯”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乔玉娟以《富贵图》中倪母的一段唱腔,荣获本次大赛一等奖。为了把程派嗨嗨腔表演艺术不断地传承下去,乔玉娟已有了自己的徒弟。徒弟名叫乔春娟,是祁县人。于2009年元月3日在东湖宾馆举办了隆重的收徒拜师仪式。乔玉娟已把她最拿手的《教子》和《义仆忠魂》两个剧目传授给了爱徒。</p> <p class="ql-block">14、闫润莲1968年11月出生。山西文水人,1986年9月考入山西省戏曲学校(中专戏曲表演)。1989年7月分配到山西省晋剧院工作,2009年考入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大专戏曲表演),主工青衣、老旦。</p><p class="ql-block">多年来,我刻苦钻研业务,虚心求教,在业务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先后排演了《打金枝》《明公断》《八珍汤》《走山》等优秀传统剧目。2005年主演的《打金枝》《富贵图》在湖南演出获“映山红"表演二等奖。在认真工作的同时,本人还积极参加赈灾、义演等各项公益活动。</p> <p class="ql-block">15、武凌云,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出生于梨园家庭,父母都是山西省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父亲武忠自幼学艺,师承山西晋剧泰斗、须生大王丁果仙,虚心向其他剧种学习,练就了富有特色的传统表演绝技——帽翅功。他在晋剧移植剧目《徐策跑城》中的精彩表演,更是名震三晋,誉满京津。母亲阎惠贞是正宗丁派须生演员,其唱腔响亮、浑厚、韵味十足。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p> <p class="ql-block">16、雷 峻</p><p class="ql-block">1972年出生于梨园世家,山西文水人,国家一级演员,主工闺门旦、青衣兼刀马,毕业于晋中市文化艺术学校,师承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史佳华;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传承人,晋中市政协常委,山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任晋中市演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晋中市晋剧艺术研究院业务团长。</p> <p class="ql-block">17、成雪,女,1977年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1993年考入山西省文水县戏曲学校;主攻小生。曾荣获山西省“杏花奖”。成雪,毕业后应聘到文水县晋剧团;2001年应聘到绵山晋剧团,拜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郭彩萍为师;2004年应聘到山西晋阳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梅花晋剧院,现为该院艺术骨干。她在唱腔及表演上,深受老师影响,声情并茂,潇洒大方。在观众戏友中有一定影响。代表剧目有《书生拜将》《满床笏》《芦花》《双罗衫》《小宴》等剧目。</p> <p class="ql-block">18、张艳玲:山西文水人,中共党员,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国家二级演员,工老旦,1984年毕业于山西省戏剧职业学院表演七班,在校期间曾受到牛桂英大师的亲传,排演了《走山》中的曹玉莲、《三击掌》中的王宝钏等,1987年调入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工作至今,师承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张翠英。</p> <p class="ql-block">19、李国萍,女,文水人。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优秀青年须生演员。2012年拜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为师。</p><p class="ql-block">在《三关点帅》《卧虎令》《烂柯山下》《于成龙》等多部戏中担纲主演。</p><p class="ql-block">曾获第一届、第二届太原市新秀杯表演一等奖,山西省青年演员大奖赛表演一等奖,第十四届山西省戏剧杏花奖榜首,全国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第二季金奖,第三届中国戏曲(黄河流域)红梅大赛总决赛表演类金奖。</p> <p class="ql-block">20、赵爱斌(1954~),山西文水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历任文水县晋剧团编剧、艺术学校教师、文联编剧,太原市艺术研究所编剧。二级编剧。山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山西省艺术理论研究会理事。</p><p class="ql-block">1980年发表处女作《月儿圆》1984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著有专著《剧本及剧本创作的自我诘难》,晋剧剧本《杏花酒仙》(合作)、《寇天官》、《传宗接代》、《丁果仙》(合作)、《塞北雪》(合作)、《沧桑》、《芨芨草》、《离婚对话》等(均已公演或发表)《杏花酒仙》、《寇天官》、《传宗接代》获山西省剧本奖,《丁果仙》获国家文化部文华奖,《塞北雪》获全国现代戏汇演演出奖,《沧桑》获山西省剧本奖,《芨芨草》、小剧场话剧《情感经历》获全国征文二等奖等。</p> <p class="ql-block">21、阎慧贞,女,1939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山西寿阳人。晋剧须生。第一代丁派传人。17岁考入太原市晋剧一团,先后拜白晋山、丁果仙为师,她在艺术上继承了丁派的真谛,又根据自己的条件,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在晋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她的嗓音浑厚洪亮,音色悦耳甜美,行腔流畅圆润,吐字清晰传神,韵味浓郁醇化。 </p> <p class="ql-block">22、王春梅,晋剧国家一级演员 。梨园世家出身,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武忠和阎慧珍的儿媳妇,国家一级演员武凌云 的妻子。主工小旦,大专学历,毕业于山西省戏剧职业学院。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23、张金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