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的父辈们》</i></p> <p class="ql-block"> 我们每一个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是出生在富贵家庭还是出生在贫困家庭,那是没有任何选择的。但我幸运的是,我出生在了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我从小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父辈们给我们带来的温暖与亲情。我父亲有七个兄弟姊妹,我母亲家有兄妹六人,我从小一直都是在他们的关爱下成长起来的。他们都是我最爱最亲最尊敬的亲人。</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就想把我的父辈们的一些往事记录下来,但又一直不知道从哪里写起。直到前几天,我忽然收到了从深圳发来的一条微信:</p><p class="ql-block"> “振武舅舅,你在贵阳吗?过几天我要来贵阳度假,想和你见一面好吗?“我一看,是我柳州的姑妈的孙子周环宇发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当然好啊。‘’我马上回复他说,我在贵阳,你来了后就与我联系,我们好好聚一下。</p><p class="ql-block"> 收到这条微信,我心里面确实还是蛮激动的,因为我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在他还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他的娭毑,也就是我的柳州姑妈,就背着他到了长沙,那个时候他特别爱哭,我的柳州姑妈只好整天背着他不停地走动。他的父亲周硕夫,也就是我的表哥,他与我的关系太密切了。我去柳州就去了四,五次,他回湖南就更不知有多少次了。每次来长沙我们都在一起,真的是相处好如亲兄弟。只是,非常不幸的是,硕夫哥于去年因患癌症远离了人世。没有想到,我的这个小侄儿还记得我,还想起到贵阳来看望我,你们说,这人世间的亲情是多么的珍贵啊!</p><p class="ql-block"> 听到环宇侄儿要来贵阳,当即我就给远在长沙的妈妈打电话,告诉她说,环宇要到贵阳来看我。妈妈听了也很激动,说这小孩还是很懂事,他来贵阳,你一定要好好的接待他。既算妈妈不这么说,我想这也是肯定的,必须的!因为现在,他的嗲嗲娭毑都已离世了,他的父亲去年在柳州也不幸离世走了。现在只留下他和他的母亲了,我们现在就是他最亲的亲人了。我和我妈激动的不是为别的,而是都觉得这下一代的小孩子还记得这一份亲情,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得知他已经到了贵阳。我和李飞开车到新添寨他住的宾馆去接他。当我第一眼见到她时,我就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p><p class="ql-block"> “小环宇,你还真的没有什么变啊!“其实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时是1984年在柳州,他那时还在妈妈的怀抱中,现在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变化肯定是大的。但是在我的眼中,还是感觉到他没变什么,他仍然还是那个整天背在我姑妈背上的小环宇。其实他现在已经是三十多岁的成年人了。</p><p class="ql-block"> 然后我们带着他去了乌当区的花画小镇。又带他去了龙里的双龙镇游玩。看着李飞带着他紧张万分的,摇摇晃晃的走在悬空几十米的玻璃栈道上,我开心的笑了。我们游玩了一整天,晚上正好碰上蹇人毅老师喊我们去飞山街吃老凯里酸汤鱼,我们带环宇一起过去了。为了让他感受一下贵州特色,我叫上几个苗族姑娘给他上了一个高山流水,一边唱着敬酒歌,一边把一壶米酒从上而下地流入他口中,把他喝得滿脸通红。那一晚,与我的一帮朋友一起喝了很多酒以后,我才送他回酒店休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给二伯母祝寿的大家庭》</i></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了。