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字文献研究所谭屑》

琅琊蠧鱼

<p class="ql-block">《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字文献研究所谭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暇近,检索"嘏"之单字,不虞,发现西南大学,依然岿存国学机构,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方向地下甲骨,金文,秦汉简牍。符书,器铭…成就东巴文字解读,辩析…</p><p class="ql-block">当下,青衿学子皆以西南大学为教育部六所直系,培训部属师范生机构而声闻,未识其仍以继踵接武文献研究,庚续薪传外语文学系而发聩。盖文豹雾隐于南山,管中之窥,略见一斑;骊龙渊潜于西川,颌下之攫,必在九重。</p><p class="ql-block">时人之知袁公隆平,育稻梁之殊种异株,为天下重;弗识吴老雨僧,治史学之橐龠津梁,乃九州誊。</p><p class="ql-block">吴公宓者,字雨僧,玉衡,弱冠负笈,原宏道书院,受关学熏陶,与于右任、张季鸾同为“关学”余脉。后以留美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再以回国肇创清华国学研究院,聘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梁启超,实清华四大导师“始作俑"者也。同时自已在史学界与陈垣,陈寅恪,吕思勉,誊称史学四家。培育桃李,擢举菁英,以茂才秀实,钱钟书、季羡林、徐中舒、高亨诸子俊彦。再者,以蒋公退守孤岛,民国国学文化研究所,为傅斯年整体陟迁,大陆史学,天朝横绝,执牛耳者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人多以吴公,一薰一莸,一曝十寒。沦丧风仪,始乱终弃,执著情殇,前恭后倨。诟病学界,诽闻社会,礼唾先贤,操讥后昆…奈孽海幻花,色窟尘根,奕叶风流,代不乏人,若夫,丁玲风月睥睨,二子共室;琼瑶沧海横流,三人同处。周树人发硎刀笔,以害群马,茅以升跨铸江桥,乃渡陈仓。炎汉马融,绛帐传薪,后列女乐,才雄溥洽,南宋文天祥,豪华奢糜,前蓄歌伎,节高死义。爱因斯坦,研制原子弹,弗怠苏联女谍情色;居里夫人,发秘镭原素,不懈法国男助通好…远取近譬,莫衷于是,比附连类,不胜枚举。</p><p class="ql-block">庄子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p><p class="ql-block">睇眄古今,睥睨中西,大爱无疆,仁者无敌。不以人废言,弗不以言废人,善始未必善终,善作不必善成,白璧微瑕,疵不掩瑜。张岱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吴公者,癖疵同具,痴爱两绝,执绝情,负戾气,真性情者也。</p><p class="ql-block">时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诚吴宓西南师院遁隐,汉语言文学研究之余绪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琅琊蠧魚壬寅孟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附《汉书》马融,《宋史》文天祥,《百度》吴宓,诸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汉书,马融传》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史》:“(文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宓:1907就读于三原宏道书院,受关学熏陶,与于右任、张季鸾同为“关学”余‘脉。后以留美,陈寅恪,吴宓、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留美十年间,吴宓对19世纪英国文学尤其是浪漫诗人作品的研究下过相当的功夫,有过不少论著。1921年吴宓回国,即受聘在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2] )文学院任教授,讲授世界文学史等课程,并且常以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佛学整理及中国儒家学说这四大传统作比较印证,开设“中西诗之比较”等课,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之先河。吴宓在南京大学与梅光迪、柳诒徵一起主编于1922年创办之《学衡》杂志,11年间共出版79期,于新旧文化取径独异,持论固有深获西欧北美之说,未尝尽去先儒旧义,故分庭抗议,别成一派。这一时期他撰写了“中国的新与旧”、“论新文化运动”等论文,采古典主义,抨击新体自由诗,主张维持中国文化遗产的应有价值尝以中国的白璧德自任。他曾著有《吴宓诗文集》、《空轩诗话》等专著。1924年赴沈阳,任东北大学外国文学系教授。次年清华大学成立,吴宓任清华大学研究院主任,聘请当时学术界最负盛名的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四位学者为研究院导师,一时号称得人。研究院被称为“国学研究院”,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国学人才。</p><p class="ql-block">吴宓离开东大后到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外文系任教授,1929年9月钱钟书考入其父钱基博曾执教的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吴宓的得意门生,师生间常有诗词赠答与唱和,然而1937年因钱钟书一篇书评,师生关系曾紧张了多年。1928年,吴宓兼任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主编,他编古典文学,邀请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朱自清编新文学。1930年,吴宓赴欧洲旅游,先后游历了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等许多国家,访问了雪莱、司各特、卢梭等人的遗迹。次年结束欧洲归国,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他按照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的方案创办清华大学外文系。明确提出培养目标为造就“博雅之士”。在他的努力下,清华大学外文系很快成为国内第一流系科。</p><p class="ql-block">1930年~1931年游学西欧,在牛津大学、巴黎大学从事研究。</p><p class="ql-block">吴宓于1941年被教育部聘为首批部聘教授。1943-1944年吴宓代理西南联大外文系主任,1944年秋到成都燕京大学任教,1945年9月改任四川大学外文系教授,1946年2月吴宓推辞了浙江大学、河南大学要他出任文学院院长之聘约,到武昌武汉大学任外文系主任,1947年1月起主编《武汉日报·文学副刊》一年,其间清华大学梅贻琦和陈福田一再要他回去。至1949年广州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以文学院院长之位邀他南下,且其好友陈寅恪亦在岭南,教育部长杭立武邀他去台湾大学任文学院长,女儿要他去清华大学,而他即于4月底飞到重庆到相辉学院任外语教授,兼任梁漱溟主持的北碚勉仁学院文学教授,入蜀定居了。1950年4月两院相继撤消,吴宓到新成立的四川教育学院,9月又随校并入西南师范学院历史(后到中文系)任教。结果是虎落平阳,晚景甚为不佳。廿纪哈佛三杰之一的吴宓先生,洎自廿纪,吴宓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外语系(1950年~1954年)、历史系(1955年~1957年)、汉语言文学系(现西南大学文学院)(1958年~1977年)教授、院务委员、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主任、重庆市文联常务委员,市文联古典文学研究会副主任、四川省政协委员。讲授过英语、英诗、翻译、英散文、西洋小说、外国文学、欧美文学、古典文学、西洋文学批判、西洋文学名著、英国文学史、世界文学史、中西诗韵律比较、中国旧诗及旧小说研究、世界史、世界古代史等课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编写有《世界通史》《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名著选读》《中国文学史大纲》《汉字字形、字音沿革(发展变化)简表》《简明英文文法》《法文文法》《拉丁文文法》等讲义和教材。在主持清华国学研究院期间,聘请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等任教,为国内培养了一批一流学者,如钱钟书、季羡林、徐中舒、高亨等。</p><p class="ql-block">任学衡杂志总编辑,出版79期。任大公报文学副刊编辑,出版316期。任武汉日报文学副刊编辑(1947年,撰、校、编),出版52期。用文言及旧诗韵律译西洋文学理论及名著多篇,刊于学衡杂志和大公报文学副刊上。曾应正中书局之邀校译《袖珍牛津英汉双解字典》,任总校。出版有《吴宓诗集》(上海中华书局1935年)。</p><p class="ql-block">1956年将珍藏的世界历史、文学书籍738册译出书名、附上作者简历、内容提要,捐赠给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现西南大学图书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