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母亲节写《我的母亲》短文时,猛然依稀记起打袼褙儿也是母亲那年月经常干的活计之一。<br>那时候因为穷,不光衣服自己做,鞋也是。而做鞋的鞋底就是由袼褙组成的,也就是所谓的千层底布鞋。<br>袼褙的原材料是各种颜色的破被面旧衣服烂床单碎布头等,都是废物利用的东西。打之前要把这些材料剪成大小不一形状尽量方正的布片,还要事先做好一盆浆糊,一般都是面粉和稀了在火炉上熬成的。<br>打袼褙儿要有个底子,可以是木板块桌子面面板菜板啥的,总之一要平整二要大小适当,一般是长方形的。<br>打袼褙儿开始先要在板子上刷一层浆糊,然后把布片粘在板子上,一片一片的挨着把整个板子粘好,然后在粘好的布片上再刷一层浆糊,再粘一层布片,如此这般需要粘至少五六层才算结束。 打袼褙儿的难点在于怎样把形状各异长短不一的布块平整严密的粘成一个整块,布和布尽量不摞上也不能留下空档,因此粘的过程中时不时的要用剪子修剪布块,使之更紧密平整,有时甚至还要剪些小布条补粘在空档处。总之干这个活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br>袼褙粘好后就要晒干了,一般是阴干,得晒几天,很少太阳底下暴晒的,除非太着急。晒好了的袼褙要用力从板子上撕下来,小时候我最爱干这个活,使劲一拉那丝啦的声音听着别提多带劲了,感觉自己是活脱脱一个顶天立地的小男子汉。<br>有了袼褙就可以做鞋了。那时候家里有很多衣服样儿鞋样儿,都是用厚纸剪成的,可以做单衣棉衣鞋等,能反复使用。把鞋样儿摆在袼褙上按形状拿粉笔画好线,然后剪下来,一次要剪很多片。剪好后的鞋片还要包边,通常包边用的是两公分左右宽的白布带子,这也是个非常细心的活计。 以上都完成了,才能纳鞋底,就是把七八片鞋袼褙(约一公分厚)用锥子大针麻绳连成一个整体,成为布鞋的鞋底。<br>油灯下老妈食指带着顶针,她先用锥子在一摞齐整的鞋片上使劲扎一个眼,然后把大粗针带着麻绳穿过去拽牢靠,接着拿锥子挨着第一个眼再扎下一个眼,再穿大针拽麻绳,她一次次使劲扎着穿着拽着,有时还用顶针顶……,老母亲不知疲倦的常常干到夜深人静。<br>一双鞋得扎几百上千次眼,穿几百上千次大针,拉紧拽牢几百上千次麻绳,老妈就是这样为我们几个孩子做了一双又一双布鞋。<br>然而不懂事的我们常常不到俩月就踢坏一双,气的老妈骂我们是在吃鞋,害的她长年累月不停的做鞋子。<br>2022.5.11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