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党史】扎根高原的赤子精神尕布龙—韩玉作品

二十八中党办

个人简介 <p class="ql-block">  韩玉,西宁市第二十八中学团委书记。曾多次荣获校级教学新秀、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西宁市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在西宁市初中信息技术绿色课堂、初中信息技术现场教学以及西宁好课堂等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p> 向党说句心理话 <p class="ql-block">  青春心向党,共赴新征程。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我会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与广大青年一起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共筑美好未来!</p> 扎根高原的赤子精神—尕布龙 <p class="ql-block">  尕布龙,一位受党培养多年,从牧民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经受了严峻考验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他用85年的历程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诚,诠释了对青海大地终生不渝的依恋,对各族群众血浓于水的情谊。1992年,66岁的尕布龙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后,就主动请缨挑起了南北山绿化的重任。在初期,许多人对南北山绿化保有怀疑的态度,因为两座海拔高达2800米的荒山,岩石裸露,根本就不适合种植树木。尕布龙却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人们的观念。</p><p class="ql-block"> 一件蓝布衫、一双黄胶鞋、满身泥土、肩扛铁锨的尕布龙带领着大家,在北山上选择了土质条件最差、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大寺沟打响了南北山绿化的攻坚战。</p><p class="ql-block"> 在绿化初期,尕布龙既是总指挥、又是“民工”。每天天没亮,尕布龙就会早早地来到山上,挖树坑、抬树苗……等民工们到齐时,他已经抡着铁锹干了快两个小时。北山上的土硬得像铁,铁锨不管事,挖坑要用钢钎打,一上午下来,已是疲惫不堪。中午就和民工一起吃几口自带的干粮、喝几口黑刺叶泡的茶接着再干,一直干到天黑。4年苦战艰辛异常。谁也想不到,尕布龙带领着农民工,竟然在林业专家认定最不宜植树的大寺沟种下了1000亩树木,成活率达到了80%。</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觉得作为一个省级干部,现在应该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了!可尕布龙却说:“躺在家里睡大觉可不行,党把我从一个放羊娃培养成领导干部,党组织信任我,让我把两山绿化好,我就要一心为党的绿化事业服务,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群众团体参与到南北山绿化的事业中。这不仅是全方位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在青海的再部署,更是青海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准确把握。由于在生态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尕布龙2001年获得首届中国“母亲河”奖,这是西北五省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这位七旬老人将奖励两万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如今的西宁,成为西北五省区唯一荣获国家森林城市以及国家园林城市双荣誉的省会城市,南北两山也成为了市民们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p><p class="ql-block"> 尕布龙心里永远装的都是各民族和群众的疾苦安危,这也是他一生永葆不变的工作作风,如果说作为省级领导干部,上千次深入农村牧区调查研究,为农牧民的温饱想方设法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说在暴风雪肆虐海拔近五千米的可可西里,指挥抗雪救灾取得的成绩,是他与战友们共同创造的奇迹,那么,30年来,他在自己家里办起的“牧民店”,将自己的小家变成农牧民的大家,在退休后,用16年的时间奔波于两山进行义务植树,剩下的只有病弱,身躯抱憾而终的时候,又有谁会不心生赞叹唏嘘不已呢?</p><p class="ql-block"> 他这一生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要叫我省长,我就是个牧民。”2011年,这位来自金银滩草原上的蒙古汉子,带着对牧区儿女子孙的亏欠走了,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家里办起的“牧民店”和被汗水浇绿了的南北两山,他留下了两袖清风,一升明月,留下了这片土地的苍翠和葱郁,更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人民百姓的思念,他在高原上用对党一生的执着来诠释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理念,为人民服务,他的忠诚、干净、担当和奉献的精神,化作思想的光华和生存的意义,绵长流传。</p> 温馨提示 <p class="ql-block">  在教育局组织的“为你读党史”活动中,我校师生积极参加。校党办将定期以美篇的形式将师生作品推送,供大家学习!也欢迎所有师生继续向党办投稿,届时将举行校内评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