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杨村站</p> <p class="ql-block">杨村糕干</p> <p class="ql-block">空军地勤装。71年在杨村机场</p> <p class="ql-block">71年2月新兵连结束后从河北省获鹿县白鹿泉,北空航修厂部队分配到杨村机场飞机车间工作。机场南场驻地是梅厂公社灰锅口大队。有打靶的小靶场,有水沟,有稻地。那时除了修飞机,还要种菜,养猪,种水稻,自己动手,改善伙食,当年的稻米特别好吃。</p> <p class="ql-block">71年2月初我们到杨村机场,工余时参加农副业生产,也翻地,浇水,种菜,种水稻。机场南场,有小靶场,有水沟。士很肥,地里有泥鳅。春风吹着,干点活出点汗挺舒服。</p> <p class="ql-block">71年6一9,13我在杨村参加北空技工教导队学习3个月。前排左二。</p> <p class="ql-block">71年12月北京。在北京倒夜车去内蒙士黙特左旗。我跟随朱伯银工程师和68年湖南老兵兰其林一行三人应邀到北空41师协助抢修歼六飞机。</p> <p class="ql-block">72年夏在北京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72年11月我第二次去内蒙41师修理厂协助修复歼六飞机。在北京倒夜车,白天去看望在京部队的大哥潘冠军在天安门留影。一晃五十年弹指一挥间。</p> <p class="ql-block">第四次到杨村是72年2月,从2月到lo月底在机场南场种水稻。带队的负责人是特设车间的大组长陈德伟,浙江人,文雅多才多艺整个一个帅哥。正连级。飞机车间机械师汪金文,68年湖南老兵,人很壮实,是种水稻的高手。我们七,八个人中有快退役的老兵,有71年的新兵是来锻炼的。从育秧到靶地,放水,到插秧,拨草,撒化肥,秋收,脱皮,大米装包送上卡车运回石家庄部队。经受锻炼和考验。育秧时天还冷,汪机师让我们去找马粪铺在上面保温。用潜水泵放到河沟里抽水放到大田里。3月初北方还很冷,光脚下水干活是要下决心的。牵牛拉大横木碾压士块的时我右脚面被牛左蹄踩了一下还好不太严重。下水干活时让蚂蝗咬过多次。插秧时是厂部从军粮城农场调来的大部队一起突击完成。后期日常管理由我们负责,放水,太多不行,干旱不行。撒化肥,拔草丶丶丶丶丶丶直到收割,脱粒,脱皮,装包,装车运往获鹿白鹿泉和海山岭算完成了任务。对城市新兵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锻炼,体会到锄禾曰当午,汗滴禾下士的辛苦,深知一粒米来之不易。半年多的时间里放假时多次去杨村镇里,到照相馆,百货店,新华书店,火车站,等地。几次跟随教导队司务长去市里购买粮油副食,顺便可回家看看。带领战友们去家里吃便饭,去狗不理吃包子,去劝业场遛滨江道。当兵离家近就是方便。在种水稻前后的71年底和72年底我两次跟随朱伯银工程师到41师内蒙毕克齐机场执行歼六飞机的破损大修任务,71年底和师修理厂分队长及北京兵小吳三人去沈阳112厂联系定制歼六飞机前机身部件任务。返回杨村机场又赶上飞机车间整体搬迁装火车卸火车在海山岭安营扎寨。在陶光亚主任带领下飞机车间的弟兄们种树,炸山坡修球场,挖山平地种莱。修猪圈,修诏气池灬炮声不断,飞机轰鸣。当兵头两年嘛都干,真是学习锻炼涨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回望过去犹在眼前。谢谢老领导老战友们的帮助指导,祝福老战友们平安健康幸福。</p> <p class="ql-block">左一是汪金文机械师。左三是张之屏老主任。20年11月</p> <p class="ql-block">前左二,姚唤起。16年9月四位上海老兵来津和三位天津战友小聚。前左起,施福昌,姚唤起,徐宗爱,赵俊营。</p> <p class="ql-block">飞机车间天津战友,马啟成,王年增,潘亚军。几年前小酌。</p> <p class="ql-block">作为城市工厂兵亲自参与种一季水稻机会难得,劳动辛苦,一粒米来之不易,切身体会,终身难忘。潘亚军,22年5月25日修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