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江南行思录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月二十六日,和兜v兜一起随旅游团入住苏州,第二天一早,游定园。</p><p class="ql-block"> 已经几次到苏州。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等早已耳熟能详,寒山寺、玄妙观也都拜过,其余的几十个小园也略知一二,就是没有听说过定园。所以,感觉定园不会好到哪里去,只不过是导游贪回扣推荐的景点罢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和漫长,自年前开始集体供暖,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去过郊外,都是猫在家和办公室里,车是两点的引线。</p><p class="ql-block"> “人间四月芳菲尽”,现在,快四月了,春该走了吧?花该谢了吧?我也终于忙完了手头的应急,得以抽一点空闲,该去读读春色,推开那冰封了很久的心窗了。</p><p class="ql-block"> 一点绿、一丝暖都是慰籍心灵的极好营养,我还有什么挑拣的理由?更何况,还能呼吸,还能思考,也还健康,就已是万幸。能在这烟花三月里下江南,夫复何求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定园位于苏州虎丘茶花村,相传原为明代开国重臣刘伯温准备为远避政敌、退隐定居、派人暗中修建的私家园林。</p><p class="ql-block"> 刘伯温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谋略家、易学家、天文学家,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他23岁就考中进士,朱元璋南下金华,盛情邀请他出山。他进献“十八策”,阔论天下安危,绝不逊于诸葛亮的隆中对。后人评价: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p><p class="ql-block"> 然而,天下大定之后,刘伯温却激流勇退,辞相归田,连闲官都不做了。派家人修了这个园子,作为自己的隐居之所。</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这并不是刘伯温的超脱,而是他看清了朱元璋的为人。身为文盲老粗的朱元璋对文化人有一种内心的反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旦大业告成,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p><p class="ql-block"> 然而,刘伯温再机警,也没有逃脱朱元璋的毒手。毒杀刘基,这是后来胡惟庸的一大罪状,但下毒是否为朱元璋的授意,已成悬疑。</p><p class="ql-block"> 后来的李文忠、徐达也是这样因病受到探望和赠药之后便不明不白的死掉的,刘伯温反而开了先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刘伯温虽才华盖世,胸有韬略,却不是政治家。如果他专注于学问,成就必定会不逊于任何一代宗师。但他是性情中人,决不会为逃避乱世纷争,躲起来一门心思做个人研究。而且他心地至诚,性格正直刚烈,嫉恶如仇。天下太平之后,也根本不适合混迹于官场,这一点他自己也明白。这也许是他惹祸又想躲祸的原因吧。只是,最终他也没有躲得了。</p><p class="ql-block"> 导游说的和史书稍有不同,是说刘伯温急于脱身,求一法师,法师告于他几个字:置于死地而后生。刘伯温于是诈死后在此过起了隐居生活,并葬于此。我倒觉得刘伯温不能不知道这么简单的办法,他是大军事家,大谋略家,会阳谋更会阴谋。朱元璋关键性的军事策略几乎全部出自于他。</p><p class="ql-block"> 只是,自己种的桃子熟了,自己不但不得采摘,反而要亡命他乡了,心性多有不忍吧。政治、金钱、美女都要失去,是多么的不情愿。</p><p class="ql-block"> 刘伯温祖籍浙江青田,隐于此葬于此也可理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倒是极佩服刘伯温的心胸。在这样不得意的情况下,他竟然给自己的园林起名叫定园,期盼国家的安定和平,这是导游的解说。</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那种人人自危的时代,不这样命名又能怎样那?我想,刘伯温命人造园时,也一定是祈愿自己的晚年安定、平安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定园形状似如意,设计精巧,占尽了虎丘的风水,这对于精通易学、天文的刘伯温来说,无疑是小菜一碟。</p><p class="ql-block"> 园中,有苏州最大的园中湖“塔影湖”,狭长的河道,连着两大水糖。曲桥假山、小径通幽,、确是隐居休闲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老先生是否想到,“定”的背后就是“动”呀,树欲静而风不止。</p><p class="ql-block"> 求安定的他却没有得到安定,豪华的宅地也不会传于永世。后来,定园几经易手,几度兴衰。到清代,定园收归公用,建有普济堂等公共慈善机构,陈明智在当地兴建“普济堂”救济老弱病残乡民的事迹在当时广为赞颂,半边亭景点就是康熙帝御笔赞此的半边碑亭。 </p><p class="ql-block"> 到了现在,为大力发展地区旅游业,虎丘镇和茶花村大力引入民间资本,重新修得定园,使其得以恢复昔日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想,陈明智的义举在现在也是多么的现实!当下,太平盛世,又有多少为富不仁者,宁愿建豪宅修奢墓,就是不愿意为弱势群体捐一分钱?陈明智的义举,广义上是慈善,狭义上,不就是帮助了帝王安定了社会?</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定园的东北部,有一座吴王宫,塑着吴王夫差和他的妃子西施的生活场景。前面,还有两眼做镜子用的井。</p><p class="ql-block"> 吴王夫差是战国时代的事了,较明代建定园应很遥远了,是建园前原来就有?还是后来人为扩建?都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对此却有一种小丑的感觉。吴王夫差,自觉平定了越国,又携得美人归,是多么怡人的快意人生。</p><p class="ql-block"> 他怎么就没有想到,国定情定的背后,就是国亡情殇?!己国变他国,己妻投人怀是转瞬间的事!吴王宫建在花神庙后面,不也是对庙里定情人的极大讽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还是对定园的名字感兴趣———多好的名字呀。</p><p class="ql-block"> 刘伯温在心境不宁的情况下还是期盼国之安定、期盼自己的晚年安定;陈明智辛苦奔波也是为国安定;花神庙告喻人们定情安家;吴王夫差反示人们,居安思危才能定国安家。</p><p class="ql-block"> 呵呵,不大的园林,洞天的哲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心境的颜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