回想起今天和小环宇相处的这一整天,我想起了当年在柳州的那令人难忘的往事。想起那个时候,我每一次去柳州,柳州姑爹姑妈和他的爸爸硕夫哥,他们也是这样热情接待我的。多年前的往事,就像放电影一样的,浮现在我的脑海,我睡不着了。</p><p class="ql-block"> 我干脆爬起来,走进书房,拿出一本老相册,就那么静静地坐下来,静静的翻看相册里,那一张张我珍藏了好多年的长辈们的相片,慢慢的将自己的思绪,带回那几十年前的往事回忆之中。</p><p class="ql-block"> 我的柳州姑妈叫吴定娥,他在我父亲的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五,她跟我姑爹很早就结婚离开了老家。我姑爹原来是在湖南省岳阳公路汽车站上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 他们一大批公路职工被迫迁往衡阳。后来日军攻占了湖南,他们又被迫迁往广西柳州的大塘,当时他任大塘汽车站站长,就这样,他们最后在柳州定居下来。解放后我姑爹调进了柳州市中南公社(街道办事处)工作。</p><p class="ql-block"> 结婚多年,我姑妈只到1953年才有了他这个唯一的儿子,取名周硕夫。因为是中年得子,她对硕夫哥特别的溺爱,从来都不让他做任何事情。并且对他提出来的任何要求,她都会尽量满足。而我姑爹又一直都听她的,所以导致硕夫哥从小就非常任性。因为他们家是双职工。又只有硕夫一个儿子,经济条件也是比较富裕的,所以硕夫哥花起钱来就特别的任性,对朋友也是特别的大方。从小他的身边总是有很多的朋友和同学跟他玩。</p><p class="ql-block"> 其实硕夫哥还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的主要爱好就是搞无线电维修。凡是当时流行的各种无线电收音机,录音机坏了,拿到他手上,保证不要多久就会被他修好。后来他也是凭着这一门高超的技术招工进了一所技工学校,成为了一名专职电器维修工。</p><p class="ql-block"> 他从小就喜欢喝酒,并且越喝越厉害,从二十多岁开始,每日三餐都必须喝几两,到了后来他从早上可以一直喝到晚上,并且还不用任何下酒莱,最多几粒花生米,也不吃一口饭。到了退休后,他就基本上不出门了,每天都呆在家里泡在酒里。有时候我和他通电话,他总是在一种似醉非醉的状态中,结结巴巴的邀请我去柳州玩。 可以说他早已经是酒精中毒了,每天都是在靠着酒精维持着生命。</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二年,我在放暑假的时候,第一次去柳州。</p><p class="ql-block"> 去柳州的起因,是来自于我大姑妈家里的一场忽然从空而降的灾祸。我大姑爹叫杨海泉,在华容县供销社上班。他性格开朗随和,为人特别好,又多才多艺,编戏写诗,吹拉弹唱样样行,华容街上的都尊称他为海嗲。我每次与他在华容街上走,一路上总听到路人纷纷给他打招呼,那一声声“杨海嗲杨海嗲”的叫得特别热情,也显得对他特别的尊敬。杨海嗲,我的这位大姑爹,慈眉善目的,也总是一路上都笑哈哈的不停应答着。</p><p class="ql-block"> 他有一个唯一的儿子叫杨端,从小长得眉清目秀,聪明好学。就在文化革命开始的前一年,杨端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进校不久,史无前例的一场政治运动就爆发了。当时学校里的师生分为两派,一派是造反派,一派是保皇派。而他来自偏僻的湖南省的一个小县城,人又忠厚老实,什么派别也没参加,应该算是逍遥派吧。有一天他在学校食堂帮忙,忽然听见外面有人吵架,他就冲了出去。看见是他的一个平时关系特别好的同学在为了相互的派性问题与人争吵起来了,吵着吵着他们竞然动起手来。他连忙上前去帮那个好同学的忙。拉扯中一不小心,用自己手中的锅铲把对方打伤了。于是被关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只过了一天。校方就说杨端在被关押的房子里面自杀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恶噩传到了华容,我大姑爹和大姑妈当即就急疯了,他们连夜赶到了学校。可让他们心寒的是,到了学校,见到的只是一个冷冰冰的骨灰盒。转眼间,一个鲜活的,年轻有为的生命,就在这么一瞬间,还来不及最后的告别就消逝在了这人世间,原本一个圆圆满满的幸福家庭,就这样被无情的毁掉了。我的大姑媽当即就精神崩溃了。