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8 日,我校高一年级物理教研组在高中楼一层开展了常规教研。 这次教研的主题是《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教学研讨。 教研组长王勇老师安排了本周的教学工作。<div> 1.本周用3课时完成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三节《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内容。<br> 2.根据教学进度,提前安排学生实验《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时间。</div> 老师们对《动能和动能定理》进行了研讨。 <p class="ql-block">〖教材分析〗</p><p class="ql-block">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最重要的规律之一,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既是对功能关系的深化理解,又是后面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节课是《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的第一课时,是整个动能定理教学的基础环节。通过学习,学生应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定理的内容,体会应用动能定理研究问题的优越性。</p><p class="ql-block"> 〖学情分析〗</p><p class="ql-block">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某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就一定对应着某种能量的变化。知道动能的概念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还知道做功与速度的定性关系。学生具有一定的处理数据的能力、理论推导能力、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一、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1.通过力对物体做功的分析确定动能的表达式,加深对功能关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2.能够从功的表达式、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能定理。</p><p class="ql-block"> 3.理解动能定理。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或者解决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 二、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物理观念:树立动能的观念,理解动能定理的表达式</p><p class="ql-block">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科学探究:领会运用动能定理分析问题的优越性,会用动能定理处理单个物体的相关问题。 </p><p class="ql-block">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演绎推理,使学生从中领略到物理等自然学科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美。</p> 教学建议<br> 本节的教学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的学习,既深化了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对“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拓展了求功的思路,也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为用功能关系处理问题打开了思维通道。<br>本节从恒力做功的分析开始,在得出动能表达式的基础上,推出动能定理。推导动能定理的出发点是已知的牛顿第二定律,教材结合运动学公式,经历数学推导,得到了动能定理。这种演绎推理是从已知的某些一般原理、 定理、法则、公理或科学概念出发,推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br> 本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动能表达式的得出过程、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针对难点的突破进行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br> (1)问题引人<br> 教材在复习初中关于动能的已有知识的基础t,提出炮简内的炮弹在推力的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增加,是因为推力对物体做了功。然后让学生举出其他类似的例子,说明动能变化和力是否做功有关,为后面的定最研究动能做好铺垫。对该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为定量研究动能指明了方向。<br> (2)动能的表达式<br> 通过前述问题的引人,可以得出使物体速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而且发生了位移。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用牛顿第一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以把力学量和运动学量联系起来。因此,在得出动能达式时,可创设一个运动与力联系的情说,利用学生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来开展教学。让学生经历理论推导的过程,并进一步分析,定义动能的表达式。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与动能定理的联系与区别。<br> 在得出动能表达式1/2mv2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动能是标量,动能是状态量。也可以举例分析:如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动能是否变化?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动能是否变化?等等。帮助学生理解动能虽与速度有关,但速度是矢量,动能是标量。<br> (3)动能定理的推导<br> 动能定理是一个适用范围很广的物理规律。教材在推导这定理时, 仅从一个恒力做功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实例出发,得出“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 ,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的结论。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讨论多力做功、物体做曲线运动等不同情景。<br> (4)动能定理的应用<br> 在例题教学中,建议教师按以下步骤展开教学活动。先让学生对教材中的例题运用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求解,再让学生用动能定理求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处理问题的优点与不足。<br>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利用动能定理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并注意解题的规范性。<br>①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br><br>②通过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对物理情景进行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的示意图。<br>③确定研究过程及始末状态,分析该过程中各力做的功及始末状态动能的变化量。<br>关于合力的功的计算,应强化“几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所做的功”。关于动能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指末状态的动能减去初状态的动能,动能的变化量为正值说明物体的动能增加了,反之则动能减少了。<br>④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然后求解。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br>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总结,逐渐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做功的过程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通过分析思考,逐渐形成正确的能量观。<br>(5)科学方法:演绎推理<br> 归纳方法是一种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概念、一般规律的思维方法。和归纳法相反,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作为出发点的一般性判断称为 “大前提”,作为演绎中介的判断称为“小前提”,把由“大前提”和“小前提”推演出来的结果称为演绎的结论。<br> 演绎推理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就是将牛顿第二定律作为前提,经过一系列的数学推导演绎得出的。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我们解物理习题的过程,大部分都是演绎推理的过程。 动能定理的教学开展两节习题课,拓展变力做功、多过程做功时的应用练习。务必在6月初结束本章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