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之路——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农耕文化游

冯星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50至60年代,当时的浙江农学院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在校园的北部由西向东建造了蚕桑馆,同位素室,团结馆,民主馆,和平馆和土壤馆。楼房之间用红砖铺地相连,好似阡陌之舞,成为农耕文化的一角。从凯旋路的西门进入校园,穿过我国最早的植物园,沿着蚕桑馆到土壤馆。在团结馆,和平馆和民主馆,大量的图片展示了浙江大学和农学院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心大楼前的奔腾广场,绿草坪与红色的东西大楼相映成趣,花圃和雕塑预示着学校美好明天。绕华家池一圈 ,美丽风光尽收眼底。最后,参观园内留存下来最早的三栋楼房:充分体现农耕文化的西斋,嫘祖馆和神农馆。</p> <p class="ql-block">  西大门(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  浙江大学植物园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植物园,原址在杭州笕桥,由著名植物学家钟观光教授创建于1927年8月。当时称"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植物园",1929年1月改称"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园"。1934年,农学院迁至华家池,学院购地重建。目前植物园占地面积0.93公顷。</p> <p class="ql-block">  毗邻植物园的桑田。</p> <p class="ql-block">  蚕桑馆,前面是黄帝元妃嫘祖的雕像。嫘祖是中国史前社会传说中的人物之一。嫘祖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p> <p class="ql-block">  因城市改造同位素室搬迁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  团结馆展示的是浙江农学院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  民主馆,现在是浙江大学校史馆。</p> <p class="ql-block">  和平馆内有食品系,农机系的发展图片。</p> <p class="ql-block">  土壤馆正在装修,这里要布置环资学院的教学科研图片。</p> <p class="ql-block">  中心大楼前的奔腾广场是晨练的好地方,每到夏日,漂亮的荷花仙子吸引着大家的眼球,幸运的话还可以看到并蒂莲。</p> <p class="ql-block">  “华家池,华池之名,始于明初,有华姓者居于此而得名。一九三四年春,浙江大学农学院自笕桥迁此建院。一九三七年夏,抗日战争爆发,农学院内迁贵州湄潭。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回迁,校舍全毁。一九四六年始,于池周筑石坎,添景增绿。今水面计八十四亩,水深均二米。校园环绕华家池,环境优美,风景宜人,诚学府中罕有。”</p><p class="ql-block"> 华家池,和平岛,荷花亭,紫藤长廊,沿湖一周风景秀丽,有着“小西湖”,“小孤山”,“小三潭印月”,“小平湖秋月”,“小苏堤”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紫藤长廊将华家池一分为二,长廊东边是华家池,西边叫东滩。每年紫藤花开时,这里是华家池的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在华家池的南侧有三栋保留最久的老建筑:西斋,嫘祖馆和神农馆,馆的命名充分体现了农耕文化。</p> <p class="ql-block">  西斋,现存最早的几栋楼之一,建于四十年代,原为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嫘祖馆:抗日战争,浙大西迁。1946年从贵州湄潭迁回,原来的教学楼毁于战争,为了恢复教学,时任校长竺可桢选址命名建起这馆。</p> <p class="ql-block">  神农馆,与嫘祖馆同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  此文谨献给浙江大学125周年生日。浙江大学农耕文化研究会金中仁老师提供了馆内展示图片等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在疫情结束后,欢迎大家来学校观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