</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说。杨端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他不可能就那么轻易的自杀。这里面肯定另有隐情。但是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你肯定是找不到答案的。</p><p class="ql-block"> 回到华容,我大姑爹一夜之间头发全白,整天沉默不语,一下子显得苍老了几十岁。我大姑妈整天以泪洗面,不吃不喝,嘴里总是喊着儿子的名字,精神恍恍惚惚,疯疯颠颠的。那一段时间。大姑爹杨家亲戚和我们整个吴氏家族的人,都在想尽一切办法,看有什么办法才能让大姑爹大姑妈能从失子之痛的悲伤痛苦中摆脱出来。</p><p class="ql-block"> 大姑爹从来就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更是一个对大姑妈倾注了他的全部爱的好丈夫。现在他唯一的儿子的突然离世,他虽然心身同样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但他为了大姑妈,只能独自压下自己心中的悲痛,先倾尽全部精力去照顾和安慰大姑妈。他知道大姑妈是一个特别疼爱儿子,又是一个特别多愁善感的女人,有时侯无意间的一个小细节,或者是一句话,就能引发出她对儿子的十分的思念之情。所以他在大姑妈面前,总是显得小心翼翼,体贴入微。他对大姑妈倾注着他全部的关爱。</p><p class="ql-block"> 遭到了这么大的打击,大姑妈的性格完全变了,变得喜怒无常了。有时候一下子会无缘无故情绪失控,就会冲着大姑爹爆发了。面对大姑妈的数说或者是责骂,大姑爹总是轻言细语的说:</p><p class="ql-block"> ‘’婆婆子呃,我错哒啰,你就别生我的气哒唦!莫把自己的身体急坏哒啰!‘’在我们心中,大姑爹真是一个善解人意,忍痛负重的好姑爹。说实话。如果没有姑爹的细心照料与呵护,我大姑妈是肯定挺不过那段痛苦煎熬的岁月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们吴家的晚辈们》</i></p> <p class="ql-block"> 那个被杨端冲上去保护的同学叫何向东,他是南京人,他和杨端是同班同学。在学校里他们平时的关系就特别的好。这次杨端为了保护他连自己的命都丢了,这对他来说,心里面也是非常悲痛的。他陪着大姑爹大姑妈,捧着杨端的骨灰盒一起回到了华容。</p><p class="ql-block"> 把杨端的后事安排好以后,他跪在了大姑爹大姑妈的面前。他说杨端是为了我而死的,如今杨端虽然走了,但从今往后我就是你们的亲生儿子。我这一辈子做牛做马,也要对你们尽忠尽孝直到养老送终。并且他当即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杨向东,就这样他成了大姑爹大姑妈的儿子,他也就成为了我们的亲表哥。</p><p class="ql-block"> 杨端在读大学期间,家里面曾经给他介绍了一个女朋友,叫虞丽娅。她也是我母亲家的一个远方亲戚。两个人当时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如今杨端走了,在家人亲戚们的撮合下,杨向东替代杨端,就成为了她的男朋友。</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二年,向东哥和丽娅姐一起回到了湖南华容县城看望大姑爹大姑妈,随后又陪着大姑爹大姑妈到了长沙。当时郑州的三伯伯和伯妈,柳州的姑爹和姑妈也都到了长沙我们家,还有丽娅姐的父母亲也都到了长沙。大家聚在一起,他们就商量着,不如趁着这么多亲戚都在长沙,干脆就让他们俩个人在长沙把婚结了。</p><p class="ql-block"> 自然,向东哥和丽娅姐本着一份孝顺之心,肯定只有顺从长辈们的安排。但是时间确实是很仓促,根本没有时间布置新房。我父母亲主动提出来,既然大家都赞成,那就把我们家前面那个房间腾出来,作为他们的新婚房。而我们全家人都只有分散睡到邻居和同学朋友家里去。在那个年代里,邻里之间的都关系特别的好,不管哪家有什么事,大家都会相互来帮忙。</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其实向东哥和丽娅姐,他们俩个人分居两地,平时并没有什么接触,相互之间也不是非常了解,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感情基础的。从我们的角度看来,这完全就是毫无感情的拉郎配。但那个特殊年代出生的人,确实还是比较单纯,也比较听家里长辈们的话。虽然向东哥对这门婚事并不是特别满意,但是为了报答杨端对他的救命之恩,他也只有勉强同意了这埸婚事。</p><p class="ql-block"> 以我看来,向东哥可以说是年轻帅气,一表人才,并且他又特别的学品兼优。原本大学毕业后他是应该回南京老家去的,但因丽娅姐在郑州工作,当他大学刚毕业就主动申请分配到郑州轻工业学院当老师。改革开放后,他们夫妇俩一起调到了广州发展,后来向东哥还当上了广东工艺设计学院的院长。他如果自由选择婚姻,肯定不会选上利娅姐的,因为相互之间太不了解了。但是杨向东为了他与杨端之间那一份特别的情缘,他完全是为了感恩,而最终还是和利娅姐结婚了。虽然他们是长辈们撮合的婚姻,虽然婚后少不了争吵拌嘴,但他们还是不离不弃,相互携手走过了几十年的人生之路。如今他们也都老了,现在定居在深圳,过着儿孙满堂的安逸生活。虽然常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也注定不会幸福。但他们的婚姻却还是维系了几十年,其中的情感纠葛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其实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比较理解向东哥的。因为有一次他来长沙,我们俩个人聊了一个通宵。</p><p class="ql-block"> 自从大姑妈家里出了这件最不幸的变故以后,我们整个吴氏家族的人,都把精力放在了大姑爹大姑妈身上,都在想着怎么样去安慰他们,怎么去分担他们的痛苦。特别是郑州三伯伯一家人,因为伯伯和伯妈都在医院上班,家里三个孩子没有人带,正好大姑妈没工作,他们就把三个孩子送回华容来陪伴她,或者是接她到郑州帮忙带孩子。大姑妈对这三个孩子也是特别的疼爱,他们三孩子也都将她当作自己的亲妈妈一样对待。孩子们长大后,他们几个帮大姑妈回华容开了一个小商品南食店。无论有什么事情,只要大姑妈开口,他们几个姐弟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p><p class="ql-block"> 作为我们吴家的其它亲友们,也都是尽心尽力的去为大姑爹大姑妈排忧解难。为了有亲人陪伴大姑爹和大姑妈,我们柳州的定姑妈,还把他们自己唯一的一个儿子周硕夫送回华容,让他下放到华容农村,成为了一名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而我们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侄儿侄女们,每年也都会轮流去华容陪大姑爹大姑妈过春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在柳州姑爹姑妈家》</i></p> <p class="ql-block"> 很多的人都说,我们的大姑爹和大姑妈,虽然不幸失去了一个儿子,但他们也得到了更多的亲戚朋友们的关爱。但谁愿意以这种方式得到关爱?生活在那个特殊年代,一颗石子砸落在一个年轻人的头上,那就是一座大山压垮了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任何时候的社会动荡,最受伤的总是我们的普通百姓。这确实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普通百姓的悲哀!</p><p class="ql-block"> 说起关爱,不但我们大姑妈这边的亲戚都在关心着他们俩位老人,大姑爹那边的亲友们也是这样做的。像大姑爹在华容的弟弟杨德军,我们都叫他德叔,他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他们一家人也都把大姑爹大姑妈当做了他们最亲最愛的人,他们都亲热地叫她和大姑爹为嗯妈和嗯爸。在华容话里面的嗯爸嗯妈,其实也就是大爸爸和大妈妈的意思。那么多年,他们几个兄妹对他们的大伯伯和大伯母,真的是尽到了做儿女们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的责任。晓明哥是德叔大儿子,他每天下班后都必须首先要去他大伯伯家,给他的大伯和伯母请安,凡是他们遇到任何事,他都是倾尽全力的去做。在他们俩老相继过世时,他都是作为儿子捧着遗像灵牌以尽孝道。</p><p class="ql-block"> 而德叔夫妇俩人对他们的大哥大嫂,在任何时候也都是敬重有加,只要有时间就会过去陪大哥大嫂,有什么好吃的也是最先送过去给他们吃。有时候,我的大姑妈心情不好,冲着他发牢骚时,他都是像大姑爹一样,不恼不烦,总是德姐德姐,你说得好,都是我的不对是我不对。对他的大嫂显得特别的有耐心,从来没有发生过半点争辩。</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们的父母亲身在长沙,不能常去陪伴他们的大姐,但只要他们有什么事都是全力支持。当听说大姑爹大姑妈年事高了,她和大姑爹准备回到湘阴县的杨家乡下老家去安度晚年,想把华容那套老房子卖了。但是找了很多人去看了,都觉得房子已经老朽了成了危房了,买下来也没有什么用处,所以一直卖不出去。我爸妈听说后,立刻就找了我弟弟宪武,要他去华容把它买下来,等于是去帮助大姑爹大姑妈解除后顾之忧。</p><p class="ql-block"> 宪武二话没说,第二天就和他爱人朱珠到了华容。他虽然知道隔长沙这么远,在华容买一套房子确实是没有什么用途,但他更知道这是父母亲的心愿。所以他过去后,只是随便看了一下就把那套房子买下来了。这样大姑爹和大姑妈也就可以安心回老家养老了。去到乡下,大姑爹乡下那么多的兄弟姊妹和侄儿侄女,也都把她俩位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爹亲妈一样的侍候。而我郑州伯伯的三个儿女,每个月都会给他俩老寄来生活费。</p><p class="ql-block"> 在大姑妈九十大寿的那一天,虽然是大雨不停的下,但我们全部的亲戚朋友,都到了乡下去给她祝寿,我也特地从贵阳赶回去了,向东哥也从深圳赶回来了。那天大姑妈显得特别的有精神,也显得特别的开心快乐。说心里话,我们的大姑妈的晚年生活还是非常幸福的,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有身边的亲人们在关爱着她老人家。</p><p class="ql-block"> 当年柳州姑妈将自己唯一的儿子硕夫哥安排到了大姑妈身边,也等于是把硕夫哥送给华容大姑妈作儿子了,这是多么深厚的姐妹情啊。硕夫哥也很懂事,到华容后也连称呼都改了,也像晓明哥他们兄妹一样,叫大姑爹大姑妈为嗯爸和嗯妈。也就是把他的大姨爹大姨妈当作了他的亲爹亲妈。一九七二年,硕夫哥从华容到长沙,他叫我陪他一起回柳州。</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一次来柳州。当时他们家是与好几家人住在一个大院落里。他有几个好同学听说他回来了,就每天过来陪我们玩。那个时候每家吃饭都是把饭桌摆在院子里,哪家有什么好吃的,你过去夹着吃就是,这一大院子人都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p><p class="ql-block"> 哪知道我们只在柳州呆了几天,柳州的姑爹姑妈就催他回华容去,说是华容的姨爹姨妈更需要他照顾。于是我们又一起到了华容。</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春节,正好向东哥和丽娅姐都回华容来过年了,郑州的宪鸣和宪辉也赶过来了。我们一大帮从各地赶过来的亲友们都聚在了一起,整天陪着大姑爹和大姑妈,都是想方设法要让他们俩位老人开心快乐的过一个春节。</p><p class="ql-block"> 我们父母亲那一辈人,他们的那份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真的是没有说的了。从今往后,硕夫哥就开始了他在柳州和华容之间两地奔走的旅途生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母亲与我们三兄弟》</i></p> <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我们的长辈都是兄弟姐妹多的大家庭。为了区分称呼不会错,我们都是以他们的居住地来作称谓。比喻说,生活在华容的大姑爹我们叫华容姑爹,生活在郑州的三伯伯我们叫郑州伯伯,生活在柳州的姑爹我们叫柳州姑爹。那个时候我们叫起来感到特别的顺口也特别的亲切。</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柳州姑爹身高体瘦,他平常最喜好的就是烟和茶。他抽的烟不是纸卷烟,而是旱烟。每次我陪他去逛农贸市场,他别的摊位都不看,而只往卖旱烟烟丝的地摊上钻。那些烟农都认识他,见他来了就会热情的给他打招呼,并向他展示那黑油油的烟叶和烟丝。他一般也不多说话,只是伸出那双枯瘦无肉而又特别修长的手掌,抓起一把烟丝放在鼻子边闻一闻,然后使劲攥紧,要攥半天才松开,如果那烟丝攥成了紧紧的一团不松散,并且还渗出了烟油一样的油光,他就觉得这是好烟丝。只要他一抽起那旱烟,那满屋子里都是呛得你流泪流鼻涕的辛辣烟味。</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尝试过一次,当时刚吸一小口,就觉得满嘴都是辛辣呛人的烟气,搞得我咳了半天才回过神来,从此我再也不敢沾它了。而柳州姑爹他却是整天烟不离手,其实他每抽一次也是要猛咳一阵,有时也咳得喘不过气来,但咳过以后他又照常抽。</p><p class="ql-block"> 柳州姑爹除了抽旱烟,那就是喝酽茶了。他有一个硕大的洋瓷缸(那个年代都是这样叫的,什么洋瓷缸,洋瓷脸盒,还有洋火洋油等等),那洋瓷缸的外面是毛主席语录,洋瓷缸里面却已经看不到原本是白瓷的底色了,它已经全部都被那黑漆漆的茶垢盖住了。每天早上起床,他第一件事就是叫柳州姑妈泡上一大杯浓浓的酽茶,那里面的茶叶都超过大半个杯子了。</p><p class="ql-block"> 他的习惯就是随便披上一件衣,先坐在床上喝一大杯浓茶,喝完一大杯浓茶以后,他才会下床去洗漱。我看到家里的桌子上,柜子上到处都摆满了热水瓶和茶叶,还有就是装烟丝的罐罐和一包包的盒装烟。那茶叶可都是好绿茶,那烟也是好香烟,但他只喝酽茶抽旱烟,那盒装香烟他是从来不抽的,都是准备在家里招待客人的。当然最多的时候还是被硕夫哥抽掉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上一辈的伯伯叔叔和姑妈们,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只要看到自己的侄儿侄女们,那真的是打心底里感到高兴,总是会倾其所有来热情的款待你,有时候真的感觉他们对你比对自己的儿女还要好。</p><p class="ql-block"> 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见人就夸奖自己的侄儿侄女长得如何如何的好,人又是如何如何的聪明。好像一个个都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我记得有一次在柳州,就是被我的柳州姑妈差点吹上天了,搞得我还闹出了一个好有趣的笑话。</p><p class="ql-block"> 我曾在华容跟着大姑妈做过几次甜酒,味道还不错。这次到了柳州,我还带了一些甜酒药子过来。我主动给柳州姑妈说,我会做甜酒。她说好久没吃过家乡的甜酒了,你能做那就太好了。于是我赶紧忙活起来,先淘洗好糯米上蒸笼,等蒸熟后,先用凉水冷却,然后拿出酒药子来搅伴,再用盆子盛好,在盆子中间插出一个酒涡子,再用棉被包好放到旁边等着酒药子发酵。几天后,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揭开被子时,就见酒涡子里泛起一股清澈的甜酒水,一股醇正的甜酒香气立刻弥漫在整个房间里。没有想到第一次做甜酒就成功了,那心里面莫讲有多高兴了。柳州姑妈闻到甜酒香,忙着品尝了一口,连连说好甜酒好甜酒,真的是家乡的味道啊!</p><p class="ql-block"> 柳州姑妈家住的是一个大杂院子里,有着十几户人家都同住在一起。每天晚上到了吃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餐桌摆放在院子里,虽是各家吃各家的,但也经常性的端着碗串台,哪家有点好吃的,你都可以去夹几筷子。那个时候的邻里关系确实是亲如家人,其乐融融。我做出了一盆好甜酒,柳州姑妈那是乐得合不上嘴。忙着用碗盛上甜酒,带着我给院子里的每一户邻居家送过去,每到一家就说这甜酒是我侄儿子做的,请尝一尝,她不停的夸我聪明能干,也给她脸上增添了光彩。搞得满院子里的人见到我都说甜酒好吃,夸我能干。</p><p class="ql-block"> 没过两天吧,住在柳州姑妈家隔壁的张老师找到了我,说那甜酒太好吃了,他家三个女儿都嚷着还想吃,没办法,他想请我帮忙给他做一盆甜酒。我那个时候只有十几岁,也不知天高地厚,见有人请我做甜酒,当然高兴,柳州姑妈显得比我还高兴。我没推辞,就按着第一次做的方法操作。一切都按程序做完后,用棉被包好,心里乐滋滋的就等待着美味的甜酒飘香吧!</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熬过了几天,终于等来了揭开甜酒盆子的时候了。但当我揭开包裹着的棉被,并没有闻到甜酒香,而是一股酸气扑鼻而来。揭开盆子,我彻底的失望了,这哪里是香甜美味的甜酒,完全变成了一盆酸得要死,没有一点甜酒味道的酸酒糟。这一下子可把我都急哭了,柳州姑妈倒是没有责怪我,张老师也说没有事的,可我面子搁不下啊!于是我把做甜酒的整个过程认真检查了一遍,发现原来是蒸笼沾油了,没有洗干净。于是我又重新再来做一次。没想到这次做出来的味道还比第一次做出的味道更好了。这一下我的面子才算保住了。但通过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凡做任何事,都不能马虎,必须要认真细致,脚踏实地。</p><p class="ql-block"> 时间一恍就过去了十年,我也参加工作好几年了。一九八四年,我又到了柳州。当时是听说姑爹哮喘病越来越厉害了,我特地过去看望他的。此时姑妈家已经搬进了新居,比原来的居住条件要好多了。但是姑爹的哮喘病确实比原来要厉害多了,每天晚上都是咳嗽不停,人也显得瘦弱了好多。但他每天喝浓茶的习惯仍然不改。</p><p class="ql-block"> 我是八月份过去的,天气特别的热。我们吃饭都是坐在地上吃。硕夫的酒是越喝越凶了。端起酒杯就放不下来。并且是边喝酒边抽烟,烟酒不离手。看到我去了,他才开心,每到中饭时,他就开始喝起来了。当时他爱人现月姐特别好,见他喝酒,不但不劝阻,总是还要搞几个好菜来招扶我们喝酒,其实她也确实阻拦不住。只要他一端杯,硕夫哥肯定是拉着我坐在他旁边陪他喝的。有时候柳州姑妈数落他几句,他马上就几大声吼过去,柳州姑妈也就不敢多说了。这都是从小惯养出来的,没办法了。只有柳州姑爹偶尔说他几句,他就说,振武是你们的侄儿,特地来柳州看望你们,我陪他喝点酒,你们还好意思说。柳州姑爹听他这一说,也就不多讲了。因为他对我们这些侄儿侄女们从来都是喜欢得不得了似的。</p><p class="ql-block"> 柳州姑爹最终还是因为肺气肿而不幸逝世了,我闻讯立即赶了过去参加他的葬礼。有人说过,穿在杭州,吃在广州,埋在柳州。我这次去柳州才真正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了。我看到柳州的棺材不是用木板制作,而是用一棵棵圆树木拼接而制作而成的,所以棺木特别的厚重厚实。另外柳州的坟墓不是挖坑把棺椁放进去,然后用泥土掩埋堆成一个圆形的坟头,而是把棺椁放进一个浅坑里,周边用砖石泥土堆砌起来,根据棺椁的长度而堆砌成一个长形的坟头。正因为棺椁的木头厚实,又因为它不是埋在地下的坟坑里,难得受到地下潮湿影响,所以棺椁会保存得更长久而不会腐朽。</p><p class="ql-block"> 每年清明节去祭扫时,还可以将坟头前面的砖头拆开,露出里面的棺椁头,然后把祭品摆放在棺椁前面,这样好像可以更近的祭拜逝去的亲人。</p><p class="ql-block"> 一恍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的人和很多的事,都消失在悠悠岁月里,只能沉封在回忆之中了。现在我的父亲那一辈里面,他的七个兄弟姐妹中,只有我的母亲和我们的滿叔满婶还健康在世,其他的长辈们都已经远离这个世界,去到另外那个天国里面去了。所以我们吴家的这几位在世的长辈,就成为了我们整个吴家最受尊敬的家族支柱。</p><p class="ql-block"> 每逢过节,利用休假时间,我们这些做晚辈的都会邀约在一起去探望我们的长辈们,陪伴着他们吃吃饭,陪伴着他们聊聊天。因为我们知道,只要他们身体健康,我们这个家族就会永远凝聚在一起。因此,我们真心希望他们能够永远健康长寿,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满叔满婶和我们在一起》</i></p> <p class="ql-block"> 潮起潮落,述不尽人间世道沧桑,花开花谢,道不完骨肉亲情衷肠。几十年光阴似箭,日月如箭,多少事都沉淀在心?何以敢忘?每当想起我的父辈们的那种相依相伴,情浓如血的亲情,我的心里就仿佛有一股暖流穿过。</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父辈们,虽然现在大多因年迈和疾病的原因,不幸与世长辞,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们留下来的纯朴家风和传统美德,却得到了我们后辈们的接力传承。我们都以我们的父辈们为学习榜样,力争做到弘扬传统美德,并继续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我们在外地工作的吴氏家族的后人们,大家都约好日子,各自驱车从不同的地方回到湖南汨罗大屋吴,来到大屋老家的祖坟山上给父辈祖先们祭祀扫墓。每年清明节回到乡下老家,长居在乡下的堂哥堂嫂们都会提前作好准备,用最浓郁的亲情,最朴实的方式,最丰盛的菜肴来热情款待我们。然后我们几十位亲友们会结伴而行,一起来到吴氏家族的祖坟山上扫墓祭祖。</p><p class="ql-block"> 此刻,周围一片寂静,亲友们给我父亲和二伯伯三伯伯扫完墓后,又都去嗲嗲娭毑的墓地和其他长辈们的墓地那边祭扫去了。我因行动不便,留下来独自一人陪着父亲。每年的清明节这一天,我都要独自守在父亲的坟头前,静静的陪着他坐一会儿。只有这个时候,我的心里都会感到特别的静。就这样静静的坐着,静静的想着,静静的聆听着那来自心灵深处,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无语対话,那是儿子与父亲在默默的感应与交流。</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来到了刚刚修缮一新的吴氏宗祠,在这里我们一起给吴氏家族的列祖列宗敬香祭祀,祈求先辈们保佑我们后人的幸福安康。为了这次重修吴氏宗祠,我们吴氏家族的后人们都是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大家都非常踊跃的参入到重修吴氏宗祠的工程之中。</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还看到了我特地为了记录这次重修吴氏宗祠而写下的《吴氏宗祠重修落成颂》,现已经悬挂在吴氏宗祠内。这是我专门请好友,著名书法家王力农书写的。我作为一个吴氏家族的后人,能够为我们吴氏族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感到非常自豪的。现将《吴氏宗祠重修落成颂》抄录如下,谨以此文,来表达我对我们吴氏家族过去岁月的追忆和对美好未来的祈愿吧。</p><p class="ql-block"> 《吴氏宗祠重修落成颂》 </p><p class="ql-block"> 吴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历经战火,数度被毁,但又数度重建。辛卯年秋(2011年),吴氏族人集资再次重修落成,乃为当年盛事。后辈吴振武撰文《吴氏宗祠重修落成颂》以永记之。</p><p class="ql-block">吴氏一脉,源远流长。始祖籍赣,后迁于湘。艰难跋涉,历经沧桑。定居玉池,扎根川山。刀耕火种,勤劳垦荒。百年昌盛,人丁兴旺。贤祖圣德,立祠建堂。消危度厄,佑启无疆。今逢盛世,国泰民安。辛卯之年,重缮旧墙。一呼百应,四方支援。吴氏宗祠,复显灵光。金秋送爽,兰桂飘香。族人欢聚,耀祖荣昌。谨遵祖训,福禄吉祥。尊老爱幼,互助互帮。戒骄求荣,不事张扬。行善布德,命寿而康。不为财争,不恋色贪。乡邻和谐,社会平安。尊师重教,奋发图强。居心正直,济世慈航。吾辈谨记,后昆不忘。 弘扬美德, 万载流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5.19完稿于贵阳贝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吴老满》</i></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吴老满,湖南长沙人,本名吴振武。1985年毕业于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本科。1989年下海,1992年曾创办珠海星光制药有限公司。2003年来贵阳创业,现为贵阳福万家大药房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省药品零售行业商会执委,贵州省诗人协会理事,中国书画院贵州分院总顾问。</p><p class="ql-block">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吴老满就与友人在长沙创办《希翼》《田野》等民间刊物。当年曾写下大量的文学评论,2018年出版文学评论集《随心而忆》,2021年出版文学评论集《随心而记》。</p>